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成唯识论》卷9)也就是在佛菩提道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随眠,就是属于修行上粗重难断的障碍,因为这两种障的断除,如果没有发利乐有情的广大心,是无法断除的;所以历经了十地的修行,入了等觉位,还要百劫修相好,而且要修集非常广大的福德,才能够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一切习气种子与所知障的一切随眠。所以在修学的过程当中,许多境界的对治是随着修学的提升、心量的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着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着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 | admin 2020-06-08 |
|
十信位的修集,十信位的满心要进入住位,得要多劫于三宝修恭敬供养,而让自己能于三宝生信;也就是说,自己要能够进入住位修行,一定要先经历前面十信位不断地于三宝修恭敬供养,然后十信位满足以后,才能进入十住位。所以说这个信根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个信根呢,我们说你要能够满足信根,当然你要依止三宝。所以这个前提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是三宝,佛法僧三宝的意义是哪里。 | admin 2020-06-08 |
|
想要取证慧解脱第四果的大师与学人们,若是依此书中法义深细观行而证三果后,对此就必须深入观行,历缘对境中不断修除这个我慢及内我所慢的种种法相。当代大师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五蕴的外我所执既放不下,名闻、眷属与利养都极度的执著,完全不顾念自身道业及佛教长远的未来,在极度自我设想的情况下,连身外的我所执都不能降伏,连我见都断不了,又怎能要求他们断除识阴的我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见所摄;其余的三类烦恼是属于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执所摄。天台宗将见惑跟思惑分别定义为五利使和五钝使,这合称为十使。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见惑和思惑。见惑也就是身我见、边见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见所摄;其余的三类烦恼是属于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执所摄。天台宗将见惑跟思惑分别定义为五利使和五钝使,这合称为十使。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见惑和思惑。见惑也就是身我见、边见 | admin 2020-06-08 |
|
※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有实证言实证)、我慢(根本慢,我希望我存在。)第一个是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所以心中想:我境界远超过他:我比他富有,比他英俊,比她漂亮,比他 | admin 2020-06-08 |
|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一般人的记忆、学习、研读或者经历的这些法,都是世间六尘中的万法,因此当有见闻觉知时,总是会不断地忆持着世间的六尘万法;有的人甚至会记得小时候二、三岁时发生的事,这表示他从小时候就很执着我所,如果小时候不是对我所那么执着,一定是记不住的;像这样不断地劳役观心,都是属于烦恼浊。因此烦恼浊的贪爱,贪的是什么呢?是贪着妄心的功能差别。可是,这个妄心的功 | admin 2020-06-08 |
|
(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气力渐渐赢弱,发落齿松,肌肉松弛,五官失灵,,步履颟跚,眼看着这个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一点生活琐事都要仰仗他人,虽说是一百个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人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幼童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五根渐渐毁坏,色泽也变的丑陋;昔日少年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 | admin 2020-06-08 |
|
[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月称、安慧、佛护及历代达赖喇嘛们,以及人间佛教的印顺等人,才会公然主张意识心不是生灭法。昭慧近年来摆脱印顺的意识细心常住说,另创业果报系统常住说,作为业种的收藏者,以她自己不知不证的业果报系统新说,取代佛所开示的可知可证的如来藏。这些人都是常见外道见的凡夫,因为以意识为常住法的我见 | admin 2020-06-08 |
|
声明指的是语言文字上的通达;工巧明指的是种种技艺乃至历算上的晓了;医方明说的是医术、药典上的精通;因明说的是能于事理推演归纳上的正偏,无所误谬。这四个法是共于一般世间法的范畴,所以菩萨当然也应该随分修学。此外菩萨想要进一步更能自在,更有功德而能够广益有情,还得要修学出世间法,而出世间法说的是,能了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确认其之虚妄性。 | admin 2020-06-08 |
|
想到这里,中国历代祖师舍身丧命,保留了成佛之道——出世间清净的传承,让我们可以依凭。但是,却有人去应和以外道传承为宗,以男女欲乐为最高至乐的喇嘛教,只能说真正理性学佛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欲贪满足找依凭的借口吗?若修行人对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不能了知,那当然他会不断地为内外不净恶因缘所扰,而造下不善的身口意恶业。佛陀 | admin 2020-06-08 |
|
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正法,能够生起信心。相信三乘菩提是真实能够亲证的,真实能够让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信依着这个五根、五力的这些种种助道的善法来修学,真实能够让人亲证三乘菩提的果德。总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总相法 | admin 2020-06-08 |
|
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正法,能够生起信心。相信三乘菩提是真实能够亲证的,真实能够让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信依着这个五根、五力的这些种种助道的善法来修学,真实能够让人亲证三乘菩提的果德。总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如果有因缘,一生到四生很精进的用功修行,可以圆证;可是佛菩提道呢?要历经三大无量数劫才能圆成,所以菩提道甚深极甚深,一般众生可以说很少有机会可以听闻,更别说修证了。这是略说佛法。--------平实导师《邪见与佛法》第一章第一节<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 admin 2020-06-08 |
|
而我执呢?这个执字,指的就是执受,就是习惯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的话,我们就一定要历缘对境,在每一个历缘对境的当下,把习气除掉才能够断除我执。除我执需要长时间的工夫,不过我们这里只讲断我见,那是因为要除我执的话,也仍然是必须要以断我见作为一个基础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佛子之所以能成就佛道者,乃是因为证悟阿赖耶识而体证其清净体性,转依其体性而修正五蕴七识之身口意行,历缘对境渐断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由是缘故而使得阿赖耶识断其执藏三界烦恼之功能,则三界九地随业受生之业种除尽,具足证得解脱果而成无学圣人,名为菩萨阿罗汉;若依声闻法而断尽五下五上分结,证解脱果,名为声闻阿罗汉。此位佛子以断三界业种执藏性故,其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定四圣谛的观行,可以使自己脱离无根信的阶段,确实取证初果的见地;至于苦灭之道的道圣谛,其实就是八正道;依于八正道的实修来改变自己,进而断除我所执及我执,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可以在历经七次受生的人天往还以后,成为阿罗汉;在第七次受生而舍寿时,就能灭尽五阴十八界而进入无余涅槃的不生不死境界中,永离三界生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