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继马鸣菩萨之后,又有龙树菩萨有感于声闻各部派教团之异执,已渐渐失去佛之真实意旨;复有九十六种外道死灰复燃、竞相兴起,更使二乘部派未能以如来藏中道实相般若为根本而产生了偏执;如是经由师资相传下来,很容易落入邪见之中而沦为外道断、常邪见,使小乘声闻易遭外道的破坏;为破邪见并显示佛之正法,龙树菩萨造了《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其中之《中论》广 admin

2020-06-10

  当时诸多外道逐渐失去供养利得,四处乞食往往难有所获,为饥渴所逼故,遂入于佛门中作沙门;虽然表相已经是佛法中之沙门,但却仍然以其原有之外道戒律与法义来教化人民,一切威仪进止完全不遵照世尊所规范──不依当时真正佛门比丘应当遵守的律仪而行。到了布萨(诵戒、忏悔)的日子,这些表相佛法之假名沙门也到场参与布萨,可是当时所有善守佛门律仪之比丘们却不愿与他们一起 admin

2020-06-10

  贪淫瞋恚愚痴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宝珠在体,谓呼失去;众生亦尔,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不识如来微密宝藏,......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知了了;如彼力士于明镜中见其珠宝。」又如佛云:「无量菩萨虽具足行诸波罗蜜乃至十住,犹未能见所有佛性;如来既说,即便少见。.....十住菩萨于如来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况复声闻缘觉之人能得知见﹖」前后多处亦如是说;是知如来性即是佛 admin

2020-06-08

  欲爱住地者,谓贪爱欲界五尘触之乐受,乃至恐惧不能觉知欲界中之苦触,因此贪爱欲界中之种种苦乐舍之触觉,恐惧失去如是五尘之触觉,是名欲界爱。如是欲界爱者,主要为男女贪爱,余四为次要。此欲爱住地,乃是藏密等已经成就报身佛果之大法王、大祖师所不能断者,皆是执着淫乐之第四喜觉受故,皆欲常保淫乐第四喜之觉受者故。色界爱住地者,谓于色界法生爱不舍;所谓贪爱初禅等 admin

2020-06-08

  而且要享受五欲之前,一定要花许多的心力和体力去追寻筹谋,得到的时候,时间又极为短暂,失去了又有各种的苦恼。所以佛陀说:五欲就好像在舔刀上的蜜,当享受着蜜的甜味的时候,但是其实舌头已经被刀所割伤了。所以沉溺于五欲,必定会在三界当中轮转,佛陀就是这样以各种的譬喻,来警示弟子要认清五欲的过患。而弟子们在刚开始修学定的时候,或我们在开始修学无相念佛的时候, admin

2020-06-08

  [1]世尊开、示、悟、入如来藏妙理,是佛法迥异于世间宗教的精髓所在,六识论否定第七、八二识,则失去佛法本质。佛法是义学,菩萨五十二阶位皆可实证和现观。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 admin

2020-06-08

  所以在大乘七逆罪中的破僧,指的是破羯磨转僧,它就包括了前面所说明的三种情形;只要破了一种就是不通忏悔的极重罪,戒体就失去了,而且不得重受戒,而须于舍报后下堕无间地狱受极重的苦报。-------《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07集佛教戒法中的破僧逆罪》陈正源老师 admin

2020-06-08

  不知不证如来藏,或直接否定如来藏,已失去佛法真正内涵,而与普通世间外道无异,枉负世尊以一大事因缘丶四十九年辛苦说法。断见和常见,本就是佛法出现之前就普遍存在的外道见解。世间人不是落到常见,就是落到断见,各落一边,[9]或断常二见皆有。所谓常见外道,是以能知能觉的我丶见闻觉知的我是常而不坏的,执着意识心是常而不断[9]。佛门假假大师不知、不证如来藏,不懂如 admin

2020-06-08

  如果有人离开了欲界他会很痛苦,他会说:我失去了眷属。就好像世间的国王,他总是希望说我的领土最大、我管的人民最多----来代表他的威德。所以这个天魔外道他就是有这样的心,就跟世间的国王是一样的----他有很强烈的欲界爱眷属欲,所以他要系缚众生在欲界里面,全部当他的眷属,这个就叫做天魔外道。所以我们要知道天魔外道可能跟很多人的想像是不一样的。有人想到魔一定是长 admin

2020-06-08

但是为什么要回向杀害我父母的人呢?他们跟我有这个不共戴天之仇,怎么可以这样作呢?作人这样作不就是失去了作人的原则吗?那你就说:因为众生无始以来,不断地作为父母、兄弟、姊妹或亲友等等。但是你看世间上许许多多的事情,往往是亲爱的人,彼此产生了嫌隙、产生怨恨;所以自己的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乃至父母、子女产生种种的纠葛,他们到了未来世就会变成仇家。世间事不是 admin

