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由于不如实证知故,便以为实有外法为觉知心之自己所触受,而不知无始劫以来,自己从来未曾触受到如来藏以外之六尘境界,不知自己所触受之六尘境界觉受,皆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内相分之五尘与法尘。由是缘故,不能解了法界万法之体性其实即是自心如来之体性,不能了知万法之实相即是第八识自心如来。如是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乃是众生所不曾触知者;要须亲闻善知识开示,要须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一念无明乃是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明白五蕴的空幻,所以对四种住地所涵盖的六尘及五蕴贪爱不舍,业相不减,业种滋长。业种不净的缘故,而生一切起烦恼轮转生死。所以一念无明无始劫以来恒与众生相应,因此《胜鬘经》说︰「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正法眼藏‐护法集》妄念起是一念无明的作用,但是妄念不是一念无明,是烦恼妄想,从四种住地烦恼而生「起烦恼」。妄念不起也不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一念无明乃是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明白五蕴的空幻,所以对四种住地所涵盖的六尘及五蕴贪爱不舍,业相不减,业种滋长。业种不净的缘故,而生一切起烦恼轮转生死。所以一念无明无始劫以来恒与众生相应,因此《胜鬘经》说︰「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的过程,还是会有妄念,会分散忆佛或者安住于一境的定心,那要如何看待呢 | admin 2020-06-08 |
|
既然意根能够接触五尘上面的法尘,当然祂就一定是心嘛!如果祂不是心,那祂不就是跟五色根一样成为色法了?如果不是心法,那祂怎么可能了知色尘相呢?请问:眼根能了别色尘吗?不行啊!得要眼识才能了别色尘啊!如果眼根不须要眼识就能了别色尘,那就应该死人也可以看、也可以听,也可以有觉知啰!应该是这样的嘛!那你在死人身上拿个钻子戳一下,他应该会叫:痛死了!也应该会 | admin 2020-06-08 |
|
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着;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作基础,进而断除欲界爱。欲界爱 | admin 2020-06-08 |
|
甘露既是食物,就有色尘、有香味、有触尘、有味尘,吃甘露时又听到这些东西咀嚼的声音,又有了声尘,具足了五尘;既具足了五尘,当然就必定有法尘;六尘具足,当然要有六根、六识来相应,那就十八界具足了;十八界具足了,就表示甘露是欲界法。为什么说十八界具足了,就是欲界的法呢?因为到了色界,就少了六界;色界天人没有团食,而甘露正是团食;到了色界,不吃食物,是以禅 | admin 2020-06-08 |
|
然六识之产生,乃因阿赖耶所变内六根接触外六尘而生。众生若死,五根必坏,末那因此不触五尘,意识则消灭;意识若灭,则生前所依所住之一切定心定境及广大神通皆归幻灭。死后意识灵知心消失,只余末那及阿赖耶识,此时即由阿赖耶识中之一念无明烦恼感生后有,则必随业受生,不舍所依境界故。《生命实相之辨正》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造了十不善业,重者如谤佛、谤正法、谤胜义僧等,果报成熟时,当生于地狱,阿赖耶识即化现出地狱身及生出地狱六尘的境界,让地狱身的五阴受苦;若造其余恶业之众生亦如是,皆由各自之阿赖耶识出生饿鬼身、傍生身等。阿赖耶识能变现各种异熟果报之色身及生出各种境界,让众生之五阴受苦乐,而透过卵、胎、湿、化四种情况来展现。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密教行者无法证得此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忽视能生前六识的识大,故意执取识阴六识尤其是意识,将意识的了别性当作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的识大;由于误解大乘经典的内涵,导致《大日经》所说的主旨完全不正确、完全走偏了,与释迦世尊所说的真心离见闻觉知背道而驰,乃至影响到后来瑜伽密教的金刚乘、无上瑜伽密教,统统落入一念不生的意识心而不知,然而释迦世尊在经典都说一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文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也就是有了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可以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以及修道位的道种智,乃至未来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都是因为亲证如 | admin 2020-06-08 |
|
业障的形成,都是由于在六尘万法中起贪爱,因为贪心的缘故而造恶业,往世所造的恶业种子,在今生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就会障碍佛子的道业。简单地说,就是往世的业,而产生今世修学佛道—尤其是了义正法—的障碍;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有办法学,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就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三界中不论哪一界的见闻觉知心,都必须以六尘为缘才能现起,所以见闻觉知心中不可能没有六尘;要继续保有见闻觉知心,就要不断有六尘,既然有六尘,那就有万法,因此就生起了对三界六尘万法的贪爱执着,然后经过不断熏习增长,就会有这许许多多的烦恼障碍着众生解脱出离三界生死。接着来说业障。就是由身行、口行、意行所造作的不善业,尤其是五逆十恶的大恶业,足以障碍众 | admin 2020-06-08 |
|
对五欲的觉知不离想阴,而想阴的自性—也就是了知六尘诸法的自性—不断地发起,时时刻刻都有好奇心,不断地想要对六尘有所知、有所见,所以凡夫众生的想阴,全都属于五欲我所上面的烦恼,必然会使想阴坚固增长。因为一般人的记忆、学习、研读或者经历的这些法,都是世间六尘中的万法,因此当有见闻觉知时,总是会不断地忆持着世间的六尘万法;有的人甚至会记得小时候 | admin 2020-06-08 |
|
心中希望远离,但因缘所致,正巧遇上,让你引起心理上种种苦受;二者从理上说;众生不可爱的内六处,不可爱的眼、耳、鼻、舌、身、意根,这些不可爱的六根在一个身体中和合相聚为一体,便会使众生流转生死不得出离,成就怨憎会的痛苦,乃至有情生命对于身外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贪爱,也是一样道理。著名歌手韦唯曾几何时成了幸福家庭的同义词,有如她的音乐一样被国内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祂从来不会想要去投胎,从来不会想要保持六尘中的见闻知觉性。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的涅槃,而喜欢自己所以为的涅槃,就拉着如来藏去投胎啦!又因为一直想要有见闻觉知,不想让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掉,所以后来在中阴身阶段中知道:&ldquo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华严经》又说:证得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说这些世间的有为法——五欲六尘等有为法,它是无常变异,最终是归于坏灭的,在这上面贪欲无厌足的时候,指的是能够消散人命,然后长养恋着恩爱,没有知足的时候。对于出家菩萨要知道,出家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于生死有为法的系缚。因为什么叫所谓的得圣智、谛见道呢?就是要知道生死有为法它就是在三界的系缚,不能离开这生死有为法就是不能求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另外无惭愧僧则是为了活命而出家归依佛门,但却毁犯一切出家戒而无惭无愧,具足了悭贪、嫉妒、愚痴及憍慢,贪着名誉、恭敬与利养、爱乐婬佚等等这六尘境界,甚至于毁谤正法而不知不见,也毫不畏惧后世苦报,这样的一切佛法中的修行人,都摄属于无惭愧僧。至于胜义僧,如经典中说:【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 | admin 2020-06-08 |
|
我见也称身见,是因为众生着迷(无明)——没有觉悟无我正理,不知道自己的身心活动,其实都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与第八识阿赖耶识互相作用而产生受蕴、想蕴、行蕴的结果;误以为别有一个我具有六根、六尘、六识、藏识的功能作用,以为人的身心活动都是由我来完成的,也是由我来领纳各种苦乐受的,由此产生了我是真实存在的错觉。故《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龙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祂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从来不曾暂断的无我的实相心,再来返观以前所观行的六识与意根等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