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佛法跟你没有关系的话,那你不必这么辛苦,把这一世的许多时间花在修行上。针对这个部分,我提供了四个题目来跟大家探讨:第一个题目要先请问大家:你探究哲学以后有没有成果?有很多人会想要学佛,其实是因为探究哲学的关系;也许你们之中有人现在仍然在探究哲学,只不过听说有这么一个演讲,所以就来听听看。但是我现在要先问你:探究哲学许多年以后,有没有成果?而哲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修行是在思考:最后如何利益自己,自己如何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是全面的胜利。坦白讲,大乘法是最自利的,是最彻底的自利,可是最大的自利,竟然是从最大的利他而得。所以修行其实没有什么委屈,而是最大野心的展现,而这个最大的野心就是成就一切众生所难以成就的佛道。而最大野心的成就,竟然是对一切众生作最彻底的退让,乃至最后成为忍辱仙人被节节肢解而没有半点的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己不但无法加以赞叹、向他看齐,反而生起嫉妒,心无法安住下来修学如来;甚至有些出家众不在佛法上精进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闻利养上用心,当看到别的师父得到好名声,得到恭敬、赞叹以及四事供养等,心里就产生了忧戚、痛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藉由佛教开启众生智慧与指引人生方向的工作,不仅让自己敬仰不已,也恍然明白这不是自己一直想要从事的工作型态—启发别人智慧、指引人生方向、当别人的心灵捕手吗?我内心很惊讶与惊喜,真的让我找到了吗?理性的声音告诉我,还是过些日子谨慎观察与了解后再说吧!在踏上亲证生命实相、找到自己真如心的修行道路上,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的。常常因工作忙碌与责任心不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乘修行人;佛则是究竟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因此,《赞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修行佛法之后,有时候不一定能够万事如意。可是当我们不能万事如意的时候,碰到逆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个是众生来跟我们要布施,我们就应该勤苦的去布施。所以,修学佛法之后,有时候会面临到种种的困境;那个困境经常是因为我们有愿要行菩萨的法道,要来布施众生,所以众生来向我们要布施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来行布施。因为我们有种种的资财,有种种的身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有人因为看见人生有种种的生、老、病、死痛苦,想要脱离这些痛苦而开始修行,在修行过程中他就会去探讨:我应该要如何修行才能离苦得乐呢?后来他发觉:原来人之所以受苦,是因为被贪、瞋、痴、慢、疑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所繫缚了,所以应该要离开贪、瞋、痴、慢、疑等烦恼,就可以离苦得乐。那究竟是谁离开贪、瞋、痴、慢、疑呢?原来是这个「觉知心的我」,只要觉知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人一死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学佛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论你是一个作恶累累的杀人犯,还是一个持戒修行的佛弟子,是花天酒地的贪官,还是为大众奉献一生的好人,最终结果都是一个样――这正是佛祖批驳的外道邪见――断灭空;人死如灯灭。因为人们不知道有个祂的存在,所以才会产生这样无知;正是这个断灭论令人无法接受死亡的痛苦,也正是这个断灭论由于否定因果律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告诉他说,因为你不明理所以历缘对境时总是不能过关,你念佛与实修相脱离,不明理成为修行中的障碍。又如,在一次打七时,一位很精进的佛友中途感冒,她想继续坚持下去,但心中好像另有一个自己却说不念了不念了。后来她最终无法坚持下去中途离开,此后有人说这是冤家债主的障碍。再如我在06年10月参加一次打七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就好像有两个自己似的,一个要这样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瞋心的神经回路一旦被它启动,往往是很难压得住的,若无法透过正确的修行、观照,瞋行的制约只有再度的被增强。而瞋习之制约过程的逐步增强,是有其程度深浅之转折,一般众生由于无明所覆,很难深入观察得到。当某些人、事、物与己意相违,怨心已起,这正是瞋心抬头的开始。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与其狼狈为奸,筹谋思量、设计报复,恼乱之心便相继而生,瞋的制约行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也就是说,菩萨在佛菩提道的修行过程中,不仅在有的这一边,同时也在空的这一边;也就是说,他同时横跨在空、有这两边,他不偏空也不偏有。所以他依止于空性如来藏,历缘对境去慢慢伏除我执烦恼的习气。这时候他也可以很明显地去观察到,这个真心如来藏没有五阴相,也没有识阴心的相,他从来不在万法上攀缘,这个真心如来藏犹如虚空,非常的寂静。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着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的过失,能够自责其心、永不复作。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我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道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善友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过失,因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我们讲,因为怕得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也许觉得这样很难,这的确不是一下子可以做到的,是需要不断的闻熏佛法的正理,加之自己如理作意的思维整理,然后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过程中用心观行从而实证的智慧,但是这才是真正学佛的开始,真正修行的起步。要真正的为人好,少不了佛法中无我的智慧作为基石!欢迎你来闻熏佛法无我的正理,进而真正无我的为人好,相信这样纯净的为人好,是不会有人不接受的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菩萨!如果您想要断除我见,首先必须先亲近真善知识,听闻熏习正确的佛法知见,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能如实了知,并且能够如实观行蕴处界我生起之次第,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修行的关键;离开识阴,特别是意识觉知心,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修行,我见与我执的断与不断,关键也是意识。人们如果有世间智慧,而能分辨是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你说的佛法,并不是说你一定先张开嘴来说,而是你可以透过一些精美的饰品先跟众生来结缘,或是一些食物先跟众生来结缘,让大家知道你本身吃斋念佛,知道你是修行善法的人。那你可以在一些场合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表露出来,你希望大家以和为贵,你也不想要涉入这些是非;相反的,你希望能够消弭这些是非,能够让整个团体,大家团结。所以透过你的一些心行,就可以改造这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