2020-02-21

过去无量劫来,心起嫉妒与众结怨,来世果报当然得到众生对于自己不被尊重的果报,于群众得不到敬重;也因见他人得利,心生恼热;见他人失利,见猎心喜;于他人好名誉起嫉恶心;若见别人失去名誉,心起大忻悦;如是习气相继熏染,故而在修行道业当然易起杂染,退菩提心、毁佛形像、退道业心;对于自己父母无心奉侍,也会对于贤圣者轻蔑教授,继而忌妒毁谤;障碍他人修学佛道,对 admin

2020-02-21

对于有受菩萨戒的出家众而言,声闻戒是他在跟出家众互相共住的时候,一定要依循的戒;对于在修学佛道以及摄众的时候,不能失去自己声闻戒的威仪,同时不能违犯菩萨戒应作以及不应作的内容。如果能够这样的话,那么就能够有上善之法,有殊胜之妙香。假如说,因为在修学佛道的过程里面,难免因为有烦恼而会造作恶业;但是因为有上善之法、殊胜之妙香,将来只要值遇佛陀,就有因缘 admin

2020-02-21

又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这是说,接着又观察,一切法都是由根本因如来藏,以及众缘和合而有,业果都不会失去。不论是什么业,善业、恶业或无记业,不论是什么法,善法、恶法或无记法,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因,以意根与法尘为缘而生起意识,再由意识了知法尘为缘,才有一切法出生;所以,一切法都是由根本因如来藏,以及众缘和合而有。事实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如来藏中 admin

2020-02-21

乃至说能够证得禅定,却又贪着禅定的境界,那仍旧是被世间乐所束缚,而无法证得出世间乐或者是说世出世间的法,因为世间的乐都是无常、难得,然后容易失去的。所以有的人说修行难,究竟难在哪里?又如何去克服呢?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修行是一个总说,而菩萨从十信位开始,一直到等觉、妙觉,所需具备的资粮的层次,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能够了解,或是说应 admin

2020-02-21

在我们即将往生的时候,各种的器官,包括了五根----眼耳鼻舌身,都会一一的损坏,而渐渐地失去功能;意识又被叫作五俱意识,祂也会跟着一起散坏消失;所以,如果到那个时候还想要把握自己,那是不可能的,是错误的想法。从一个人断气到中阴身的现起,中间的过程是属于甚深的种智,在这儿我们就不多说明。亡者在断气之前,亲朋好友可以帮忙他,轻声地为他助念弥陀圣号;断气之后 admin

2020-02-21

当哥哥知道他多年前喜欢的长者女儿,竟然被弟弟横刀夺爱,心中非常非常的生气,完全失去了理智,就当着弟弟夫妻两个人的面前破口大骂,并恶毒地诅咒这一对夫妻。弟弟受到这个打击以后,日夜不能安宁,于是弟弟便决定他要逃离家乡。有一天,他逃离家乡之后,意兴阑珊地走在舍卫城中,正好遇见了佛陀;佛陀问他为什么这么愁眉不展,弟弟向佛陀禀白之后,佛陀就为弟弟开示佛法。弟 admin

2020-02-21

这些光音天的众生吃了地蜜后,身体就渐渐变得沉重了,光明也渐渐地消失了;但是,又因为贪图五欲,所以也失去了神足通,飞不起来了,这些天人就留在这一个大地上。以后自然就有了日月星辰、白天晚上、一年四季的变化。光音天人会下堕在人间,也是由于食贪,由第一口地味的尝试开始。本来光音天下来的天人是没有男女相,他们可以自在的飞行,他们没有我相、人相的分别,没有我与 admin

2020-02-21

种种诽谤重伤扑面而来,他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自此他丧失了一生的追求——弘法度众,于是他一改初衷,不再发愿留在这个娑婆世界,而是选择了往生极乐不再回来。大楼前,一位官员跳了下来。他所主办的大桥坍塌了,为此很多人瞬间死亡。他知道生命为此结束,从农村到大学,从基层到今天,他原本灿烂的前景瞬间黑暗,他知道自己将没有他所憧憬的未来,于是他 admin

2020-02-21

而大乘者在这个修学的过程中,要特别地亲近善知识,因为你透过慈悲喜舍,然而却不知道如何来修学禅定;甚至对于禅悟和定的境界,两个境界把它搅和在一起,这样就会失去应有的修学了。尤其有的人他是邪精进,邪精进就是不知道正理,而只是想要作禅定;像佛世的时候,有一位外道他叫作欝头蓝弗,欝头蓝弗他的修定的功夫很好,他修到了四禅八定统统具足,而且他修了非想非非想定也 admin

2020-02-21

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当去想:自己如何威仪能够如法,然后在四威仪中不断地检肃自己,等于透过威仪可以提醒自己的正念,来修持自己的善心而不懈怠,在这一切诸行中,即使丧失了身命,我们也不要舍弃佛法;即使有人威胁我们,应当来信靠他种种的教法,信靠他的法可以得到种种的利益,但是菩萨也不会因为这样而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