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外还要进修一切种智,灭尽五阴的习气种子,经《华严经》所讲的菩萨道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你这样说完了他却是不信,因为他的凡夫师父不是这样教他的,所以他对这部分的忍辱──法忍,也就作不到了,那么他对大乘法的忍辱是没有修习成功的。可是如果已经实证了,这部分就随著你的体验多寡而能够少分、多分修这个法忍,这才是大乘法中真正的忍辱行。也许有人 admin

2020-06-20

  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修学完成,再经一百劫不断地舍弃“身、命、财”而修集了广大的福德;现在福慧两个部分全部圆满了,他是应该以佛身而得度。表示说,他不像我们是应该以居士身、以法师身或者居士妇来得度,而是应该以佛身来得度;有了这个意业,他的第八识──就是他自己的“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就为他在人间示现了佛身;这个佛身示现以后就不断地为他说 admin

2020-06-20

  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尅罚,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 admin

2020-06-14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xie)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 admin

2020-06-14

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 admin

2020-06-14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母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 admin

2020-06-14

  ’如此经多年常被骂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 admin

2020-06-14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 admin

2020-06-14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admin

2020-06-14

  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 admin

2020-06-14

  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 admin

2020-06-14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衹劫,有佛出世,号狮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 admin

2020-06-14

若人能细读此经,并且深解其义趣者,则求二乘解脱之道,轻易可得;然后进求大乘菩提,易得入道,未来成佛之道然于心,终无疑惑。如是众理,于此戒经悉有开示。今将讲记发行于世,愿我佛门四众弟子证解佛旨,悉蒙法益。即以为序。菩萨戒子平实敬识于公元二○○五年中秋   admin

2020-06-11

  最后龙树菩萨允许提婆菩萨击法鼓,聚众与外道论议,随外道所说而一一予以析破无余,提婆菩萨所造之《百论》及《百字论》,皆是破斥外道法之重要史论典;后来的天竺左道密教便是依此而仿造,以双身法的淫猥境界造出《百字明》,混淆《百字论》。由于龙树菩萨与提婆菩萨师资之间,已对外道义作了建立及破斥,又于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论》中,亦处处可见此种立义与破斥;末学未来 admin

2020-06-10

  是故古天竺乃至今日全球佛教的真悟菩萨所传之法,是始终一味、同一法乳而不曾有所演变的;有所演变的,永远都只是声闻凡夫僧对解脱道法义及大乘法义误会以后,不断的『改进』而产生的演变现象,这种现象从来都与代真悟菩萨所弘传的大乘法义无关。如同现代大乘法中的错悟者所说,互有异同而都与真悟者所说全然不同,这些错悟者在弘法过程中,必须一再地修正其说法而不得不演变 admin

2020-06-10

当时有人于外听闻上述说法,即详列诸等扞格正理之处,来信请益平实导师;平实导师于三月二十九日收到信14,即于次月十九日覆信兼跋15,以《灯影》一书分明指出退转者所持之谬见所在,二十余万字,悲心滂沱如是。 事隔多年,再有正觉教团亲教师以《成唯识论》质疑平实导师,亦将所证真如之真见道作“亲证圣位”(初地菩萨)解。平实导师遂为开示解惑,2018年 admin

2020-06-09

  既然一念无明中其它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烦恼,就应该在悟后缘对境之中去修除;短的话一生修除,长则七次人天往返才能除尽,所以见性以后一念无明也没有变为佛性,说见性之后一念无明变为佛性是错误的,佛子务必评审。此外一念无明是烦恼不是真心本体,它是真心本体--阿赖耶识里面所蕴含的烦恼,所以见性后必须经由修道来修除,而不是真心之中的一念无明变为佛性。--------平实导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 admin

2020-06-08

  菩萨种姓的人就不会专在身分上面用心,他可不管出家或在家,只要有正法,确定是正法,那就是他的老师、师父;如同善财大士一生证得五十二个阶位而成为等觉大士,就是不在身分表相上用心的菩萨种姓人;所以经六位出家菩萨、四十六位在家菩萨总共五十三参之后,成为等觉大士。他若是执着于声闻身分(出家身分),而不依佛菩提道的法义修证为依止,就只能随从三贤位及凡夫位中的 admin

2020-06-08

  后三则是修道所断之惑,要由见道后之缘对境次第观行而断除之,非是见道时可以顿断之贪爱也。然有例外者,谓见道前已证得四禅八定者,早已经由四禅八定之法而降伏此三界爱之贪着,唯因未得见道功德,是故不能断之;如是具足四禅八定之人,于见道时,即得顿断后三种修道所断惑,顿成俱解脱者。无始无明者,则是对于法界之体性,无所了知;不知自己所接触所领纳之一切法,皆从自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69   70   下一页»   共1393条/7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