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法的本身是很清净、很单纯的,它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就是要从我们身体、我们自己的行住坐卧里面,要从我们的蕴处界里面去观行,然后破除对我相的执着,接下来再进一步寻求开悟明心,这个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如果谈到菩萨的忍陀罗尼这件事情的话,因为弥勒菩萨讲到的是安住于法的实相,所以对于一切还没有开悟的菩萨们来讲,您是不会知道如何安住于法的实相;但是在您还没有 admin

2020-02-18

般若从字义的表相来解释,通常说它叫做智慧;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翻成智慧两字的话,也有问题啊!因为智慧有很多种啊!那你们佛法中讲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智慧呢?插花有插花的智慧,书法有书法的智慧,音乐有音乐的智慧,农穑有农穑的智慧,……种种世间法中都有种种的智慧啊!你说的智慧,讲的是什么智慧?因为佛法里面的般若,讲的是世间蕴处界万法的缘起性空, admin

2020-02-18

以上我们大致了解三三昧的定义跟目的之后,我们先来看二乘法中的三三昧:第一个就是二乘法中的空三昧,也就是说,这一些蕴处界诸法都是因缘所生,所以都是缘生性空,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终将毁坏,所以说其性是空;或者在这些有为生灭法中,我们是找不到一个真实不坏的我,所以说是空。也就是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没有不坏的自性,这个就是空三昧的法义。我们来看在《大智 admin

2020-02-18

而如来藏是有缘有智的人都可以亲证的心,是真实法,祂出生了蕴处界等万法,亲证者都可以现前体验祂、操作祂,也可以现前证验祂确实收藏了各人一切的善恶业种,以及无记性等非关善恶如种种的技艺等熏习的种子;佛的圣教所教导的第八识真如法性,是可知可证,也可以现前验证,祂是确实永远保持真如法性而不改易其性,能由这个心性而入无余涅槃,乃至成就佛道。由这个缘故,证悟如 admin

2020-02-18

有的人误会般若智慧,以为(般若智慧是)我于三界万法、蕴处界法,能够观察一切法缘生缘灭、缘起性空。这样就是有般若智慧吗?实际上不是!般若智慧是什么?般若智慧叫作中道实相智慧,因为你现前观察法界实相心,而出生了这一个世、出世间法的智慧;它是成就中道义,不落入有边也不落入无边。(想要)成就中道义,要透过七住位能够实证如来藏以后,再透过十住位、十行位、十回 admin

2020-02-18

为何这么说?因为世俗谛所观之蕴处界等法,以及依附于蕴处界才有的世俗谛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都是从如来藏中生起。若无如来藏为缘起法之体,就没有蕴处界等法;若无蕴处界等法,即没有世俗谛之二乘菩提等万法缘灭真实正理;所以说,世俗谛是依于蕴处界而有。二乘圣人只是在蕴处界上现观人无我,不曾在蕴处界的根源—也就是第八识心体如来藏上面—取证及 admin

2020-02-18

但是菩萨是在觉知心存在的当下,实证了空性心如来藏,所以可以现观无余涅槃,而不必灭掉蕴处界,就能够实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等你找到了如来藏,那你就能够清楚知道:原来如来藏自己的境界是这个样子。这就是菩萨不断思惑,而能够证得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所以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的是不可思议。事实上来说,十八界我和如来藏是同在一起,当菩萨实证了,现前观察如来藏 admin

2020-02-18

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蕴处界我为常住不坏法,就是我见、我执与我所执,又称为根本烦恼。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则是上烦恼,乃是菩萨在般若见道通达,进入修道位后,为了想要往上修学,成就究竟佛菩提果,想要证入佛地之前,所应该要断的烦恼;上烦恼的数量犹如恒河沙,所以又称为过恒沙数上烦恼。如果不 admin

2020-02-18

   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   七住菩萨却是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六识与 admin

2019-11-03

 正信的佛弟子都应该要知道,二乘行者因为深信佛语的缘故,知有涅槃本际常住不坏,所以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于蕴处界等生灭无常的世俗法上观行,是故二乘圣者唯证诸法生灭之空相,实证蕴处界等法皆是无常故苦、空、无我;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觉知心意识无常故空,永不再认取觉知心意识为真实我(诸法之本源),如是方能断我见;复又进观处处作主之意根第七识 admin

