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一种是鬼道中的有情,本来只能在地面上行走来去,不能进入虚空中飞行;但因为他们发心要护持佛教的正法,所以诸佛菩萨加持他们,使他们产生了比以前更大的神通力,所以能够在虚空中飞行来去。这一种阿修罗是从卵而生,从卵中出生以后,属于鬼趣所摄。因此护法神大部分属于鬼趣,除了地上菩萨来当护法,譬如韦陀菩萨,而祂也同时担任天王的角色;但一般的护法神大多属于鬼趣的 admin

2020-07-23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大修行者他可以代众生来消业吗?这问题问的是说,到底众生能不能藉由他人的加持把自己的业予以消除。如果从实际理地上来说,众生的每一个人的业,乃至于每一个物种他的业,是储存在自己的如来藏里面,然后跟他有相邻关系的,也是储存在另外一个对象或是更多对象的如来藏里面,如果要改变所有完全的业,就必须要所有牵涉到这件事情的业行的一切众生都改变 admin

2020-07-23

  (注8)菩萨为了摄受众生,连性命都能舍,何况身力与财物,何所惜哉!而如来慈悲无极,常在法会时直接加持学人,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如来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注9)世尊不仅演说解脱道令二乘人得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且开示正法眼藏令菩萨明心证悟得不退七住,更令菩萨亲证别相智乃至初分道种智,并加持令菩萨于无生法忍心得决定而 admin

2020-07-12

  所以说这时候到了七天以后,应时就能够蒙佛菩萨的加持之力而能够到十方,历事十方诸佛如来,也一样啊——就如同我们上两节课讲你去十方不仅听佛说法,也要历事诸佛,就要恭敬礼拜、供养诸佛,这个要立时、在应时就到十方,历事十方诸佛如来,同时一样来修种种的三摩地正受——三摩地就是正受、三昧正受——修这些功德。而这些功德是怎么来的?除 admin

2020-07-06

  虽然差了一个位阶而已(都是上品生),功德就差了很多了!就是说他要经过一个晚上,而且这一个晚上是极乐世界的一个晚上——极乐世界一个晚上相当于我们娑婆世界半个大劫——所以功德差异是很大!所以大心的菩萨,还是要努力的求生极乐净土的上品上生! 那花开见佛以后,上品中生的菩萨,花开见佛以后,他是还是没有办法能够亲见佛的,而且必须由佛菩 admin

2020-07-06

  而且诸佛菩萨与诸众眷属来围绕护持行者,使得冤亲债主不能干扰这个行者的往生,透过弥陀世尊及两大菩萨、诸佛菩萨的愿力加持,而且这些佛菩萨还赞叹行者。我们来看一下,赞叹行者的重点是甚么?赞叹行者:你这个菩萨,你是行大乘的菩萨行,因为行菩萨行,所以说你是大乘的种性。从这一点的事相来看,我们就知道种性的建立是非常重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舍寿前就要培养大乘法的这 admin

2020-07-06

  如果真悟了,已经亲见了自性弥陀,那他就可以上品上生,在往生见佛后蒙佛开示加持,就立刻得证无生法忍。这样的修行法门非常的殊胜,远超过于许多那些误会的念佛法门。我们举个例子来讲,例如选择本愿持名念佛法门,他们只有选择阿弥陀佛四十八个大愿中的其中一个愿,而排斥弥陀世尊其他的四十七个大愿,但是其他四十七愿也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啊!也是祂的本愿!不能单取其中一愿 admin

2020-07-06

  我们今天要以极乐国土的九品往生,来看念佛法门中体究念佛在属于哪一个层次?同时我们也要透过这个机会,对于极乐世界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的内容做一个介绍,让大家对于极乐世界更为了解,这样我们在修学念佛法门的时候,就很容易将重点放在关键处而不会盲修瞎练,而能够在念佛得力,这样在自力的努力下,又可以相应弥陀世尊祂力的大愿加持。求生极乐三辈九品当中的内涵,到底 admin

2020-07-06

  弹指是不到半秒钟,这表示非常快速、非常短的时间,这是因为自己微小的善根,回向功德愿加上弥陀世尊及观音、势至菩萨的无边无量的加持摄受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极乐世界。我们从经文知道,这个上品上生者,他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也就是说至少是证得初地心而进入到通达位;更有根器善根福德更为具足者,可以证入二地乃至十地的证境。因为初地到十地所证都是摄 admin

2020-07-06

  这时娑婆世界的菩萨们、声闻们、天龙八部、人类及非人,因为佛陀加持力的缘故,全都遥远地看见那位龙女已经在南方世界成佛了,并且普遍为当时大会中的一切人天说法;于是大家心中非常欢喜,就在娑婆世界这边,向南方由龙女所成的佛陀遥相敬礼。这时无量众生听闻到龙女所成之佛所说的法,也就理解而开悟了,获得不退转住;另外又有无量众生被龙女世尊授予佛菩提道,预记他们不久 admin

