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梵网经》卷2)(------摘自网络及《三乘菩提系列讲座》)敬祝各位菩萨:六时吉祥,六时精进,道业增上,早成佛道!南无阿弥陀佛! | admin 2020-02-18 |
![]() |
这里我们再稍微提醒一下,就是说虽然在二乘的三三昧中,没有特别强调如来藏的观察,但是修学者必须要信受八识论,才能够成就二乘的三三昧而趣向涅槃,否则将落入于内于外有恐怖的困境中,而无法解脱。接下来我们来看大乘法中的三三昧,大乘中的三三昧,最主要是从真如心的角度来作观察,不同于二乘是从蕴处界的角度。这其中的主要差异,我们先来看在《起信论讲记》第三辑中平实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说,佛教修道所运用的方法,是三十七道品中八正道所说的正见。那么要依止于正见来正思惟,正思惟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所应该断除的烦恼习气,所应该修集的福德,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方法是什么,那么这些都要来正思惟。那建立正知见呢,它是需要通过善知识的教导的,需要依止于善知识来听闻熏习。可是,却有八种处在八难中的人士,难以听闻到佛法的。有哪八种人呢?在经典中佛 | admin 2020-02-18 |
![]() |
那六处是什么?六处就是你的五根,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然后加上意根;这六根都是因为这个“识”去统合地、水、火、风、空,才有这个六处的出现;所以在你还没出生以前,就有个第八识,那这个第八识就是如来藏。为什么第八识是如来藏呢,我们后面再来说明。我们先来说,有人说,这个六界的地水火风空识,这个“识”就是六识,有人就提出这样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佛教他修二乘法,就是要把五阴十八界灭掉,因为五阴十八界都是虚妄的,所以当他要把五阴十八界灭掉之前,一定要让他相信有个如来藏。所以这些修二乘的阿罗汉,因为相信有个如来藏,虽然不证如来藏,但是因为相信佛所说的话的缘故,所以他就能够把五阴十八界灭掉,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因为阿罗汉害怕把五阴十八界灭掉变成断灭,所以佛才说有个如来藏,但是并没有跟阿罗汉 | admin 2020-02-18 |
![]() |
一位在新竹出家的法师,认同意识是常住不灭的,认为第八识如来藏只是一种思想的演变,只是施设的,是属于本体论的学说。但是经典中,佛陀又有教示,有一个从来不生而且永远不灭的常住如来藏是万法的本体,这个第八识本体是可知而可证的。她为了否定第八识如来藏,而造成因果律、涅槃等佛法的漏洞,于是就创造了“业果报系统”的说法,其实那个本质还是回归到她所不认 | admin 2020-02-18 |
![]() |
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题目就是:大乘入道乃是实证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如来藏亦名阿赖耶识、真如、异熟识,有种种的名字。“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佛陀对央掘魔罗说,祂住在纯善际,那到底什么叫作纯善呢?纯善就是指我们身中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祂在六尘万法,从来都不会起分别、爱染、厌憎、觉观,所以祂是可以称之为纯善。所以在佛法当中,你所要值遇的善知识,就是能不能对您述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如果有因缘遇到可以对您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那是相当有福报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福报,就应该要用功的加行,当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说,我们应该从上进分善根,希望将来能够到达七住不退,往后到八住、九住、十住,甚至进入行位,能够去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也就是说,要怎么样去成熟与我们有缘的眷属。什么叫成熟,就是之前我们说的,让他信根慢慢具足,信根圆满进入住位。你能够摄受他进入住位,那你就要用种种方便善巧,你就不能让他起嗔,不能让他看到你就讨厌,不喜欢你;他看到你讨厌不喜欢你,你就 | admin 2020-02-18 |
![]() |
《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相类似的,而又 | admin 2020-02-18 |
![]() |
其内容最主要是要教育菩萨的精神,是要依于以大乘佛菩提道之四圣谛来修学佛道;也就是说,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说苦集灭道,想要成就学习的,乃是佛道上极其微细的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的智慧。其内涵不只烦恼障见惑、思惑现行的断除观行,还有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的观行灭除,因为此诸内涵甚深极甚深,与二乘声闻所说的四圣谛内涵不可相提并论。故事内容 | admin 2020-02-18 |