2019-09-06

有生有灭都是蕴处界等世间法。以往佛教界会把无生无灭用二乘菩提来解释说:“因为我见我执都断了,所以证得灭谛而在舍报时入了无余涅槃,在无余涅槃中就永远无生无灭。”这是一般标准的解释。那释印顺比较聪明,善于迭床架屋自己发明佛法,所以他说:因为阿罗汉舍报以后,把蕴处界全部都灭尽了,灭尽以后就是一切都空了,这个空成为蕴处界灭后的法相;而这个灭相不可 admin

2019-09-02

是故佛般涅槃以后五百年之正法时期中,由于声闻人阿罗汉只是断除烦恼障所摄之五阴人我执,尚有菩萨道中无始无明所知障相应的法我执未知未断,因此在未证解般若波罗蜜、未能真实了知佛隐覆所说之中道、尚有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法执随眠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如实依佛之遗教修断而证得解脱,成为阿罗汉,但是迷于五阴异熟及涅槃法界之一乘中道义理,迷于真实第一义空而偏执于 admin

2019-07-29

依照他空见的教义,这个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就是自有的,但是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等虚妄境界,却是属于他空之法,依于这个本不生灭的本体,而说一切的事物或者现象是空相、是性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而不能说是自空;也就是说,虽然世俗谛没有真实的体性,但是胜义谛本体却是真实不空的。因为他空见确实远离了断见以及常见这两边,因此是正真了义的中观。这个他空见的 admin

2019-07-19

” 分析:喇嘛教装模作样的还编了一首偈子来故作玄虚,其实它的内容根本不符合般若中观的义理,所谓“无人无识亦无我”,不但把蕴处界法全部“无”掉了,也把出生蕴处界法的“本识”无掉,这就显示了喇嘛教“一切法空”的断灭见思想,根本不是佛教的般若中观。 再者既然说“此处无男亦无女”“男女名称 admin

2019-06-19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 admin

2019-06-19

这样对于蕴处界的无常故苦的真相都无所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苦的正理都无所信,对于蕴处界无常故苦的事实都无所见;心中常有贪欲,一直都对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的五欲抱着希望,以及所堕入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的五种光明遮盖中。如果不懂蕴处界苦的道理,不懂蕴处界苦是怎么样熏习集合的道理,不懂蕴处界苦灭尽的道理,不懂蕴处界一切苦灭尽的方法,那就是 admin

2019-04-24

而我见与我执无明为什么在大乘法中会被称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未断除一念无明烦恼之前,必定是一念才刚刚灭了,次念又生起,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之后,住在等至的境界之中,忽然一念我见或我执的烦恼生起,由于这一念心动,就会让意根、意识不能永远灭除,以致不能入住无余涅槃的真正无我境界中;这样一念又一念继续不断的生起,导致蕴处界我不能 admin

2019-04-24

这个障碍为什么叫作烦恼障呢?因为这是三界中世俗法中的蕴处界执着的烦恼,阿罗汉的修学,他只要断这个烦恼障;可是菩萨想要成佛,不但要断烦恼障,还要断所知障。所知障不是在讲“对世间法的所知太多而成为障碍”,反而是讲所知不足而成为学佛的障碍,所知不足而成为成佛之道的障碍。是对于什么所知不足呢?就是对于法界实相所知不足,以及对于实相心如来藏中含藏一 admin

2019-04-24

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现。 缘觉则透过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证得初果乃至证得四果的阿罗汉。由于是自己智慧观察的结果,知道无余涅槃还有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 admin

2019-04-24

而这本体本来「自有」,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虚妄分别是「他空」,依此本体而说一切事物或现象是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更进一步解释说,一切色法是「本识」的功能作用,是由分别心所假立的,由假立的名色虚妄构成外境,所以世俗谛自体无实而空,故谓之「自空」,但是胜义法性的究竟是不空,只是被世俗谛的能执、所执误认为空,所以称之为「他空 admin

2019-04-0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