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义者正知修行诸助道法能证于果。语者说苦集道谛。义者证于灭谛。语者说无明根本乃至生缘老死。义者知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语者说助定慧法。义者明解脱智。语者说贪恚痴。义者解不善根即是解脱。语者脱障碍法。义者得无碍解脱。语者称说三宝无量功德。义者三宝功德离欲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行布施,他是为了怜悯众生;是为了想要使他人得到安隐快乐;是为了让他人也能跟自己一样,生起布施的心;是因为布施本来就是圣人修行之道;是为了破坏自己种种的烦恼的缘故;是为了证入涅槃,断三界有的缘故而行布施。在世间法上,我们能够生为一个人是非常幸福的!其他的众生,像是一条狗或者一只牛,当然不能和人类相比;无论在任何一方面而言,畜生都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的舍内物,就是施舍身体或是体内的器官,这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先别说是体内的器官,就说有一些男众,想说要修行了,干脆就把三千烦恼丝给理光吧!但常常是思索再思索,甚至是想了好几个月,还是剪不下去,后来就只剪了个小平头,还是无法理成光头。所以说,连要舍掉头发都这么不容易了,何况是身体的器官呢?所以能舍内、外物就更不简单了。关于施舍内物——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的舍内物,就是施舍身体或是体内的器官,这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先别说是体内的器官,就说有一些男众,想说要修行了,干脆就把三千烦恼丝给理光吧!但常常是思索再思索,甚至是想了好几个月,还是剪不下去,后来就只剪了个小平头,还是无法理成光头。所以说,连要舍掉头发都这么不容易了,何况是身体的器官呢?所以能舍内、外物就更不简单了。关于施舍内物——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从修行的意义上来讲,今天之所以愿意修行,是因为三世有所联结,我们在这一世做的全部功夫,将来才能功不唐捐,有一天都会有那个果实可以收成,这样修行才有它的意义存在。如果说一切都是断灭的话,那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世间所有的伦理道德,也都失去基础,也都会至此崩坏!所以从种种方面来看,断见论者其实是经不起考验的。修行人约略听过佛的开示,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生的意义在于能成办自利利他的大义,不能少欲知足,就无法集中精力投入于修行,这样就不能成办大义,只是浪费生命而已。不但自己惜福,还要教育子女、学生惜福,为他们而惜福。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给儿子做棉衣,家里本来有丝棉,她把丝棉卖掉换成棉絮。了凡先生问她:家里有丝棉,为什么要换成棉絮?她说:丝棉太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别人,反正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个布施的福德当然很大,因为毕竟是佛门中的表相三宝;对方后来也成为大师,大家都很崇拜,徒众好多,财产更多;但这位布施者在此世及后世,从这件布施中所得到的修行果报,仍然会停留在常见法里面,得不到真正的出世间法;因为他所布施的对象、所弘扬的法其实只是世间法。如果有因缘遇到真正的出世间法,他去布施了,也许只是不小心去布施到,但他来世就有证悟的因缘了,这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究其根本原因,笔者未熏习佛法前,布施之念甚少,因闻修慧不修福,来世修行时纵然证得罗汉果亦空钵而归之知见,故有布施之发心,是以不符合不求有施。若以布施心态面来说,因做少分同理心想,故符合怜愍施之所摄。而清净施及不轻心施,则于十种清净施之心态中多有所涉,故合述如下:就功德果报面而言亦如上所述,虽未执妄见但求果报,故符合不执取施,但未达不希异熟施;因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人常说有钱好办事,在菩萨道修行的路上,也一样有这个道理——有福德好成就。我们之前学习过,福德有很多种,有钱财经济上的福德,身体健康上面的福德,眷属和睦上的福德等等。就拿第一项——钱财经济上的福德来说,修行人虽然不看重钱,所谓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需要有这些粪土来滋养莲花。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来世想要豪贵自在,那该怎么办?当然是布施嘛!由于这样深观的缘故,就把心绑在布施上面,常常乐于修行布施。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一个人其实是有钱财的,可是当他看见有人来求财时却说没有钱财,他说话是怕别人向他请求布施,我们就应该要知道这个人已经把他来世贫穷而没有功德的果报先为大众说明了。