|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法中真正的灌顶是怎样的?灌顶是什么?真正的佛法中的灌顶,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当菩萨在九地满心位的时候,他入十地,他先要放出光明,给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世间的这些凡夫,在六道中轮转,从地狱道,他就要一一放光出去。放光出去要照哪里呢?照地狱的众生,然后照饿鬼道的众生,然后照畜生道的众生,然后照人道的众生,然后照阿修罗道的众生,然后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知道:我最终还是会取用这些法,是因为菩萨于这个世间必须有基本的营生力用,因此而来受用;但我还是可以将这些法先让出来给予众生受用。如此慢慢地,你就退两步:一步代表你了解你的贪欲之火焰开始消退;另外一步是将这些法,布施给比你更需要的众生,这样真真实实地做到,如此慢慢的你退到最后的一个顺位上去。所以说,不是要你全部舍离世间法。而是说你对于想要取的、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式说:你真的有福报,有时间不必去赚钱,可以来作义工,功德无量!你在说别人功德无量的时候,你也就增加自己的福德了,这叫作随喜赞叹的福德。然而那几位老哥、老姊不是这样想,心里总是酸溜溜地;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信佛到成佛,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呢?信仰佛教的佛受了三归依,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后,通常会自称为佛;如果更努力些,比起一般单纯信仰上的佛,更用心修学佛陀的法教,精进在道业上修持,例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菩萨戒者,就会向别人表示自己是在学佛。学佛二字的意思,当然就是学着怎样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过那些示现的,示现小乘声闻,实际上都是大阿罗汉、都是大菩萨,所以他们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再回过来,所以二果人、三果人、四果人,他们最快就四果人,四果人要两万大劫才发菩提心,所以他在涅槃贪里面要悠游一阵子。缘觉人也是喜欢涅槃,他贪爱涅槃,他觉得我一定要到哪里去,他们不知道佛法中所说的,此岸就是彼岸,彼岸就是此岸,他们不相信。他们相信佛您应该最后也会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6集浅谈因果(一) (原标题:报应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举出这些经论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说菩萨成佛就是要摄受众生,希望众生也能走向佛道。菩萨道有四摄法,除了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利行和跟众生同事。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229--230页中开示: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是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钱财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第八识,祂可以蕴藏一切的种子功能,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这样,来让菩萨乃至一切有情,乃至于法界成立。这个东西是难以思议,这个法就难以想象。——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7集情与无情可否同圆种智?郭正益老师开示 (原标题:木头有智慧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次法——回向成佛是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地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甘愿做菩萨》 (原标题:不拿福报去和世间法来作交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平等心很重要,当遇到有布施的因缘时,不去比较能布施的财物多少、物品优劣,所布施的对象尊贵或下贱,完全以至诚心、恭敬心、平等无差别的心来布施,如此功德将殊胜无比!等视一切众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众生总是活在分别当中(能分别的是意识心,只要存在就必定会有分别),时时刻刻都在计较与比较当中;殊不知当菩萨以无所得心来布施时,就已经有有所得的世间财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摩诃就是大,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所以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就是觉悟而成为大心的有情。什么样的有情名为大菩萨呢?是说已经证得第一义的这一些有情之中,他有能力来断除众生界的种种邪见,就可以称为大菩萨。请问,于第一义——也就是证悟如来藏而生起实相智慧之后——他若还没有办法断除众生界的邪见,算不算是摩诃萨?很显然不算!因为这段中说的摩诃萨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对菩萨来讲,神通是要在三地满心的时候才去求证的,也才不会因为这样而受到鬼神的干扰。还有的人,是唸诵、课诵《阿弥陀经》,或是课诵的时候,再加上唸阿弥陀佛这一类人。一般而言,他们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有可能是正好是去参加助唸,乃至于说,有人是要用这个方式来压制自己的烦恼,有种种地状况。我们回头说,这一类人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唸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十地菩萨可以对诸佛的智慧起一分觉照,但是对于你究竟不是这个究竟心,不是这个无垢识,不是这个如来藏,是没有办法能够领受最后一分智慧的。然而到了佛地的时候,一切界限就已经完全地破除了,你就是祂,祂就是你,这件事情是难可思议的。所以说二乘人因为有涅槃的贪爱,他们一直想要进入涅槃;佛陀作种种的施设,让他们可以只要相信佛语,只要相信向着佛道前进,就可以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执著了以后,这就是凡夫的事;不执著,才是菩萨道。可是这与佛法有什么交涉呢?因为,这都是在意识心上的有无执著上面用心,可是《金刚经》与《心经》中所开示的却不是这个心。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说,这个善知识其实他也不懂得要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熏习正确的般若知见。自己不去熏习般若的知见、正确的知见,也没有亲证金刚心,然后又怕从随他的离开了他;因为跟真正的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劝告他忆念:“你这一生既然修了许多福德,那么接下来的生活,以及未来世的生活,一定要净命自活。”不能净命自活,多是因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了。饿鬼为什么会肚大如鼓、饿火中烧而又咽细如针?因为往世从来不布施,此世很有钱还是不布施,贪火烧燃,所以死后当饿鬼。毒蛇为何要用毒去毒害众生,然后只能用吞 | admin 2018-07-23 |
|
|
什么是善业、什么又是恶业?造作了何种因,会得到何种果?造了哪些业,会往生到哪个善道或恶道?像是《分别善恶报应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楞严经》等等的经典中,佛陀都随着众生的因缘,而有为众生开示善恶业报轻重,以及往生六道的差别。 譬如佛陀会开示《分别善 | admin 2018-07-23 |
|
|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题目是:人死后投生是怎么个投法?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 | admin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人行善乃至修行当菩萨,那就会有很多的护法神在保护,就像是国王会有百千人保护着他一般。 接着我们来看佛经的开示内容,《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第8〉: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国名国,依土名土, | admin 2018-07-23 |
|
|
而邻居却被他人称我为菩萨与我大菩萨做的都是大慈悲等名相、名声所框架,自认为是菩萨身分,自认为所做之事是大慈悲,无法忍辱我的善言纳谏。有一则故事:有个人看到一头牛,在寸草不生的地方受饥饿的煎熬,于是他发心要布施给这头牛,就找了一块牛肉要喂牛,但是牛不食肉,而此人口中说著:快吃,这是我发心要布施给你的,我不求功德福德,只是为了让你不饿。迫食许久,牛仍然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