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利咤想要将卖柴所得的米饭供养他,于是问:尊者可以吃粗糙的食物吗?辟支佛回答:只要能够支持这个色身修行,食物的好坏都没有关系。于是阿利咤便将米饭供养给这位辟支佛,辟支佛吃完后跃身虚空,现十八种神通后即回去自己的住处。后来阿利咤再进入山中去砍柴,路上发现一只兔子,他用木杖去拨弄它时,兔子却变成一具死尸,突然的站起来,并且从背后抱住阿利咤的脖子。阿利咤 三摩地

2018-07-22

以此缘故,凡是佛弟子们,都应该遵守世尊的教诲,将自己所作的种种善行,全部回向于求无上正等正觉,以此来利乐有情;如此才是有智慧的菩萨,未来才有可能穷尽三大无量数劫修行以后,成为无上正等正觉,才能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8集波斯匿王女善光缘》游正光老师主讲 (原标题:亲手布施,未来享用美好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有修行布施,那未来就会有很多财物,就不会因此做非法造恶之事。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有福而五尘充足,因此于此心中是无所乏短的缘故。总之因为悭吝心性而成为贫穷的果报,这样继续下去真的是很不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布施。......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提到布施的果报就是富裕,如《佛说罪福报应经》云: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另外在《中阿含经》卷44〈2根本分别品〉中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弟子,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 三摩地

2018-07-2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所不同的,只是凡夫众生的真心当中所含藏的无量种子还有染污,还没有完成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而把这些种子完全转化清净。既然说法界的真理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都能够究竟成佛,所以,即使是凡夫众生,乃至三恶道的有情,他的本心都是平等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的差别,因此凡夫众生才会被称为未来佛。因为这个缘故,佛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而大乘菩萨的修行之路则是要相当的长久,因为所有菩萨一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才能究竟圆满佛道;而成佛的唯一标准,是要净除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烦恼障的现行以及习气种子,并且还要断除所知障的随眠种子;此外,还要以六度、四摄法来摄受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因为摄受有情共同修学菩萨道以成熟有情,就是在摄受自己的佛土、在庄严自己的佛国净土。一般说来, 三摩地

2018-07-22

梁武帝信奉佛教之后,就十分的虔诚,成为历史上佛门的大施主;甚至,他三次跑到同泰寺去舍身修行,然后再让大臣们拿着钱去把他赎回来,这是他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而故意去作,所以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他的皇后郗氏性好嫉妒,死后堕入了畜生道变成一只巨蟒。为了超度他的皇后,他延请高僧写了《梁皇宝忏》,字词优美,至今仍然是佛门中最重要的忏本之一。他建了很多的寺庙,又 三摩地

2018-07-22

藉由佛教开启众生智慧与指引人生方向工作,不仅让自己敬仰不已,也恍然明白这不是自己一直想要从事的工作型态-启发别人智慧、指引人生方向、当别人的心灵捕手吗?我内心很惊讶与惊喜,真的让我找到了吗?理性的声音告诉我,还是过些日子谨慎观察与了解后再说吧!在踏上亲证生命实相、找到自己真如心的修行道路上,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的。常常因工作忙碌与责任心而上课迟到, 三摩地

2018-07-22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诸佛及佛在因地漫漫长夜修行之时,对于这种如法的戒律,都曾这样子身心爱乐,欣喜思慕;终于有一天,有因缘能够听闻而从善知识受持了,对于这种清净解脱的正戒,当然更是爱慕欣喜,全心安忍顺从而不敢稍有违逆,所以就说它是圣所爱戒。弥勒菩萨进一步开示说:【获得如是圣爱戒已,终不正知而说妄语、终不故思害众生命、终不故思不与而取、终不故思行欲邪行、终不非法求衣服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供养修行人,加上持咒祝愿的缘故,所以被祝愿的饿鬼道的先人或众生就可以因此得到大势力。有大势力的缘故,所以布施给他的财物、食物,其余饿鬼就无法抢夺,所以他就随施随得。所以超荐祖先时,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啊!除非你已经证道了,在没有证道之前,最好还是请比丘、比丘尼来做:看有哪个寺院,请师父们来办总是比自己办好!这是因为加上了供养三宝大福德的缘故;你如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缘此,财富之定义不易界定,譬如因于修行而得功德,亦能多致财富;如修四无量心者成就时,得为梵天王,财富无量;又如佛之三十二相,每一相皆因成佛前之无量施而得,故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莫非财富。然而归根究柢,一切财富皆从心来。此则一般俗人之所不知。每见有人勤苦一生,节俭奋斗,而穷苦潦倒一世,欲求一屋久安身心,竟不可得;有人生而多有财宝,先人已预为彼筹 三摩地

2018-07-22

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别人听了他的话,都能再请益且接受他所言,珍重他所言如同珍宝,并广为宣传;这种才能是从修智慧中得来的。有的人音声是清彻悦耳的,这是从常常歌咏三宝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角度 三摩地

2018-07-22

你这一世所改的这样子的所谓的改命,依修持佛法所依的这样子去修行的话,自然而然会成就未来世的一个异熟果报的可爱异熟果的正报。所以我们说命是正报,那运还有风水其实是依报。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所说的后天运,还有风水,风水其实是依著你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你生存的环境,你生存的环境有人、事、时、地、物互相影响的这一部分的东西,也就是说你所处的空间,你所处的时间,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4集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财、外财以及寿命) 三摩地

2018-07-22

的确人生是苦的,所以我们要不停地修行累积福德、智慧,要往解脱和成佛之道迈进。而如果当我们觉得很辛苦或很不顺的时候,也不必气馁!因为世间上还有比我们更辛苦更可怜的人,比我们福报更差的众生,例如非洲或偏远穷困的地带,也有许多难民非常地可怜!还有许多众生在三恶道受苦,所以我们在人间所受的苦就没那么可怜了。另外当我们福报很好的时候一定也要努力积极地行布施和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两次的「开示」,真的是令我这学佛念佛人,伤痛万分!念佛人皆知:当人病重的时候,不要去讲一些俗家言语,要开示:诸佛如来是最殊胜的清净地,要放下这五浊恶世的业报身,以专心致意的精神,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极乐净土;要病重人看破这五尘假有,世间无一可以留恋,一切志业也无可挂怀,不论是出入将相,救民济世,矜悯贫苦,总教它通通放下,何况一切眷属财物,诸多牵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的往生净土,是说凭借著你的善因,你就能够到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净土)里去而已。在诸佛宏愿的感应下,整个环境都能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愿力,并不一定永远住在这个净土,而是要到他方无尽世界去和再到这个世界来度脱众生。总的说来:往天堂去享乐实在是有限宇宙论者的自私和消极的幻恋;而往生净土再去修行,则是无尽悲愿菩萨的方便庄严!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