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此,六识较不会去贪著六尘境界,意识也比较不会去贪著种种法尘,也就是觉知心我较不会去贪著种种六尘境界,如是都摄六根,六识也不会到处攀缘妄想,而较能净念相继。-----无相拜佛心得----叶昱宽居士http://www.sanmodi.cn/mobile/baokan/1/1121.html此时配合善知识之教导,即可正确地转进“无相念佛”,把内心佛号的声音舍掉,只剩下忆佛想佛之念,不需要再靠外面 admin

2020-03-17

及至观其所说之时,则能确定彼等诸人仍属古印度部派佛教的遗绪,只是继承释印顺的六识论思想,对大乘佛法横加否定,以外无他,故其所言只是罗织而无实质。所以者何?谓彼等诸人对于第八识并无现观,所说第八识之理全然悖逆于诸经及诸论,如同古天竺部派佛教诸声闻僧一般无二;抑且所说之法逻辑严重不通、自相矛盾而不自知,犹过释印顺的邪见。谓彼等诸人说第八阿赖耶识能了别五 admin

2020-03-17

 普说结束后,与监香余老师小参,监香老师要弟子自己证明,证明找到的确实是真心如来藏,而不是妄心;并要弟子去证明,如果找到的是六识或七识,那会如何?但因时间不足,来不及将其余题目作完,只好下次再来了!不过总算没有辜负佛、菩萨、导师及护三菩萨们的辛劳了! 第三次禅三又蒙佛菩萨及导师慈悲录取。此次行前一个月,弟子便努力精进拜佛,时常观行;也时常拜 admin

2020-03-03

】(《大乘入楞伽经》卷6)众生的阿赖耶识之所以称为真如,正因为祂永远离于能取、所取,没有能取的六识觉知心不断分别所取六尘的体性,因此能无私无我地执藏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并且如实地在因缘成熟时酬偿善恶业种,感生相应的苦乐果报。------《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11集业的报偿与转变(上)>正源老师 admin

2020-02-21

】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此用五阴可以很巧妙贴切地来说明有情之生灭身心的整体;而这个五阴也就是因为这五种我事的关系,而被大多数有情执以为是真实的自我。但我们都要知道,五阴 admin

2020-02-21

如果您助印的是主张六识论、否定八识论的书,或者是去助印假藏传佛教的邪淫密续,那都是在破坏正法残害众生的法身慧命,如何会有证悟的福德呢?又如果您护持的是宣扬六识论,否定有本住法实相心的存在,说阿赖耶识是方便说、非了义说这样的道场,这都是破法失福的恶业,哪里还会有福德呢?但是这样的道理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所以福德是有许多差别,譬如:有许多宗教界人士到处 admin

2020-02-21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讨厌、执着,以及想要弃舍的种种心行;既然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谈第二个部分,自己的如来藏,变现了五根身来摄取外境;由于有情中阴身入胎后,如来藏就借着父精母血等缘,来摄取物质,来长养自己的五根身,所以五根身得以成就,然后众生借着这个五根身,去摄取山河大地的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了内六尘,再由五根及意根之六根,与内六尘相接触,因而出生了识阴六识,这六识当中的意识,能够很详细分别诸法,于是有了众生所了知的诸法 admin

2020-02-21

我们在上一集中,已经详细解说了六大界,其中空界是指色身里面的中空部分,是色身中食物通过的空间、身中液体流通的空间,是色身中预留的空间,是相对于色身而预留的空间,绝对不可能成为死亡过程中的识蕴六识心。然而这里却说空大在死亡过程中会成为识蕴,那是不如理说,绝非佛法。有些教派的邪见很多,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如六识论的邪见,以及无上瑜伽男女双修的邪淫法,其 admin

2020-02-21

但是由他所出生的五蕴身却都是会世世坏灭的,而且由他所生的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现象法界,确实也都是虚妄不实而生灭无常的。能够像这样子现观的人,才能够说他的智慧有到达不生灭的彼岸,而能够被称为般若波罗蜜。能够这样子双照实相法界以及现象法界的人,也才能够说他具有中道实相的智慧。如果是已经实证如来藏心而且转依成功的菩萨,就可以时时依止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 admin