![]() |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一)龙树菩萨说,世尊为了宣演第一义悉檀的法相,所以为众生演说《般若波罗蜜经》,四悉檀包括了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函盖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真实不虚;而 | admin 2020-02-18 |
![]() |
成佛之道,它是必须从亲证万法本源的第八识如来藏开始的;大乘成佛之道,是以佛菩提智慧为主,但是却又函盖了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所以大乘成佛之道,并不是只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系诸经所说的实相般若总相智或别相智,必须再进一步求证一切种智增上慧学。般若是以亲证如来藏为开始的,依所证的如来藏,才能现观如来藏的中道实相义;而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则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如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这样让自己退堕的因缘,是不是有可能发生在自己独自修行的凡夫菩萨中呢?人家证悟了还可能退堕到这种地步,何况是许许多多的菩萨根本还不清楚真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不清楚正法中所谈的真心,到底跟如来藏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有时候称为第八识,有时候称为阿赖耶识?为什么有时候说,阿赖耶性要予以修除?种种这样复杂的空理、第一义谛的空理是难以理解的时候,要去独自 | admin 2020-02-18 |
![]() |
那么我们就以二乘的涅槃来说,假使有凡夫外道不承认有第八识住胎识能够出生名色,那就一定会变成断灭法,就一定是断灭的境界。所以,必须要以大乘法的空性心—第八识住胎识—来支持、来说明、来建立二乘人所证的涅槃,这样子才不会落入到断灭的境界。因为二乘人所证的涅槃,那是十八界法都灭掉了之后,仍然有各自的如来藏单独存在,而如来藏祂是离见闻觉知,祂没有六 | admin 2020-02-18 |
![]() |
佛的法身是第八无垢识,佛的第八识既然名为清净无垢识,无生无灭,如何会生病呢?世尊的另一个自受用清净法身,乃是毘(pí)卢(lú)遮(zhē)那(nà)佛的自受用身,仍然是由无垢识所变化的,唯佛与佛乃能见之,当然也没有生灭可言。而佛的报身是为了度化地上菩萨,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等等,这必须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方可得见;并且依着修证的不同,各 | admin 2020-02-18 |
![]() |
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1)龙树菩萨以上的说明,说了世尊是为了宣说开演第一义悉檀的法相,所以为众生演说了《般若波罗蜜经》。四悉檀包含了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函盖了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 | admin 2020-02-18 |
![]() |
各个有情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才是唯一能执持众生各自业种及无明种,去到来生酬偿因果的心,祂才是有情生命的本源、万法的根源,才是因果法则赖以成立而运作不辍的所依。而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于六尘境界都无了别,也不于六尘、身根、器世间起任何执着,是无覆无记性的心体,所以能够一体收藏众生过去生造作善恶业、无记业的种子不漏失;并且带着这些种子,从过 | admin 2020-02-18 |
![]() |
在三界中的有情也包含了天龙八部等六道轮回之众生。金庸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中有一部叫作《天龙八部》,这个名词虽然是出自于佛经,但读者千万别误以为他的内容就是经典说的天龙八部,那可是完全不相干的。欲界天中除了天人之外,尚有天、龙、夜叉、乾闼婆(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睺罗伽(大蟒神),因此将这八种摄属人非人的众生就合称天龙八部 | admin 2020-02-18 |
![]() |
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种姓、四千大龙种姓、四千金翅鸟种姓、四千大金翅鸟种姓、四千恶道处种姓、四千大恶道处种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十千种种大泥犁、千阎摩罗王、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欝多罗究留、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