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追求财富丰盈,却偏遇大破其财;追求名位攀升,却无端失去名位;追求事业成功,却屡战皆败;追求感情遂愿,却感情反复受挫;追求家庭美满幸福,家庭却矛盾重重甚至破碎。修行者在此期间,事故频出;吃素念佛的功德、福德不及业力,造成看似吃素、念佛无效的表象。这类情况也是业障较重的人,误以为学佛是骗人的迷信把戏,故浅尝即辄止的原因。只有志宏愿坚者,勤行不辍者,高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欝头蓝弗失去神通以后,离开王城然后又去接受百姓的顶礼供养之后,回到他原先修行禅定的地方,他开始选择一个寂静的树林的一个角落坐下来了,开始想要修回,回复他原先就已经证得的非想非非想定;很不幸地因为是树林、是河边,结果水里面的一些鱼虾、这些鳖、这些乌龟,这个溅水的声音干扰了他。因为修学禅定,初禅还可以不离五尘,二禅以上无寻无伺、无觉无观,是绝对不能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禅师为了度鬼道众生而因此也有点被卡到阴或被鬼道寒气影响!譬如在禅宗典籍中也记录,这个故事我们之前在以前这篇〈禅宗鬼故事:上吊自杀的参禅人〉中也讲过,平实导师所著的《钝鸟与灵龟》中100~200页某页中引用过这个故事,出自宋朝的《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说的一个故事,大意就是一个参禅人他是一位大和尚的侍者,这位侍者有一天看到火柴掉下来忽然觉得自己证悟,他去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是,我们身为世间的凡夫,要如何「离苦得乐」呢?例如健康与财富是大部份人都想要同时有的,但是要从那里来呢?为什么有人拥有身体健康却常为财物所苦,有人在追求到财富的同时失去了健康,结果是在病床上享用财富。为什么有人高大?有人矮小?有人美丽?有人丑陋?为什么有人美丽英俊受人欢迎?有人美丽英俊却不受人欢迎?为什么有人长寿?有人短命?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在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就如同王子的胎身已经形成,而且快要身根了;因而绝对不可能流产而失去王子的身分,所以名为不退住,成为第七住位的菩萨。菩萨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心中,虽然还没有能力广修初地到十地的十度波罗蜜多,仍然是在远波罗蜜多的阶段中修习佛法;但从第七住位中开始,已经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可以正式踏上无比庄严的佛菩提大道。------《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5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布施的时候,要懂得以智慧为前导;失去了智慧的前导,过去生所累积的福德,可能反而会成为我们下堕的因缘。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行布施,他是为了怜悯众生;是为了想要使他人得到安隐快乐;是为了让他人也能跟自己一样,生起布施的心;是因为布施本来就是圣人修行之道;是为了破坏自己种种的烦恼的缘故;是为了证入涅槃,断三界有的缘故而行布施。在世间法上,我们能够生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随着自心向外攀缘的习气而行,这种攀缘带来的只有贪爱,而一旦升起贪爱之心,就想一直保有这层关系,只有攀缘才能带来一种内心假有的安全感,但很快出现担心失去的焦虑,又生起想再攀缘其他人事物的念头,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越攀缘也就是越攀缘。如此长期处在不安、焦虑和恐惧之中,对自己身心都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是自我为自己建立的牢笼。如此保持这样的染心去弘法护持,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受菩萨三聚净戒以后,我们从此生或者说已在过去生受都一样,生生世世不会失去这个戒体,一直跟着我们到最后成佛为止。所以说菩萨戒有受戒而无舍戒,不像五戒、八关斋戒,也不像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一样可以舍戒。受菩萨戒之后,只有犯戒但不会失戒,直至未来际都跟随着我们,唯除犯十重戒。诸位已明心见性或尚未明心见性的人,若已受过菩萨戒也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人在世间的福报都和过去世的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有关联,有些人在过去世不曾布施,这一世虽然很有脑筋、很会做生意、也很会求神,看哪里庙很兴盛就去求,也很有方便善巧,每次求神都能得到,但总是守不住,钱财很快又失去了!因为求来的钱财本来就不是他该得的,现在那个财物主人还没有来到,有威德的正神先借给他用一用,正主儿一到就得马上还;如果他够聪明,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梵网、瑜伽、地持等菩萨戒,那就是过去得,这一世也可得,未来世也可得,因为他们是尽未来际受的,舍寿时戒体是不会失去的。这里经文讲的波罗提木叉戒是讲菩萨优婆塞戒,所以只有现在一世得。