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对一般佛而言,所谓念佛,系指称念佛菩萨圣号。因虔诚地不断唱念或默念,至心信赖归向,而获得佛菩萨之冥感或显相之感应。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将来舍此报身时,得蒙佛菩萨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正法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基本动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净土,是诸佛菩萨以大愿所成的清净国土,有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等,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的根本方法就是念佛。一、念佛三昧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佛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佛一般从持名念佛入手,修习时口中持续地念诵某一尊佛(或菩萨)的圣号。随着念佛功夫的深入,不仅口念,同时心听,达到心口合一的阶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论文:〖复次,初学菩萨住此娑婆世界,或值寒热、风雨不时、饥馑等苦;或见不善可畏众生三毒所缠,邪见颠倒,弃背善道习行恶法;菩萨在中,心生怯懦,恐不可值遇诸佛菩萨,恐不能成就清净信心,生疑欲退者,应做是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讲解:接下来回到念佛法门来说。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在想,佛菩萨曾做过我们多少世的父母亲啊?这份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想念,让我对此生的母亲如此,那么对过去生以及未来生的母亲一定也如此……心不相应,念佛不易;一念相应,忆佛不难。此刻我正坐在由北到南的火车上,此刻我正躺在母亲的怀里,此刻我正感受着佛菩萨的慈悲……(原标题:以思母之情忆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也觉得:也许是自己走得太快,佛菩萨需要我放慢一点,因此才能在功夫及知见上有更多的体验及收获;而后若在功夫上有问题,也都是自己思惟,再看萧导师的书去确定自己的方向是否有错。因祸得福后来由于杨先生发起了法难事件而离去,改由孙老师带领我们这一班接下来的课程。孙老师上课,不像之前杨先生教导的方式,也让我很喜欢与孙老师小参,老师仔细听完我的问题,就直接快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安排,要很多生很多劫,好不容易才能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如果福徳不具足的话,遇到了也不会信受,当面错过。所以说,在娑婆世界修禅是缓行道,是难行道。另一方面,在娑婆世界也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了,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这五欲,不离财、色、名、食、睡;而且男女杂处,一不小心就出轨了;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安排,要很多生很多劫,好不容易才能遇到真的善知识。如果福德不具足的话,遇到了也不信受,当面错过,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是缓行道、是难行道。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没有佛菩萨的安排,要很多生很多劫,好不容易才能遇到真的善知识。如果福德不具足的话,遇到了也不信受,当面错过,所以在这个世界修禅是缓行道、是难行道。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论是在此世界念佛悟入,或往生极乐世界后闻佛菩萨说法悟入,其本质亦莫非是禅。而两者悟后之境界亦无二无别。(原标题:禅与净土密不可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论是在此世界念佛悟入,或往生极乐世界后闻佛菩萨说法悟入,其本质亦莫非是禅。而两者悟后之境界亦无二无别。注四、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种类繁多,欲知其详,可参阅大正藏经第十三卷大集部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念佛三昧品。或菩萨念佛三昧经,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分。一般所说念佛三昧大多是指:念化身佛、念报身佛、念法身佛之三昧。无相念佛即是念佛三昧,属于念法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譬如,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后,在莲花中经宿即开,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半个大劫,花开以后闻佛菩萨说法,七天以后证位不退(七住位开悟明心),过一小劫才得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时间很久。上品下生的人住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经三小劫才能证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中品下生,往生七天后,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菩萨像皆放妙光。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想像。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其然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佛语阿难,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何等世界无,佛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颂总说竟。论曰: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云何观?云何生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专为自利,舍离众生。毋乃阙大慈悲,障菩提道耶?答:菩萨有二种:一、久修行菩萨,已曾亲近诸佛,证得无生法忍者。二、初发心菩萨,未尝亲近诸佛,未得无生法忍者。久修行菩萨,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能为天为仙,为帝为王,为鬼为畜,出入生死,广度众生。若初修行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及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随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闲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甚矣佛恩之浃于民生也。人特不深思,故弗知耳。上古之世,人情淳朴,胜过叔季之浇漓,奚啻数倍。文王之泽,及乎枯骨。不数百年,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列国诸侯之死,杀,所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菩萨众来迎汝,七宝华池得例霑(最胜是一“例”字)。下品下生下品下生须猛省,众生不善苦无穷。此人若听高贤语,来报当离恶趣中。一旦魂飞心散乱,十称佛号罪消镕。金莲铄铄如初日,当念西升极乐宫。(原标题:西斋净土诗十六观赞二十二首)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