佛讲这一句话很重。这个人明明有钱,却推说没钱;这话讲久了,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这一世所改的这样子的所谓的改命,依修持佛法所依的这样子去修行的话,自然而然会成就未来世的一个异熟果报的可爱异熟果的正报。所以我们说命是正报,那运还有风水其实是依报。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所说的后天运,还有风水,风水其实是依著你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你生存的环境,你生存的环境有人、事、时、地、物互相影响的这一部分的东西,也就是说你所处的空间,你所处的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诸佛及佛在因地漫漫长夜修行之时,对于这种如法的戒律,都曾这样子身心爱乐,欣喜思慕;终于有一天,有因缘能够听闻而从善知识受持了,对于这种清净解脱的正戒,当然更是爱慕欣喜,全心安忍顺从而不敢稍有违逆,所以就说它是圣所爱戒。弥勒菩萨进一步开示说:【获得如是圣爱戒已,终不正知而说妄语、终不故思害众生命、终不故思不与而取、终不故思行欲邪行、终不非法求衣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九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持斋修梵行,而且希望自己能够常常遇到真正在修行上能够贤达、能够有开眼的善知识,而能够依著这开眼的善知识来修学,是最吉祥的。第十个最吉祥的就是去信有道德的人,而且能够心以正见、来修学,来转依,而能够度脱三恶道,这是最吉祥的。第十一个就是你能够以平等心行广大的布施,你能够恭敬的供养发菩提心的人或者修学三乘菩提的人,也能够恭敬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观察清楚了,再来观察:自己布施的因缘,将来可以得到什么殊胜的果报?布施给狗、布施给人、布施给外道修行者、布施给佛法中的修行者等等,未来世将会各自得到什么样的果报?思惟清楚了,然后再观察:所谓的布施其实也不外就是十二入,就是十二处;也就是于十二处有入,就是在六根与六尘之中产生了六入,所以有六法—也是在六尘上—的入,布施不外乎就是这样子。总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世尊在《分别业报经》里面说到:修行人行大布施,可是这个人个性着急,心中多瞋,不能够依止正念来修持,那么他死后就会是龙身报——变成龙族;能够修大布施,但是却喜欢轻慢于别人,死后就会变成大只的金翅鸟;个性像狼一样的人,贪求不知足;像狮子一样,代表他愚痴。所以持戒却没有清净的智慧,虽然自身持守戒律严谨,可是却轻慢于别人,所以他就会堕落到兽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这四种修行的关系呢,就会清楚确定善恶因果会有果报的道理,心性也就会因此逐渐转为清净;所以就能够转变重业为轻业,而且能够使得本来应受轻业的果报变成不必受报。譬如说:我们遭遇到像是辟支佛、阿罗汉、证悟菩萨等的大福田、大善知识的时候,起了善心供养,或者是跟著他修学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这都是会有无量功德的;那么之前所造作的大恶业,比起这个大功德,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应该要来修学受持三归五戒,修行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这样子的十种善行;应该要来供养三宝,培植自己未来世修学佛法,乃至在世间的一个福德;应该来广行六度。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有修行布施,那未来就会有很多财物,就不会因此做非法造恶之事。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有福而五尘充足,因此于此心中是无所乏短的缘故。总之因为悭吝心性而成为贫穷的果报,这样继续下去真的是很不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布施。-----《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第二章第一节<为何要修布施?>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佛法教您,如何远离贫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这个学佛历程中,有人是大富大贵,有人是贫贱,所以这样情况并不是适合每一位都统一作一个标准;而且佛陀也不希望世间上大家都作为苦行,来作为归依的一个要件,或是作为修行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我们从世间上来看,真正的苦呢是在身心觉受上所受的苦。许多人从这个生老病死的苦并没有觉醒,然而在这过程中,也有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以及五阴不断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