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一个人他不能保得他的人身,那他如何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修行呢?所以显然要能够修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一定是要能满足十信位;满足了十信位之后,这个时候他开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智慧等等菩萨万行,他才能够逐渐地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业行。所以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事实上就是在成就菩萨的身力。所以菩萨的身力什么时候成就呢?佛陀就说是初修三十二相 三摩地

2018-07-22

如何才是真正的供养僧宝?佛开示如果有供养发心菩萨、出家戒、比丘比丘尼戒、向初果的人,乃至阿罗汉的人就是供养僧宝。在佛门有很多人,往往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殊不知世尊所认定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而是以他有没有证法,有没有证果来认定。如果他有证法证果,纵使是在家人也是出家人;如果没有证法证果,纵使现出家相还是在家人。在《杂阿含经》曾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三藏十二部经,就是为了让菩萨与佛法种下深厚的因缘,乃至未来有因缘时,得以遇到真善知识,听闻而亲证三乘菩提。在理上,是指三藏十二部经所诠释一切有情真心的佛宝,祂藉着种种缘而出生一切法,让大家受用。由于众生所受的种种法,是以真心为因,藉着父母四大、无明、业种等缘,直接、间接、辗转而出生的。直接的部分,是这个自心如来藉着父母的四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佛对一切地方、一切处,到底哪一个地方是有道理,哪一个地方是没有道理,佛一切是了知的;这个地方有道理,这个地方没有道理,佛一切都能够知道;而且佛知道一切众生种种的业报,能够用天眼观察、佛眼观察、种种观察,知道过去生乃至于未来,这个菩萨乃至于这个众生、这位有情的过去是怎么样,曾经在哪里出世,曾经在哪里的村庄居住,曾经和哪些人作为眷属等等。菩萨都可 三摩地

2018-07-22

一旦因缘成熟,亲证能生能显世出世间法的自心如来而明心见性,发现自己就在无余涅槃中,本来无生无死,又何必急着入无余涅槃而了生死呢!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以后,转依没有生死的自心如来,却在世间示现有生有死,以此来利乐有情,乃至最后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仍然不改在初地以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又菩萨知道对如来的生身、舍利、形像、塔庙至心精勤地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众生深入三乘菩提的法义,未来可以实证世尊所说的三乘菩提;然后反观众生被邪师误导,乃至有外道假借佛法名义而混入佛门中,其所说的法就是与女信徒合修双身法,误导众生非常严重,菩萨不忍三乘菩提法义被外道所污染,所以出来护持世尊所说的三乘菩提,能够这样作就是在报恩田种福田。在功德田部分,由于三乘菩提具有无量无边功德,能让声闻、缘觉修学二乘法而成就二乘 三摩地

2018-07-22

其次,行者为什么可以次第而得禅定,难道不是因为在因地以智慧的观察之后,知道五盖的过失,所以应当是要除去五盖,才能够发起初禅;乃至说发起初禅后,也知道了初禅境界之中的内涵,以及欲界境中的差别之相;也更知道要如何才能够安住在初禅之中的道理,甚至于也知道如何才能够进到二禅的道理,其中的善巧方便也都逐渐地加以了知。这表示说:禅定的修证,也都是因为智慧庄严的 三摩地

2018-07-22

而因为布施、持戒都不是一、两天乃至说一、两世所要做的,或说可以的,所以若是能够随着世世在法上的熏习,再继续地修学布施、持戒,那其本质就是精进之法,因此就可以了解:为什么精进也伴随着一分福业的原因,所以才说:施、戒、精进,名福庄严。 (原标题:施、戒、精进,名福庄严) 三摩地

