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声闻解脱道的至为关键的课题,就是断我见!断我见不仅是声闻解脱道里的一个关键,也是菩萨修学大乘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提到断我见时,首先来看看什么叫作我见?我见并不是像坊间有些人说的——把我见它定义成我的见解,只要我们没有成见后,就叫作断我见。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所谓的我见,指的是把五阴我当成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实体,也就是说把五阴我当成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8集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正伟老师主讲我们说断我见以后,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地说明一下: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这个世界我是越活越不知道,越活越不确定了,我的取景框越来越模糊,唯一清楚的就是发现自己的无知、自己的狭隘有限;年轻时的果敢专断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相信所谓眼见为实,至于道听途说更是不敢轻易领纳;总之是越来越不相信意识心在世间所收集提供的资讯和判断,心底藏着一丝松动,这是真的吗?每一生命是这样的壮阔充盈,每一个如来藏彼此激荡出这样的丰富华彩,我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个活出来的佛法才是有生命的,真实的救度从自我的救度开始,真实的救度是以自己的生命去点燃另一个生命,这就是菩萨道的自觉觉他。而这一点不是仅仅依靠知识的传递就可以达成,法赖僧传,此僧必是正行僧,必是知行合一的擎天立柱。唯有自身是身体力行的实践佛法者,如此接受你帮助的人也自然的会去实践佛法,否则都是在思维中罗列知识,如此原本用来协助生命真实解脱的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任何时、任何地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了煖位之后,对于这个菩萨来说,他还要再更进一步去进行重观。也就是说,在初步创观的时候,在第一次观察的时候会发觉说,我们明明境界是真实,可是佛法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是非常的正确。所以在一般人、世俗人的领受里面,所有的境界都是真实的;所以说他会去在乎:哎呀!过去多久之前,某某人对我怎么样啊;哎呀!那件事情怎么样……他永远念念不忘。可是修了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法,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的,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法真正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自身是不是具有修四加行的一些前提。首先,要修四加行第一个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心经》所讲的道理不只是这样而已,《心经》所讲的内容,是围绕在如来藏真心而说的,我们在这里碍于时间,不多作说明,想进一步了解的菩萨,可以请阅平实导师的《心经密意》。二乘菩提的无明,在大乘法中被称为一念无明;此外大乘法中还有无始无明,也就是对于法界实相、生命根源,没有智慧光明加以了知的无明,这个无明是菩萨真见道时所破的无始无明。而这个法界实相、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是之故,修四加行而引发真见道位的发起是在胜解行地中,非是初地的极喜地,所以辨中边论才说至得最胜者,也就是说真见道发起根本无分别智,而后有后得智修相见道时才是至得最胜者之初地,亦符合《成唯识论》卷9所说的:「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证明不是罗丹所说的真见道的引发在「未来式」的初地。以上略说四加行。-----小潘菩萨<略说四加行>附注:名:指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的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法的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若不得大乘法的见道功德,而言修学成佛之道,都属自我安慰之言,并无实质。大乘法之见道,则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一途,别无他途;离如来藏之亲证而说有般若智慧可证者,都属谬说。这里导师明白的开示:首先要确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都会存在著:当他们仍未断除我见时,一定仍然会归依老母娘的;可是当他们详读了此一套书而切实去作观行以后,未来有一天假使确实断除我见时,他们一定会起心动念去检查老母娘所说的法(不论老母娘的法是由天才或点传师假藉她的名号而假装是降乩写出来的,或是真的由鬼神假藉佛菩萨名号降乩而在沙盘上写出来的),那时他们都会发觉到一件事实,那就是老母虽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关于我见、关于断我见、关于众生依于三毒、四相,而造作流转三界轮回的这一些善恶业的道理,乃至外道以定为禅的道理,乃至菩萨要以断身见、要以断我见、要以有未到地定,有定、有慧依于四念处,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乃至观心无常,观察这一个六识心,乃至于特别是观察这一个以前五识相俱的这一个五俱意识的意识心,祂是生灭无常之法。依于你的未到地定的修行,依未到定能够离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要断我见仍然是不会离开声闻的一个方法。换句话说,圣人施设,我们以声闻人来说,它是有所谓的七方便——七种方便、七种善巧,来帮助修行人能够证得断我见的一个功德。七方便是哪七方便?第一个、五停心观,第二个、四念处的别相观,第三个、四念处的总相观,后面四个则是所谓的四善根——煖、顶、忍、还有世第一,或是说另外的翻译:世第一法。前面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应当受三归、应当受持五戒、应当行菩萨行,所以于行菩萨行之前,就应当来受菩萨戒。如果说每一位学佛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自觉,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这样的自省,这样的话,就能够影响到学佛的人,也让信力不足的人,不至于退转,不至于说一直在这种恶因缘底下想:我当初学佛也没获得什么,也没有人教导我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反正大家都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知一念不生时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也,皆与胜解心所法相应故,诸佛菩萨于诸经论中都说意识心能与别境心所法中之胜解心所法相应故。由此证知:一念不生之觉知心乃是意识心。若所悟之心,对于曾经亲历之境界,能回忆、能忆念者;或于所念之佛,能生起忆念之念者,皆是意识心。譬如有人修习无相念佛之法成功者,觉知心常处于净念相继境界中而不起世俗法上之妄念,却能继续忆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我们所根据的是弥勒菩萨的教授,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这边我们所看到的等觉菩萨对于证初果这地方是非常非常的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数据、这一份的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说要修学上,你可以作依止,那我们这边就开始作少分的这样的讲解,让你能够从这地方来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正法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动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在短短一世之中就可以完成的,不像菩萨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但是成为慧解脱以后,他只是断三毒烦恼的现行,并未断除三毒的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种子还是留存在心中!所以声闻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听到人家奏乐,他不知不觉就闻歌起舞了;他对欲界五尘已经没有贪着,可是习气种子使然,使他不知不觉地跳起舞来。所以难陀尊者每次上座说法时,一定会先看女众那一边,他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一集已经由我为各位菩萨,讲完断三缚结的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接下来我再为各位菩萨,讲断三缚结的第二部分——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学佛者的无奈是什么?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说法,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好不容易选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合乎逻辑,最适合自己的想法的修行方法,然后来修行;这样一修就是二、三十年,有一天碰到一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先恭录网上几位菩萨的开示如下:一二三菩萨的开示:观行审视自己的非语言、非文字的心行,以及所作这些事情的背后真正的深刻法尘到底是什么……好好地观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这些人事地物的生活中,是怎么过日子,是怎么以着「我」在过日子。好好地观行大小不同的五蕴境界相貌,…如是从早到晚,这样清楚一切都是因为「我」而产生诸多意识心相应的相貌,产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