2020-06-20

  ”尔时具寿庆喜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缠缚业障,彼得几佛世尊加持说法,获得多闻,得与如是法要相应?”佛言:“庆喜!若善男子、善女人,于百佛所得加持说法,或有二百,或三、四、五百,或千,或二千,或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千佛所加持说法。或有二百千,或有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得说法闻持。庆喜!若有菩萨得此如来藏法, admin

2020-06-14

  若是戒慧直往菩萨未修三昧者,依楞伽经、十地经修,悟入初地无生法忍,仍未修学四禅八定等,尚无意生身;复以檀波罗密未满足故,尚未蒙佛加持,不入大乘照明三昧,未起庄严报身,轮宝不现前故,五蕴正死位佛性不现,不离隔阴之迷,是名佛性暂断,不得谓常。戒慧直往菩萨三地满心已去(至迟不过五地满心位)皆必有意生身,一切位中佛性不灭,方便说常,未离变易死故。唯有究竟佛地 admin

2020-06-08

  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槃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槃。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余意:菩萨之现起空执者有二:一为七地满足者,二为三贤位见道菩萨之已断尽一念无明四住地起烦恼者。非单指「七地进诣八地前才会现起空执」,非唯七地有空执,三贤位菩萨之已断尽一念无明而退失大乘者亦起空执。 admin

2020-06-08

  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盘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盘。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故知菩萨明心见性,不须以断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为条件。乃至最后身菩萨于人间成佛时,亦是先明心见性后而断尽无始无明破尽法执,不是先找到无始无明,将它打破而明心见性。--------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admin

2020-06-08

  但是三乘圣人所证的涅槃,也有相同的地方:菩萨如果将来又退转回小乘法的话,或者七地满心时没有获得、加持(这是假设而方便说涅槃),而取证无余依涅槃的时候,也是十八界灭尽,也是名色五阴灭尽;阿罗汉入无余依涅槃,也是十八界五阴统统灭尽啊!在无余涅槃里面安住时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唯有第八识心离见闻觉知及思量性而独存的。所以三乘圣者进入无余涅槃时的境界,都 admin

2020-06-08

  在佛法中,并不是祈求佛菩萨赐降某种物质,再由这些有形的物质来证得某些境界,或由这些物质来加持你在佛法上的修证;而是藉由佛菩萨的教导,了解佛法修证的方法,付诸于实修,因此而证得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与有为有漏的欲界天甘露,都无关系。佛菩提道和解脱道为什么称之为甘露法门呢?这是藉譬喻来说明这两大法门的殊胜;譬如甘露琼浆是欲界中最好的食物,佛菩提道与解脱道则 admin

2020-06-08

  这样于圣种性中的修道位里来行菩萨行,广修十地所应该修的十度波罗蜜;这样经过将近两大阿僧祇劫的时程,最后满足了十地心,蒙佛加持灌顶而进入到等觉位菩萨。而这个等觉菩萨继续在等觉位中利益众生无边无际,这样百劫修相好,累积成佛该有的广大福德。这位等觉菩萨广行布施,他是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这样百劫修布施内财外财,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最 admin

2020-06-08

  因为至心忆念诸佛菩萨,以为自己忏悔来作证,同时自己心得决定而改往修来,同时勇勐地发起菩萨的菩提大愿,这样能够广行菩萨道,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此至诚心的忏悔的人,一定可以感应诸佛菩萨加持而灭罪。再来,我们来谈谈理忏的部分。理忏就是实相忏悔,也就是说一个证悟的菩萨行者,他可以实践实相忏悔,以自己转依真如体性的方式来忏悔过去的罪业。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说 admin

2020-06-08

  只是赞叹这些经名,这样子就加持这个下品上生的菩萨,因此这个善知识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他善知识本身要信受经典,如果这个善知识他根本不信大乘法,他怎么可能发自内心来赞叹大乘经典?所以说这个部分,就算如果你找这个菩萨的法师来帮你来助念--你如果是造恶业的眷属或自己有造恶业的,最后因为善知识的接引,有人来帮你助念--可是来助念这个人,他居然是否定大乘,他就不 admin

2020-06-08

  此由菩萨具足三地之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已,复具足前述四种修行无间之大方便,具足心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智已,复转舍之;亦由世尊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之功德加持,如实觉知诸法相已,成就八地如幻三昧;依此三昧力而得自在神通意生身。已如实觉知诸法相者,方能证得如幻三昧;已得如幻三昧者,即能证得此意生身。证此意生身者,于相于土皆得自在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