2018-07-22

再也许说:某乙是曾经当选过市长,乃至是当选过总统;因为这是需要更多的人来加以支持以及肯定,表示说,从某一个特定众生之中,或者是说某一段特定的时间之中,某乙是可以受用他在这一分的人世间的福报;换句话就是说,可能某乙过去生所修的福报,就在此世某一些因缘之下,因此而对现受用了;当然,这又比前面所说的状况——在公司中、在家庭里面的状况,又来得更为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说,菩萨进一步又断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后,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更是二乘人所没有办法思议的。二乘人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要把自己完全灭尽,并不是究竟的安乐;而菩萨所证的解脱庄严,是自己仍在三界之中就同时有解脱的庄严,依于此,这才有佛法中的究竟安乐。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对刚强的众生要用刚强的语言呢?经文说: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狠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维摩诘所说经》卷3)难以教化的人,他们的心就像猿猴一样不停地攀缘,所以必须要运用种种的方法才能够对治,并且调御他们散乱攀缘的心;所以当他们的心能够止息安住下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我们在三贤位的修行,有种种的不、有种种的横逆,乃至种种的身相的不具足,事实上就是因为三十二大人相的业还没有成就。当我们逐渐修行的时候,就逐渐能够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而让我们的福慧逐渐,而远离种种的横逆。当我们逐渐在修这些业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一一了知说,将来我可以凭借修十善业道的这些修行,又以百福庄严来修行的时候,我们一定将来可以三十二大人相。 三摩地

2018-07-22

能够真正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乃至是亲证自心如来,转依了祂本来清净的体性,这才是真正的出家,因为每一个人的如来藏之中,本然就是具足一切法的缘故。所以说,真正出家的功德是要从解脱道,乃至是应当讲说是从佛菩提道的亲证上来谈。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 三摩地

2018-07-22

常常又会想到一个问题,自己今天在佛菩提道上能够有这样的受用,一定是已经受到世尊生生世世以来,乃至是长劫的眷顾与摄受。想到这里就知道说,这样的恩惠是很难得以回报的!所以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在不违反法毘奈耶的教戒之下,怎么样可以教导有缘的众生也能够快速地在佛菩提道的路程上大步前进。再加上说,护持正法继续在人间弘传,也真的需要很多人力,而这正也是这一些有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这个一切施时应该是包括证法以后的此世来世,乃至应当说是尽未来际。而定性的声闻人,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会在七返人天之后得阿罗汉而出三界的;再加上定性的声闻人是随时想要离开三界,当然也就不需要广作布施来累积福德,所以就不会有此处的一切施时。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说,有一世终于亲证了菩提,进入了七住位成了菩萨摩诃萨,这个时候,他从亲证菩提而得的智慧,尚且不是二乘人之所能知能证,所以也是不共二乘人的;造作不共法的因缘,就从这里开始。所以,此刻菩萨依于这样的智慧再来利乐有情,所以所得的福德更是不可限量!为什么这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中这么说:【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 三摩地

2018-07-22

离开、乃至是否定有一个诸法本母—如来藏—的前提之下,一定会面临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的困境,这是连断我见都没有办法成办,更何况说要进一步去断我执而出离三界生死。那就好像说:把沙土放到锅里面去煮,然后期待说有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可以享用。真的只能说是痴人说梦罢了!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再接着来看十二因缘,但是一般要了解十二因缘的法义之前,应当是会随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当亲证般若之后,菩萨一定会发现到:若要实证进一步的布施到彼岸乃至是智慧到彼岸,还得要从般若的智慧角度,再来观察思惟以及清净的转依。这就表示说,依于基本的福德庄严,而有初分的智能庄严;又因为智慧庄严,简择力更加殊胜,然后又使得随后修学的福德庄严益趋广大;互相增上之后,乃至并皆。这就如同刚开始学佛的人一样,一般而言,一开始也许只是听过诸佛的威神之力 三摩地

2018-07-22

而在持戒的事相上,修忍辱又是如何呢?譬如说,商场上常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明明是有机会可以在众生那边得到种种的利益,可是眼看假如这样作,众生就有可能会获得很大的损害!某乙因为奉持戒律而不侵扰众生,乃至不杀害众生、不偷盗众生财物等等,所以就忍着不去用会伤害众生的方式而得到利益。从表面上看来,当时的某乙可能会因为这样而受到损失,可是却因为持戒与忍辱的配合, 三摩地

2018-07-22

姑且我们就不说这一位假名善知识他的所作所为的因果,但是从这样一个现成的例子,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说,学人在熏习乃至奉行布施法的过程中,得要有基本的智慧来加以观察、判断:自己布施的对象其所作所为是不是如法?甚至可能是拿了众生所布施的钱财,反而做一些会伤害众生的事情;更有过之的是,根本就是在破坏佛法!那么您可得要睁大眼睛喔!以免因为善心的布施,反而是与破法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