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地狱中劫烧燃,罪毕方受鬼形。鬼业既尽,方与世间元负人怨对相值,为畜生以酬宿债。三途绵远如此。至《较量寿命经》所载地狱寿命,活地狱一昼夜,比较人间算数一万六千二百俱胝年。狱愈进,时愈久。地狱一道,寿命之长又如此。则善知识所言“一失人身万劫难”与“出得头来是几时”之语,岂非刳心剖肠痛哭流涕之言也哉?今世上人,求其六根清净,不犯一业 三摩地

2018-07-20

尽来际以依承,尘劫而称赞。怀安养故乡诗(宋)樝庵几年衣袂惹京尘,志气陵云莫自伸。南雁数声乡梦断,秋风终夕泪痕频。此回若不怀归计,向后从谁结善邻?请看路旁埋朽骨,其中多是未归人。昔年容易别琼楼,本也无心作远游。岂意而今发垂雪,片怀常挂月西钩。枕中忽听思归鸟,槛外频惊落叶秋。一柱檀烟一声磬,等闲遥望泪横流!忆佛轩诗(宋)雪溪自古有言,人生百岁,七十者 三摩地

2018-07-20

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念佛偈(宋)古音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净土诗(元)中峰一串数珠乌律律,百千诸佛影团团。循环净念常相继,放去拈来总一般。现成公案绝商量,晓磬频敲蜡炬长。昼夜六时声不断,满门风递白莲香。心中有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 三摩地

2018-07-20

凡夫到此皆成圣,不僧祇道果圆。未归极乐尚阎浮,漂泊风尘更几秋。残梦频惊蕉叶雨,故乡只在蕅华洲。屈伸臂顷无多地,高占人群最上头。二大士心怜老病,何妨携手入琼楼。法王治化宝莲宫,菩萨声闻满国中。普覆犹如天在上,大明胜似日生东。青螺髻接浮云岭,白玉毫辉跨海虹。世出世间无比者,当知体性本来空。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三摩地

2018-07-20

若夫上品上生者,一往即悟无生法忍,须臾即遍十方,事诸佛。而究其往生之因,则具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之人。可见如来重戒重学与重悟之意,似不欲偏废者也。至龙树菩萨,如来谓其于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非悟明心地乎?曰得初欢喜地,非入地菩萨乎?而继之曰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品三生皆以大心回向往生之左券,若合符节者也。故云栖云,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 三摩地

2018-07-20

怪道十方俱事,不劳弹指看飞龙。(原标题:莲华世界诗花开见佛第八) 三摩地

2018-07-20

一具骨头明,振声也要大家知。(原标题:莲华世界诗广度众生第九) 三摩地

2018-07-20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阿弥陀佛十口,除罪往生。此是《观经》中下品下生法。又准《无量寿经》云:“乃至一念,即生净土。”并是下品往生法。问曰:一种念佛,一念、十念即下品下生,一日、七日何故得上品上生?答曰:一念、十念为念数少,功德亦少,所以下品下生。一日、七日 三摩地

2018-07-20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大方等集贤护经贤护,彼善男子、善女人,端坐系念,专心想彼阿弥陀如来、应 三摩地

2018-07-20

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也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不能动,死生境上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弥陀佛便撇在脑后,如何能得念佛灵验?若依我念佛,果能于爱憎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佛,而现在不得受用、临终不得往生,我舌根必然破烂。你 三摩地

2018-07-20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又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满菩提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 三摩地

2018-07-20

在家时任县长,杀戮土匪甚多。出家不久,即住宁波慈溪五磊寺,每夜梦见土匪多人,血肉狼藉,凶暴愤怒,执持枪械,向其索命。遂大恐惧,发勇猛心,专念阿弥陀佛,日夜不息,乃至梦中亦能持念。梦见土匪,即念佛号以劝化之。自是梦中土匪渐能和驯,数月以后,不复见矣。余与显真同住最久,尝为余言其往事,且叹念佛功德之不可思议也。四、危难得免。温州吴璧华,勤修净业,行住 三摩地

2018-07-20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 三摩地

2018-07-20

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个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包括我们自己也已经像这个样子,经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也就是呢,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我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天。所以,丧葬的事情,是任何一个众生都避免不了的。如果我们不是进入涅槃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前往下一个受生之处;所以,佛教里面不说死 admin

2018-07-20

假使说他受生的因缘一直还没有到,这样的七天总共有七个;也就是说,这个中阴身会经七个七天,经七个七天以后,那么一定会有生缘。也就是告诉我们说,这中阴身第一个七天坏了以后,第二个出生以后又是七天,那第二个七天的这个中阴身,坏了以后再出生第三个中阴身,又有第三个七天,这样的辗转,到了第七个七天,中阴身第七天到了以后,他一定是有生缘的。这个中阴身七天死 三摩地

2018-07-20

这部就是闻名遐迩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中国代以来亡者,几乎丧家在有人过世的时候,都会朗诵的经典;因为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存亡两利的事情,如何能够在生死之中来救度自己的父母,所以地藏王菩萨就如是现身于忉利天。那我们再说,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都是化生,他们根本没有父母;既然没有父母,那为什么要特别对忉利天人来说这个法呢?这一点是可以这么说:忉利天 三摩地

2018-07-20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由于助念者在唱诵阿弥陀佛圣号的同时,有念佛三昧的助念者同时于心中忆佛念佛,一心不乱而以至诚心、深心忆念阿弥陀佛,如同经典中所开示「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若众生心忆佛 三摩地

2018-07-20

首先介绍上品三生: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者可以坐金刚台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乃至八地,须臾之间事诸佛,次第受记;回到极乐世界,时间非常的迅速。接着说明上品中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往生以后在极乐世界的七宝 三摩地

2018-07-20

假使说他受生的因缘一直还没有到,这样的七天总共有七个;也就是说,这个中阴身会经七个七天,经七个七天以后,那么一定有生缘。也就是告诉我们说,这中阴身第一个七天坏了以后,第二个出生以后又是七天,那第二个七天的这个中阴身,坏了以后再出生第三个中阴身,又有第三个七天,他这样的一个辗转,到了第七个七天,中阴身第七天到了以后,他一定有生缘的。这个中阴身七天 三摩地

2018-07-20

即已遍十方佛土。何以故。即一即多。无二无差别故。唯此法门。我释迦尊金口所宣。十方恒河沙诸佛所共赞。诸大菩萨流通护持。转转无尽。自大教东来。单传直指外。以念佛得度者。若缁若白。未易悉数。际清素服儒风。兼修净行。常欲荟萃旧闻。用资警策。而日力仓卒。因循至今。会兄子希涑。初发信心。愿成此录。以坚向往。因为标指体要。载稽经论。次著述。续以耳目所及。斟酌损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