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意识心虽然只是五蕴中的这个少分,因为祂只占识蕴,又是识蕴中的少分,六识中里面的一分,可是祂却是最强大的一分;因为意识心祂往往认为自己是能够正念安住的、认为自己是智慧聪明的、认为自己是无远弗届难以匹敌的。因为祂会认为自己的意识觉知心,可以知道种种聪明的法、种种智慧的法、种种殊胜的法,乃至佛经能够阅读都靠这意识心;就会去想说:既然意识心这么胜妙,这 | admin 2020-02-21 |
![]() |
为何说六界中的识界是指入胎识如来藏呢?而不是指识阴等六识?譬如在《阿含经》中说:【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处,因六处便有更乐,因更乐便有觉。】(《中阿含经》卷3)意思是说,由于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和合在一起的缘故,便出生了母胎;因为这六界的缘故,便有六根;因为有这六根的缘故,便有了因为六尘境界与六根的六种触,也是所谓的缘六入处有触, | admin 2020-02-21 |
![]() |
这部片非常的精采,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坏人?当然(葛格)我在这边不是要讲这部片的剧情,而是要说我们每个众生也都像这个女子一样,我们每一世都忘记了往世的事情了!我们就象是得了失忆症那样,前世或往世所有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了!女主角每天醒来隔壁都睡着一个男人,那人说是她老公,但她都不记得那人是谁?这就像我们都有隔阴之谜,我们这一世都不记得往世的事情!因为记忆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此用五阴可以很巧妙贴切地来说明有情之生灭身心的整体;而这个五阴也就是因为这五种我事的关系,而被大多数有情执以为是真实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无明痴暗的因缘,妄心依止于有生有死、无常的五蕴,来执取虚妄的六尘境界不断熏习,而更加增长了痴暗无明所现起的与六尘境界相应的六识心。祂生起了种种分别妄想----欲界的我、色界的我、无色界的我;把欲界的一切当我所,或者说色界的一切当我所、无色界的一切当我所;这些分别妄想,都是在五蕴十八界虚妄境界中,把它颠倒计着为它是真实我、它是不会坏的、它是我的所在, | admin 2020-02-21 |
![]() |
他们大多是以六识论的心识架构,来作为解说的基础,因此无法正确说明生死的生命现象。而有关生命的真实相貌,包括生死现象的正确了知,对于一般人的人生观,或者修行人的修学之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各位观众:我们真的是很有福报,因此才能听闻正法,及建立生命实相的正确知见。如果探究各种无法正确解释生命现象的说法,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正确的八识论之核心知见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如果不能够对于我们识阴六识所领受、贪爱的境界之本质有如实的理解,知道贪著五欲境界是“虚妄颠倒”的,那要远离这种执著性就很困难;这方面如果透过对于六尘法义的正确理解,就有很大而且直接的效果。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如果不能够对于我们识阴六识所领受、贪爱的境界之本质有如实的理解,知道贪着五欲境界是“虚妄颠倒”的,那要远离这种执着性就很困难;这方面如果透过对于六尘法义的正确理解,就有很大而且直接的效果。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 | admin 2020-02-21 |
![]() |
你这个色受想行识,含藏了你的六识种,乃至于你的身口意行的业种;这身口意行的业种,自然而然会去相应于你这一世所有的这些果报,这个是你的正报。所以命其实是正报。但是命能不能改呢?命能改!命能改是必须依着什么改呢?命要改的话,必须要奉行五戒十善,必须要受持五戒十善,让你的身口意行清净,你才有办法改命。你这个命,有没有办法现世改呢?现世改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 admin 2020-02-21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然没有嘛!所以佛才会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果菩萨能够亲证自心如来的真如性,并转依祂而布施,当他布施的时候会发现: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所布施 | admin 2020-02-21 |
![]() |
