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我们的正觉总持咒是这样说:【五阴十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像这样的总持咒,事实上它可以作为修定之用,事实上它也可以驱使鬼神。也就是说,我们在持总持咒的时候,可以让护法神知道我们在呼唤他,所以说事实上咒语它也 admin

2020-02-19

四空定即使证得了,如果您是依外道而修了这个四禅定,您没有断我见,您会像欝头蓝弗一样,虽然证得了三界当中无色界四空定当中的第一有定──非想非非想定,他因于我见不断,他没有办法出离三界。刚刚说了,很简单的,因为要解脱轮回而要来三归,因为三归之后要来修解脱轮回的法,三乘菩提当中必定要先以解脱欲界的层次而来说修证佛法。欲界的层次当中表现得最炽盛、最猛烈、 admin

2020-02-19

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关斋戒,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关斋戒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心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夜后到隔天的清晨,受持关斋戒圆满之后,这四个神王才开始互相交谈,并前往面 admin

2020-02-19

如果是专门出去宣说别人的祖宗十代干了种种恶事,想要让他人名声毁坏,这种事情是从愚痴而产生的恶口业道;别人的祖先不好,个人什么事?说明白一点好了:像澳洲白人的祖先大部分是罪犯,但那些罪犯生下的孩子都同样是心性的罪犯吗?并不是这样子啊!所以只有没有智慧的人才会用祖宗的恶事来毁谤他人,所以这种恶口业道是从痴业所引生的。我们接着要说明绮语,绮语一样是有三 admin

2020-02-19

有时候它同时造作两个,有的时候同时造作个业的道理,当把这个说明完以后,我们再来说十恶业道的有作色、无作色到底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下在《优婆塞戒经》卷6里面佛如何说呢?【或复有人于十业道,一时作二:妄语、两舌。或一时三:所谓妄语、两舌、恶口。又复有三:所谓邪见、恶口、妄语。如是说者即是无义,是名为四。瞋之与贪,不得一时,其余事可得一时。云何一时?六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卷六)这个就是在说大妄语之前,先作次第庄严,构言、语端;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大妄语之前广作方便:先把道场弄得很大,如果要出场说法的时候,先把排场弄得很大,譬如说像前面大金刚护法,后面也有大金刚护法,身后又有一个人拿着宝幢为他庄严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以为这样子的大排场,就能够帮他掩盖他未悟言悟,以为用这样子大排场来庄严他, admin

2020-02-19

、不贪爱,利众生。九、不瞋恚,常慈悯。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则得人趣报。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中开示:【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 admin

2020-02-19

譬如人法界不同于天法界,天法界又不同于非天法界,所以六道各各不同;乃至天法界就有二十种层次的不同,人法界又各不相同,男人女人法界不同,各自领受人间的法,就会有所差异。又如同样一个男人,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又不一样;乃至文明世界中的人与仍然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领受的法界又不一样;所以说众生有种种的异生异色,导致生命各不相同,名号也不相同。若从不同 admin

2020-02-19

、不贪爱,利众生。九、不瞋恚,常慈悯。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则得人趣报。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中开示:【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 admin

2020-02-19

因此三界世间之成住坏空循环不已,乃因共业有情各各自有之第识,所执藏之业种所感而生。真心如来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皆直接、间接由第识出生;三界一切法皆不能外于第识而有,故云三界唯心,心者,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也。因此《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开示: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自己的真心如来藏可以画出自己的五 admin

2020-02-19

她有一次看到一个证得缘觉果的人,进入城里面来乞食,她看到这样修行人以后,觉得心生欢喜,于是来供养他;这缘觉他也很好心,他吃完以后就现出十神变。因为他想这长者的夫人,对他这么有信心,所以他就决定摄受她;而这长者的夫人看到这情况,就更加地欢喜;更加地欢喜下,她又发了一个誓愿,这誓愿是什么呢?“希望让我未来世可以证道,可以得到像这位修行人一样的道 admin

2020-02-19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admin

2020-02-19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056集识食与背舍(一)> 正旭老师 admin

2020-02-19

佛地的无垢识与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来藏都是个识具足。只要稍具有佛法正知见的佛弟子们都知道: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果地的无垢识,都是一心个识具足。正如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5的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识;何等为?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佛开示一心有个识,那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第识如来藏。其中眼 admin

2020-02-19

所以众生因为对于法界实相的不了解,所以会去生出种种的虚妄想,这个都是因为对于法界实相,乃至于对于五阴十界的实际的状况不了解,会产生种种的妄想的邪见出来。这些对五阴的妄想的邪见,不了知而产生了这些错误的,因为五阴而产生的这些见解,就是因为我见,乃至因为我见所相应的见取见,还有因为我见所相应的我所的这样子的一个执着。如果不懂得佛法的真正的道理的时候, admin

2020-02-19

因为关戒斋它所受持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为出家而种下一个善因缘,所以去过上一整天,也就是24个小时的出家生活,所以关戒斋日中一食,持守与沙弥戒相近的戒。导师在书上说到,如果不曾受持过关戒斋,出家的因缘就不容易具足,难有出家的因缘。若是打算要出家的人,这一世要多受关戒斋,不然就得要过去世常常受持关戒斋,用这样子的功德与福德就可以具足出家的因缘 admin

2020-02-19

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说明的:如果说是医生的交代,或者是说一个已经六七十岁,乃至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家,必须要每天小小的一杯来增加自己身体的血液循环,所以酒对他来说只是药用,这样是没有犯酒戒的行为可说。所以因此我们在摄持这个不饮酒的时候,要看这个人他喝酒的时候,他心中的作意是什么?如果说这个人喝酒是贪恋这个酒味,而且喝了酒总是烂醉如泥,那这个人他就是犯了重 admin

2020-02-19

也因为有了定,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也因为能够有了如实见的智慧,所以对于自己的五藴、十二处、十界、对于苦集灭道就能够具足的观行。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十二处的法、十界的法,乃至于四圣谛的法,都已经观行了具足,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所以这个厌是表示已经观行满足了。也是因为观行非常具足,对于世间五藴十界这些法,不离无 admin

2020-02-19

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关斋戒,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关斋戒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心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夜后到隔天的清晨,受持关斋戒圆满之后,这四个神王才开始互相交谈,并前往面 admin

2020-02-19

什么是佛说的关斋戒呢?《增壹阿含经》卷38:【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关斋法?一者不杀生,二者不与不取,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是谓,比丘!名为贤圣关斋法。】佛在经中为我们开示:关斋戒的内容就是受持了以下这个法。第一个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是不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