2020-02-21

所以一般酗酒的人戒了酒以后,不久又会重新酗酒,无法自己去加以控制,这种惯性就是业;这是由于不断熏习酒的韵味,所以产生了对酒贪味的六识身,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地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性,这就是业。所以业是怎么来的呢?都是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为的造作熏习而累积下来,变成一种惯性的势力。这个惯性的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 admin

2020-02-21

为了再进一步了解内六尘之虚妄性,接下来我们来看识阴六识之所以称作是能取的原因;是因为六识有种种的心所法,因此显示出有能了别境界的体性;众生了知六尘境界需要依靠想心所的配合才能完成。我们来看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对于想心所的开示:【想为何业?谓于所缘令心彩画,言说为业。】以及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中的开示:【想蕴何相?构了相是想相,谓由想故,构画 admin

2020-02-21

大家都知道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法尘是依附在前五尘上面所显示出来的,这也是一般众生所能理解的道理;而上述六尘进入识阴六识心中这个现象就称为六入。虽然一般众生能够知道六尘是哪六个,但是通常会误认为自己的识阴祂是直接摄取外面的六尘境界,而且觉得非常有真实感,所以很少有人会去怀疑这些事情。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 admin

2020-02-21

但是如何是确实了知真的识阴内涵呢?难道前面所说的还不够吗?要回答您,确实是不够的!《中阿含经》卷7言:【云何知识如真?谓有六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是谓知识如真。】(《中阿含经》卷7)这意思是说,对于识阴如实的了知,是必须了知识阴详细的内容,如前所举经文,识阴不但是指六识心而已,还包括六识身在内,举凡识阴六识的功能差别,都要一一了知,然后观察 admin

2020-02-21

专修解脱道的比丘们,若能将六根、六尘、六识的触受,认清是虚妄无常的,并且认知无常虚妄的五阴不是真我,也不异于真我,也与真我不是混合而相在的,了知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有真我独存,才不会堕入断灭境界。所以愿意灭除五阴十八界的全部自己,不让阴界入任何一法的自己继续存在,于是不再出生种种有漏的心行,对于蕴处界每一法都没有贪染执着,就是对自我的贪爱与执着全部 admin

2020-02-21

识阴六识心的功能就是了别六尘;了别六尘的境界,就一定不可避免的会被六尘中的许多境界来吸引而产生执着。譬如对五阴所拥有的世间财产、名声、眷属等等产生我所的执着,这是最粗浅的识阴集苦法相;因为这些五欲六尘境界,都是与识阴相应而且深深执着的法,于是识阴就被这些物质境界所系缚。另外有一些人对这些身外的物质法较不执着,但却落于识阴所领受的感觉中,所以他们很重 admin

2020-02-21

八个识里面,眼、耳、鼻、舌、身,我们前面讲的五个感官机制----眼、耳、鼻、舌、身,各自有相应的识,所以我们就有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跟这个舌识,眼、耳、鼻、舌、身这个五个识;可是除了这五个识之外,我们还有所谓的意识,就是我们一般所有一切人所感受到的心理的状态、心理的作用,叫作意识,这个是第六识;第七识谈的就是意根;第八识谈的就是我们在《金刚经》、《心 admin

2020-02-21

识阴的虚妄,这个所代表的就是六识,也就是前五识以及第六识的意识,这些意识今天所想的,或是今天所了别的这些东西,到了明天、到了未来的话,也是都变成是虚妄无常的。总之这个五阴就是色阴以及受、想、行、识这四阴,都是虚妄无常的。前面的色阴就是实际上的物体,后面的受、想、行、识阴就是见闻觉知;不管是身体,或是由这个身体所产生的有情的见闻觉知,身体跟见闻觉知这 admin

2020-02-21

而世尊能够详细为众生说明烦恼因断除的方法,为我们施设了种种修学次第,提出了四圣谛、八正道,然后又建立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一一为众生分析,让众生能够了解:众生执著的自我,无非就是十八界,可是这十八界都是虚妄,因此就可以把轮回生死的烦恼因给坏灭掉。佛能为众生宣说坏灭烦恼因的法,让众生实证解脱,真正出离三界生死,因此称之为佛。阿弥陀佛!------《三乘 admin

2020-02-21

所以断我见的观行在明心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这一些法它的名、它的义、它的内涵,在知见上弄清楚以后,再把这些法来对照自己每天的身口意行,去观察出来。由亲证的观察与体会,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六尘的虚妄、六识的虚妄,以及六根的虚妄。这个部分一定必须要亲自地去体会、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