那生命的实相,难道这些五根、六识以及处处作主的意根都是无因而有的吗?都是从虚空出来的吗?还是纯粹从色法就可以出生呢?那个也是要探讨。原来不是!不是色法就可以出生。因为佛法里面一定要讲到色法、心法,所以佛法最重要讲的就是心法;所以佛法是以心为宗旨的,这心指的就是八识心。所以你要知道,八识心才是生命的意义,才是生命意义的省思,所以要这样子来阐述、申论。 | admin 2020-02-21 |
![]() |
换句话说,举凡识阴六识生起的知觉性,都是想阴所摄。当觉知心一念不生时,仍然是堕于想阴之中,对于定境法尘了了分明,所以我见最难断的地方,正是识阴以及想阴的部分。想阴是识阴六识的心所法,只要有识阴六识存在,就一定有想阴的功能存在。所以断我见的本质,就是认知以及现观识阴六识的虚妄性,现观识阴六识都是有生有灭的缘生法,虚妄不实。既然断我见就是要断除觉知心常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着。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是不会有天魔来干扰,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主要会 | admin 2020-02-21 |
![]()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神秀这个偈子,显示出他只是在生灭无常的色阴以及虚妄的六识上来用心,他时时注意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迷而生起贪、瞋等等烦恼。五祖知道这是神秀写的偈子,就找了神秀来,告诉他说:你作这个偈,显示你还没有见到本性,只到了门外,但还没有进入到佛法的殿堂内,像你这样的见解,想找到无上菩提,是了不可得的!所谓无上菩提,必须要在言下能够识自本心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有正法藏,所以正觉同修会才能够大力地破邪显正,所以说护持正法藏的功德非常非常的大!而现在的《大正藏》之中,却还收录有很多的伪经,像是六识论或假藏传佛教密宗双身法的这些伪经、伪论,也都混杂在其中;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把这些伪经给拣别出来,并且努力护持正真的法藏。因为护持法藏才能够以正法摄受众生、摄受佛土。今天特别举出须菩提瞋恚的习性因缘,来作为菩 | admin 2020-02-21 |
![]() |
论中所说一门转的意思是:当意识处在睡眠位的时候,只缘于内门(也就是法尘)一门,和处在清醒位(也就是寤)的时候,六识可缘于内尘多门是不一样的。昧简在定:简是区别、说明;昧简在定的意思是说:这是在区别或说明睡眠位之意识,祂所住的暗昧境界,是不同于安住在定中意识的止观境界。略别寤时:寤是清醒时,略别寤时的意思是:睡眠之法生起的时候,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堪任性,也 | admin 2020-02-21 |
![]() |
在历缘对境的过程中,就算起了浪涛也不足惊惧,因为海水的体性从未改变呀!也了知是因无始劫来之虚妄想才激起识浪的,也不须和烦恼对抗,不迎不拒就是了,了知七转识之识浪皆是虚妄,第六识是虚妄,第七识也是虚妄,又何需再紧抓着我见我执不放,我和众生皆无,又何来的贪嗔痴呢?觉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虚妄想逐渐不起,不就转依如来藏了嘛!菩萨行我一直很喜欢菩萨之大法, | admin 2020-02-21 |
![]() |
他们又一向只作佛学学术研究,又信藏密黄教的应成派中观六识论邪见,信受日本松元史朗等凡夫研究者的错误论断,否定如来常住不灭的阿含经正理,怎能理解阿含正义及入手修证之处呢?若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寄望他们对阿含道作出正确的弘扬来利益众生,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地愚痴了,他们都是不可期待的!由四阿含中所说的如来常住正理,就可以确认阿含诸经中,有许多地方所说的识,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二乘它是可以透过观察,无论是能取的六识心,跟所取的六尘,都没有真实不坏的法相,也能够了解能取需要依所取才能存在;也就是说,有六根触六尘才会有六识心现起,六尘相也需要有显境名言,这个六识心才能够显现在有情的心中,因此能取跟所取是互相依待的。而菩萨更能够进一步观察,能取跟所取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生,因此当然能取跟所取都是虚幻生灭的,所以这里是从没有固定 | admin 2020-02-20 |
![]() |
佛陀于四阿含诸经中,一再地说明五蕴有十八界,眼等六识是心,复有意根也是心,总共有七个识,这七个识乃名色之“名”所摄;由这七个识以及色身五根、六尘,所以有受、想、行蕴,合称为“名色”。而名色皆必须缘另一个识,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才能于三界六道中现行运作,并不是本来自在之法,都不是可以独自存在不坏之法,都是所生之法。因此,佛陀于阿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