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乘的人无我的证得,则是由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现观如来藏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实证蕴处界存在的同时,这个如来藏心也必定存在,然而不像六识心般有起灭、有种种三界中的心行;实证实相心的空性,无我见、我执的无我性,又对于祂所出生的六尘万法不闻不见,没有三界法的我性;因此,双证实相心本来无我以及不分别六尘万法的无我性。这就是大乘所证的人无我。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的人无我的证得,则是由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现观如来藏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实证蕴处界存在的同时,这个如来藏心也必定存在,然而不像六识心般有起灭、有种种三界中的心行;实证实相心的空性,无我见、我执的无我性,又对于祂所出生的六尘万法不闻不见,没有三界法的我性;因此,双证实相心本来无我以及不分别六尘万法的无我性。这就是大乘所证的人无我。 | admin 2020-06-08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admin 2020-06-08 |
|
十八界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者何﹖人间诸法尚未能通达具足,云何名为「果通三界」﹖何以故﹖人间各种有情或具八识、或具七识、或具六识(如眼耳根坏死者),此八识乃至六识及其心所法之运作,如彼俱解脱复有五通之声闻有顶圣能知之否﹖既未能知欲界器世间众生之第八第七识之运作,犹未能通欲界器世间诸法,何况能通三界﹖既未能通人间及欲界六天诸天人之如来藏运作之世间法,云何名为「果通三界」﹖彼若 | admin 2020-06-08 |
|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为什么讲空相?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阶段的菩萨,已经能够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虽常恒、不断、不坏,但是在不生灭心体中,却有生灭相存在,恒时流注一切种子,而出生意根与六识心等生灭法之现行运作;六识心等种子流注生灭法,与不生灭之第八识本觉心体和合运转,名为阿赖耶识。因此说,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之七住位菩萨,已证如来藏而入理般若,能离断常、生灭二边邪见,能为众生宣说般若空理,能度众生证得般若空 | admin 2020-06-08 |
|
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僧俗二众的世俗习性,出家人不但不能有自己正确的修行见地,反而被世间学术界的见解,世俗人的习性带着走,乃至甚至有明里、暗里暗修双身法,而以双身修法以为究竟。所以现今佛教界有许多是见重、爱更重,而只要是支持喇嘛教、 | admin 2020-06-08 |
|
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 | admin 2020-06-08 |
|
无想呢,就是刚刚讲的,只有在四禅后的无想定中,就是外道未断身见而作涅盘想所进入的外道涅盘境界,就是在第四禅中灭掉意识觉知心;其中既无识阴六识存在,所以无觉亦无知,其实就是无想定,成为无想的有情。这样子,谈起有想与无想时,就已经函盖三界了!因为有想是从无色界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一直下到人间乃至三恶道中,都属于有想的境界,而无想的境界就只有一个四禅后 | admin 2020-06-08 |
|
佛子住灭尽定中,前六识俱不现前,离于自心内境之觉知,三界境界之觉受悉灭,唯余末那识之触、作意、思等三心所法,受想二心所法已灭,故不住于三界境界中。俱解脱无学入于灭尽定中,不受三界法尘;然因入定前之预设,故能于次日午前,或三日三十日后出于灭尽定。此因灭尽定中末那识未灭,尚有五遍行之作意、触、思心所法作用,唯除受想心所;故于如来藏所现内相分显现其入定前 | admin 2020-06-08 |
|
或识处住,是六识住。或不用处住,是七识住。】再如《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复次阿难!有七识住及•一处。云何七识住?有色众生若干身、若干想,谓人及欲天,是谓第一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若干身、一想,谓梵天初生不夭寿,是谓第二识住。复次阿难!有色众生一身、若干想,谓晃昱天,是谓第三识住。复次何难!有色众生一身、一想,谓遍净天,是谓第四识住。复次阿难! | admin 2020-06-08 |
|
四识住者,谓五阴中之四阴(色受想行)乃是一切凡夫六识心所住之处,名为四识住。四识住的意思是说,识阴所住的四种境界:色受想行四阴,是六识心王所住的四种境界相;若离这四种境界相,六识心就没有安住的地方了!所以六识心必定要依这四种境界相为所缘,在三界中才能有安住的方所。如尊者舍利弗言:【复次,四识住,是佛所说。谓色生、色缘、色住,喜行广大增长,是识所住。受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识,对离念灵知意识心错误的认识,而产生妄想自性,误以为意识等六识心实有,所以佛陀宣讲诸法无我;而所谓成自性其实就是涅盘寂静,是说涅盘本际的如来藏心,具有成就诸法的自体性。此三法印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开来看待,因此笔者将围绕着三法印,逐一展开,来谈个中所蕴含的深义及其关系,以此试论 | admin 2020-06-08 |
|
于此十习因之后,佛又开示六交报的内涵,于《楞严经》卷8又说:【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CBETA,T19,no.945,p.144,a28-29)众生由六识造业,后时即由六根感果,就是六交报:一、见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猛火遍满十方虚空,亡者神识即乘烟火坠无间地狱。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 | admin 2020-06-08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admin 2020-06-08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二乘它是可以透过观察,无论是能取的六识心,跟所取的六尘,都没有真实不坏的法相,也能够了解能取需要依所取才能存在;也就是说,有六根触六尘才会有六识心现起,六尘相也需要有显境名言,这个六识心才能够显现在有情的心中,因此能取跟所取是互相依待的。而菩萨更能够进一步观察,能取跟所取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生,因此当然能取跟所取都是虚幻生灭的,所以这里是从没有固定 | admin 2020-06-08 |
|
包括说第一种,对于因缘和合所成之法,把它执为实有之法,而能够遍计的这个能取心,本身也是和合所成;第二点是说对于诸法的增益执,譬如说,以为意识可以到未来世,或者是说意识可以储藏种子等等;第三个是说因为虚妄了知而产生了种种错误的知见,譬如说,依六识论产生种种的虚妄见;第四种是因为语言文字、音声等等,也就是说,不晓得这一些法是有它的局限性,而产生执着,落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二乘它是可以透过观察,无论是能取的六识心,跟所取的六尘,都没有真实不坏的法相,也能够了解能取需要依所取才能存在;也就是说,有六根触六尘才会有六识心现起,六尘相也需要有显境名言,这个六识心才能够显现在有情的心中,因此能取跟所取是互相依待的。而菩萨更能够进一步观察,能取跟所取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生,因此当然能取跟所取都是虚幻生灭的,所以这里是从没有固定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