佛说:除了十恶业及十善业的恶戒、善戒以外,还有业和戒所不含摄的,就是善恶法。善恶在业和戒之上,善法与恶法即是施设十善业和十恶业的根据,所以善恶法不含摄在善恶戒内。如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不会失去戒体呢?因为佛施设的这个戒法有势力、作用,能使受优婆塞戒的人犯了戒罪以后不会失去戒体。这个优婆塞戒受了之后,即使有所违犯,戒体仍然不会失去,乃至未来世还能得到这一世受戒的功德受用。这一部戒和一般的菩萨戒有所不同,主要在三个地方:第一、这部戒是为以后受出家戒和菩萨戒做基础的,所以和一般的出家戒、菩萨戒不太相同。第二个差别是这个戒是尽形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施设方便还不具足,一定是对方的生命因为你施设了这个方便而失去了。所以,当对方的生命失去的时候,这时候因为你起了恶心杀他,你也施设了方便,而且也成就了;这时候你就犯了杀人罪了,也就是你犯了重戒。犯了重戒的后果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具足了根本、方便、成已,把对方给杀了,那杀了以后,你受戒以后,这个是不通忏悔的。不通忏悔就是说,你的戒体就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穷人、这位修行人,面对这样的景象详细地观察之后,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就主动跟这个货主、这些商人说:你们千万不要为了我一个人的性命,而害了你们这么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那绝对不是我所乐意见到的,所以我愿意自己离开这艘船只,让你们大家能够解除这一次的灾难。这个货主听到他的话之后,就准备好了竹筏,然后给他一些干粮,就把他放上这个竹筏上,然后就推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就将鬼子母最小的儿子装在钵底,使得鬼子母寻找七日都找不到,心里非常著急;后来听闻他人说,世尊有一切种智,能够解决众生的烦恼,于是来到世尊的处所问佛:我的最小儿子到底在哪里?佛告诉鬼子母:你有一万个儿子,仅失去了一个儿子,何必忧愁苦恼而到处寻找呢!世间的人民或有一个儿子,或有三个、五个,而你却杀害了他们。鬼子母向佛禀白:如果今天,我能够找到最小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说:这五种布施是很容易修行成就,行这五种布施是可以自在无碍,而且行这种布施不会失去财物。是随时随地都在行无畏施,纵然是在睡觉的时候也是在行无畏施,因为睡觉的时候还是有五戒戒体的存在,大家不会担心说:这个人他在睡觉了,我如果把他吵醒了以后,他等一下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所以我们说这五种无畏布施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布施的,所以叫作自在无碍。佛陀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受了八关戒斋而不小心犯了戒罪了,但是这个戒的力量也不会永远失去;只要懂得忏悔,戒力就不会失去。如果有人当国王,受八戒斋的前一天派遣使人去远地传递讯息,要把某一个犯人处决;这个讯息要第二天才会传到,但是国王今天早上受八关戒斋了,他发心受斋的时间刚好是传递处决讯息到达的时间,正是处决犯人的时间;虽然是同一个时间,他正受八关戒斋时,他派出去传递处决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忏悔基本上它就可以减轻你的业,忏悔基本上就是生起一种作意,对于已经做的过失去感到惭愧,然后作意不会再犯这个过失,但是不代表这样就不会犯了,可是你有一个作意的时候,经过这个忏悔,如果万一再犯,再忏悔,这样的作意就越来越强,自然会让我们往这个不会犯这个过失的方向走。所以我们就是在自誓受戒以前,自己先一直在佛前诵持十重四十八轻,依照经典里面说的是一定要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菩萨优婆塞已经得到了人身,可是行于非法,那就不叫作人,因为他失去了人的格了。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的格,那就是畜生、饿鬼、地狱。行于非法是指行非梵行,换句话说,与畜生女(畜生男)行淫,或与尊亲属、卑亲属、长上,非法行淫,都已失去了人应有的格,所以不名为人。前些时不是有一位教授在网站贴了人兽交的图片而被检察官起诉吗?后来法官判无罪,说这是言论自由。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别看许多红祖衣披着,高高在座传起戒法来,你怎么晓得他没有毁破重戒呢?特别是修了双身法以后还在传声闻比丘戒呢!那你去受他的戒,你有得到戒体吗?没有啊!因为他自己的戒体都失去了,哪有能力传你的戒呢?所以那种受戒只是在演练戒仪而已!只是互相安慰,上面传戒的人欺蒙众生说:你们已经正受戒法,已经得戒了。下面受戒者欢喜的想:我已经得戒了。其实都没有得戒。《楞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饮食不知有酒,或虽是酒煮之物,但以失去酒性,不能醉人,饮食之并皆无罪。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切精神类的药品、毒品等,不是身患疾病而遵医生建议服用,自取服用、吸食者,因此而迷失心智,也属于犯戒的行为,不得不慎。 (原标题:五戒之戒相简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