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们的世界是六识所成境界。就先拿眼睛来说好了,如果要让我们看得见必须要有眼根、色尘以及眼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能够看得见首先要有存在于眼识,眼识是我们能够依靠的功能,所以叫作眼识身。可是光有眼识不够啊!眼识还要能够触色尘,根、尘、识要三者相触,所以除了有眼识身之外,还要有眼触身,如果没有触光有眼识也是看不见的;有了眼触之后,接下来我们有没有接 | admin 2020-06-08 |
|
八识可分成三类,谓: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即意识),又称前六识,借助浮尘根和胜义根各自了别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尘;第七识意根,是无色根,是心,非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丶意处丶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第八识如来藏,是前七识的具有依,是世间万法的根本,记录众生的心行和业种,执持色身。众生意根末那识与如来藏如影相随, | admin 2020-06-08 |
|
受想行识四蕴也是一样:譬如识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及末那识——见闻觉知而能作主的心;若说这心是‘我’,分析这识蕴七识的心,却找不到‘我’,所以这七识心不是‘我’。若说七识心不是‘我’,明明却有个‘我’与七识心配合运作。不可以说七识心不是‘我’,因为七识心由‘我’而生。也不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于此十习因之后,佛又开示六交报的内涵,于《楞严经》卷8又说:【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CBETA,T19,no.945,p.144,a28-29)众生由六识造业,后时即由六根感果,就是六交报:一、见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猛火遍满十方虚空,亡者神识即乘烟火坠无间地狱。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 | admin 2020-06-08 |
|
六根触此内相分境而生六识,至于外相分是指器世间,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世界、山河大地、花草林木、地水火风以及有情身。外相分中的人身,是由有情各自的阿赖耶识藉父精母血、四大、业种之缘而变生的正报;而山河大地……等器世间之依报,则是由共业有情阿赖耶识之法种及异熟等流种为因,共同变现而成,并非如一神教所说「由上帝或大梵天所创造的」。再说,众生之前五 | admin 2020-06-08 |
|
你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其实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你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其实要靠你的这个能取的心,就是你的前七识——前六识加上意根——见闻觉知的心加上处处思量作主的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所以七识心的这种体性,在唯识增上慧学中,称之为显境名言。然而这七识心, | admin 2020-06-08 |
|
你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其实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你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其实要靠你的这个能取的心,就是你的前七识——前六识加上意根——见闻觉知的心加上处处思量作主的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所以七识心的这种体性,在唯识增上慧学中,称之为显境名言。然而这七识心,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却说他讲错了,为什么错呢?因为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只是意识心第六识,大乘佛法所说的如来藏却是第八识,是阿含里面佛所说名色因、名色本的那个第八识,祂是七识心之因、七识心之本的第八识啊!这个第八识的如来藏,怎么可以拿来跟外道梵我神我的第六识相提并论呢?结果,把七八识否定了以后,把第七识说为意识心的细分,再把第八识说为是从第七识再细分出来的;这样子把七 | admin 2020-06-08 |
|
无余涅槃既然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的所有法,所以称为灭度,而不称为生度,所以就没有任何的自我存在了,就没有任何人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去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所以无余涅槃中没有十八界法中的任何一界,完全无我;因此,无余涅槃的境界根本就没有境界:没有六根,没有六识,没有六尘,当然也没有见闻知觉性存在。所以二乘圣人在没有证得自心真如以前,是无法了知无余涅槃中无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对于前面的段食、或者是触食、或者是意思食,我们会有增长的作用,而让我们的六识一直在三界里面一直存在,而让我们的饮食能够不停而能够增长这样子一个惯性、这样的习性,这个叫作所谓的识食。那我们说,我们人类有这个四种食,事实上如果我们看动物,牠们也有这四种食。譬如说,猫啊、狗啊,牠们一样跟我们一样吃抟食,牠们也有牠们的细滑食啊,所以说牠们之间也有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六识和合而受之境界受,此根识皆由阿赖耶识所生,真妄和合运作又称众生。依《阿含经》及《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热、寒地狱各八及其周边小地狱等,其寿命及苦受,最痛苦的无间地狱略述如下:无间地狱:火焰从四方而来,有情举身皆成猛焰,受苦无间隙,只听到哀号叫声,才知有情在其中;又用铁箕盛极热铁炭泼撒;又令登大热铁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受苦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及六识和合而受之境界受,此根识皆由阿赖耶识所生,真妄和合运作又称众生。依《阿含经》及《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说有热、寒地狱各八及其周边小地狱等,其寿命及苦受,从最痛苦的无间地狱开始往上略述如下:一、无间地狱:火焰从四方而来,有情举身皆成猛焰,受苦无间隙,只听到哀号叫声,才知有情在其中;又用铁箕盛极热铁炭泼撒 | admin 2020-06-08 |
|
当他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他对有缘的众生开示,他常常会这么讲:五阴、六尘、六根、六识、能知能觉的心、所知所受的境、都是虚妄的。我们自身尚且是虚妄的,何况是父母、兄弟、妻子、姊妹、爱恋亲情,全部都是虚妄。那么因为他亲证的关系,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有一种威仪,使得众生听闻以后很快就会信受。就跟着离开了世间的贪爱执着污染而开始修行,渐渐的也可以一样的出离世间, | admin 2020-06-08 |
|
又第六识审而不恒,故单独用第六识也不能破无始无明。第七识恒审思量,但它没有思惟分析的作用,所以必须会同第六识运作才能破无始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明心见性以后一念无明仍然还存在,一念无明永远不会变为佛性。因一念无明是烦恼,见性以后断除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但其余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烦恼,不是见所断烦恼。既然一念无明中其它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烦恼,就 | admin 2020-06-08 |
|
又第六识审而不恒,故单独用第六识也不能破无始无明。第七识恒审思量,但它没有思惟分析的作用,所以必须会同第六识运作才能破无始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断一念无明而到无始无明境界,这样的说法有语病。因为凡夫众生,乃至七地以下菩萨,一向都是同时处于无始无明及一念无明的境界。破一念无明之前,也同时在无始无明境界之中。断尽一念无明之后,也还是在无始无明境界之 | admin 2020-06-08 |
|
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 | admin 2020-06-08 |
|
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与慧心所相应,但是祂的慧非常微劣,所以说祂也不会与善十一法相应。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前五识,前五识本身是无记性,祂会随着意识而通善恶,因此有时造善、有时造恶,不是一切时都与善十一法相应。唯有意识与这 | admin 2020-06-08 |
|
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