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 此众生各有之自内我方是真我,方是真正之造物主、上帝、大梵、创世主、大梵天王、祖父、道、谛、神、古仙人……,禅宗名之为本来面目、本地风光;然自无始劫来悉无蕴处界等三界我性,是故其体常住而无间断,乃至无始以来未曾刹那间断,乃能依因果业力创造各各有情之蕴处界,及以有情受报之器世间,得令有情世世受报又造新业而生死不断;具真实体性故 admin

2019-03-04

他们得要在蕴处界等事相上,凭著断我见、断我执、断我所执而舍弃六尘中的各种劳累;但这种修行方法是与法界实相的真理无关的,而且也是一世便能成就的解脱果,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果不同,所以文殊菩萨评论说:“非是长修学;”说他们的修行法门,不是长久修学才能完成的佛菩提道圆通法门。(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admin

2018-12-27

)都是在蕴处界的缘生性空上面作观行,所以他们所证的只是蕴处界空的法相,不能证得自心如来空性,所以叫作四谛空而不是般若空。声闻法中有时也会有人修学四圣谛法,证得我空,断了我见、证了初果。(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144。)如来藏空性 第一义空就是讲如来藏空性,因为祂从来离蕴处界法,离六尘、 admin

2018-12-27

)入胎识是涅槃的实际 意识是识阴所摄,而这一个入胎出生识阴的心,祂所生的蕴处界是缘起性空,可是祂自己不是缘起性空,祂是常住的、是涅槃的实际。这个涅槃的实际生了蕴处界,意识正好摄在十八界中;而蕴处界缘起性空,所以缘起性空的道理是从蕴处界来的;而蕴处界却是从这个住胎的本识中出生的;所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之理,一定要依这个本识来说,才有缘起性空可说。这 admin

2018-12-27

”四阿含诸经中,佛说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已,仍有本际、真如、如、实际、识、心不灭,故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无”,有本际如来藏不灭故;亦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有”,无三界一切有故,意根意识俱灭尽故;由斯正理,《阿含经》中佛说涅槃名为中道。复次,大小品般若经所说之空性,乃是指“菩萨心、无住心、不念心、无心相心、非心心”,以 admin

2018-12-27

」由于这个实相,才能出生表面上所看见的蕴处界等世俗法。如果没有背后这个实相金刚心的常住,就不可能有被生的五阴十八界等法出生,那就谈不上五阴等世俗法的缘起了。[5] 克勤圆悟大师说:《金刚经》中所说底金刚,是譬喻说万法的本体很坚固,所以一切物都无法毁坏他。而他能够有种种利物益生的作用,所以也能够摧毁一切物。[5]《地藏菩萨本愿经》里的觉林菩萨偈以工画师 admin

2018-12-27

他们认为意识为不生灭之心,落入常见;以缘起性空之名相概念为实有法,认此概念为永生不灭,又落入无常生灭之法;因为缘起性空的慨念与法相是缘起法,不是本来自有的,是学佛以后才生于心中之法,是依于蕴处界而有之缘起性空。他们认意识为真,意识却是断灭之法,死亡就没了。而且活着的期间:出生到死之过程中,每晚断灭,所以又具足断见。这是密教里的黄教宗喀巴等人的应成派 admin

2018-12-27

而这本体本来「自有」,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虚妄分别是「他空」,依此本体而说一切事物或现象是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更进一步解释说,一切色法是「本识」的功能作用,是由分别心所假立的,由假立的名色虚妄构成外境,所以世俗谛自体无实而空,故谓之「自空」,但是胜义法性的究竟是不空,只是被世俗谛的能执、所执误认为空,所以称之为「他空 admin

2018-11-13

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法出生”是说依于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于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 admin

2018-11-03

祂从来都不曾在六尘境界上面来作分别,所以说祂平等普遍,无所不至;祂能随缘出生蕴处界以及世间万法,又遍一切处,所以说祂圆满十方。祂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祂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无论是六道凡夫众生,还是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等四种圣人的根本心,都同样是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的,因为是真如实相的缘故。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当六 admin

2018-08-21

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正法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的这些种种障碍,是不是也就离开了一分呢?这 admin

2018-08-15

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菩萨也证得这样的三昧,为什么还会有生生世世继续在三界利乐有情的事实?而定性声闻人却都是要入无余涅槃的,到底这个差异在哪里?前面说过,菩萨也证得如同二乘人所证的出世间法的三三昧,却又证得另外一个层次的出世间法,称为世出世间法。换句话说,正在世间示现的时候,祂本然就 admin

2018-08-15

然后再来简单说明:菩萨要如何去庄严二乘的声闻、缘觉法?二乘菩提的亲证,是可以使众生证得解脱的出世间法,同样都是在蕴处界我上来观行。一般而言,声闻菩提的修学是在四圣谛上作思惟观察以及亲证。而四圣谛说的是苦、集、灭、道,先确定在三界之中悉有苦,然后观察众生不断地聚集未来苦之因;进一步知道,让后有之苦因不再聚集,则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道理;最后依据让苦集灭 admin

2018-08-15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 admin

2018-08-07

祂从来都不曾在六尘境界上面来作分别,所以说祂平等普遍,无所不至;祂能随缘出生蕴处界以及世间万法,又遍一切处,所以说祂圆满十方。祂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祂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无论是六道凡夫众生,还是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等四种圣人的根本心,都同样是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的,因为是真如实相的缘故。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当六 admin

2018-08-07

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如梦的现观。当十回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愿,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 admin

2018-08-07

大乘佛菩提道的解脱道,是从五蕴中用能分别的觉知心意识,去参禅而亲证本来无分别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就发起根本无分别智;证得根本无分别智后,依此第八识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心性,来观一切法皆是缘生缘灭,都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所生,现前观察蕴处界空相而断我见,成就菩萨初果。我见断已,疑见及戒禁取见随断,是名三缚结断。我见断了之后,由于有证悟明心的功德,转依 admin

2018-08-07

也就是说,赖耶缘起就是一切法的缘起,离开阿赖耶识就不可能有一切法的缘起缘灭,所以一切世间法的缘起缘灭,包括一切有情蕴处界的缘起缘灭,都是以阿赖耶识为因,乃至佛法解脱道中所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正理,以及佛菩提道的实相般若与一切种智,都依阿赖耶识而起,这就是赖耶缘起。因为阿赖耶识集藏了八识心王一切种子,也就是一切的功能差别,并且无始劫来恒不断灭地集藏有情 admin

2018-08-04

有的人误会般若智慧,以为(般若智慧是)我于三界万法、蕴处界法,能够观察一切法缘生缘灭、缘起性空。这样就是有般若智慧吗?实际上不是!般若智慧是什么?般若智慧叫作中道实相智慧,因为你现前观察法界实相心,而出生了这一个世、出世间法的智慧;它是成就中道义,不落入有边也不落入无边。(想要)成就中道义,要透过七住位能够实证如来藏以后,再透过十住位、十行位、十回 三摩地

2018-08-01

由于声闻相信佛语开示,知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还有长生不老药如来自存在;所以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而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三界现身意,处于如来处极寂静的境界中。这也是佛在《阿含经》所说三法印涅槃寂静的道理。缘觉观察自己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佛在《长阿 三摩地

2018-08-0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