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28集如何才能远离嫉妒?>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如何才能远离嫉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往世的五阴造了人天善业,应该往生欲界天受报;可是因为你发了愿,愿意留在人间继续修学佛法、利乐众生,所以不受天报,过去行五戒十善所应得的欲界天身的果报,时节因缘就不成熟,所以报器的欲界天身因这个因缘就不成熟、不具足,往世的天业就不受报。所以业缘纵使成熟了,来世想要受报也得要待时与待器。好,那么这个业呢,再讲得详细一点,它会成为一种势力,成为一种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这样如法修行的话,才是佛陀来世间传授佛法的本意啊!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26集什么情况下只是伏烦恼?要怎么作才能断除烦恼?》陆正元老师(原标题:止息烦恼的几种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后,这方面也在慢慢转变。因此也有一点小心得和大家分享,总结为三个小步骤:第一,相信因果。不好的缘分来了,因为相信因果,知道一定是自己从前亏欠过这个人,所以才会有恶因缘现前。真心地接受,这时就不会产生很大的情绪来对抗,至少不会有过激的行为或言语加深彼此的怨恨。有人就是这样去做的。我认识的一位菩萨,正骑着电动车,一辆面包车停在接近路中央的位置,当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如果能够值遇到一个纯善的善知识,对他能够谦恭求法,那这样不论是在世间法则上,乃至出世间的法则上,都能够得到无量的利益;而菩萨在行道的过程当中,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应该要求其,而要值遇纯善的善知识。在佛道上,我们要怎么样去检视呢?在《大般涅槃经》当中,佛陀有开示,如果我们看到这位善知识,他所作的事情,是自己也作到了,并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祝福大家:学法无碍,福慧双增,道业猛进,阿弥陀佛!-----摘自《三乘菩提学佛释疑3第053集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吴正洁老师主讲》(原标题:如果所有人都出家了,这社会要如何运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一个修行人,他既然要从事离欲的修行,他既然要从事不舍众生的修行,所以能够安忍、能够忍辱,那是一个基本的行谊;尤其是,如果人家知道你是一个学佛人,然后你的瞋心又非常的重,人家一定会想:为什么你一个学佛人,瞋心都还这么重呢?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非常不高兴的时候,演也要把它演成我们对这件事情不会那么在意。至于自己的心性的调伏,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学佛了,学到菩萨广度一切众生,并且学到菩萨所谓的广度一切众生竟然要包括因果上十恶不赦而下地狱的恶劣众生。既然恶劣众生下了地狱,不就应该让这些活该下地狱的众生好好受教训吗?为什么要去救呢?而且又读到地藏王菩萨还是为了地狱众生故现声闻相,表示地藏王菩萨是随顺地狱众生所喜好的声闻相来示现的,因为菩萨其实是讨厌心志狭小的声闻相,可是为了地狱众生,菩萨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21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是佛法吗?》孙正德老师(原标题:任凭烦恼习气现行非自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就是说,后来由于学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也都是越来越知道佛教的全貌了;所以,这一种的全然用老庄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状况就减轻了不少。不过一直到今天为止,老庄的思想毕竟还是跟儒家思想一样,深入到每一个中华文化普及的地区。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是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尝试着或者说直接就用老庄的思想来比拟佛教的真理。比方说,我们来看看,老庄经常谈到的事情是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当然我们学佛很久的菩萨们都会知道,今生能够安居乐业乃至安身立命,都是往昔所修的福德,加上这一世的努力所造成的;往昔有常做布施的因,今生有努力工作赚钱的缘,造就了现在富裕安稳而能追求证悟解脱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众生都很好命,也是有很多辛苦的众生与菩萨们,都还是要为三餐奔忙,这时候太深妙的佛法对他们来说都只是风凉话,因为要解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我们学佛之人都要往离欲的道路上迈进。------------------------------------注1《大正藏》册11,页543,下29-页544,上13。注2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第四辑,正智出版社,2007年2月初版首刷。注3《佛说除恐灾患经》卷1:佛与大众,游至柰女林树精舍。柰女闻佛从大圣众至其树园,心喜无量,即便严驾,与其仆从诣园见佛。到下宝车如云降电,趋翔入园如吉利天,服饰姿容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89集什么是烦恼障?》何正珍老师(原标题:什么是烦恼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95集如何真实忏悔罪业?》孙正德老师(原标题:如何灭除三障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改变习性,但也非一蹴可及,要多熏闻正知见,经过意识的如理思惟,心得决定,以此说服意根,甚至要在一切境界中历练,让过去熏藏的习性种子现行,才有可能改变。有些习性是此生才养成的习惯,比较好改变。譬如我退休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财务主管,工作就是要达成任务,不能出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有错误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任何不合常理的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写给菩萨们:面对境界,多向内看,当下那一刻,如果我因别人做的某件事激怒,事情是外在的,可是这份被激怒的心却是我内在所发生的,想想,真正的菩萨会被这样的一件事激怒吗?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众生产生嗔心、舍心吗?在我们修学佛法没有达到一定的位阶以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有漏习气与无明业种,而造作种种业行,遭受种种业果,我们种种的境遇,其实是自己今生或过去无量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一节说异生性的断除,想要永远不入三恶道中,是以断我见为首要基础的;所以断我见而证初果,不但是南传佛法中修学解脱道的声闻人,乃至大乘法中欲证般若实相的凡夫菩萨们,全都不能自外于此,所以说断除我见而离异生性,是一切学佛人的首要之务。以此缘故,如何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若不能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2集如何断三缚结》正旭老师(原标题:所有的烦恼都依于我慢而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你今天是一个学佛人,你应该怎么样去庄严自己呢?庄严自己不是只有穿上一件衣服来代表你是谁,不论这衣服是佛的袈裟,或是你团体的标志,不是如此;而是,你是要以修行来作为你的衣服,以你的行谊来作为你的衣服,要人家能看到你的行谊,来看到你的自省——就如同世间人看到世间衣服是一样的。因此,应当受三归、应当受持五戒、应当行菩萨行,所以于行菩萨行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科学这个工具对于学佛人来说是利是弊,却是因人而异,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人因此增进观行之体验而与修证佛法相得益彰,也有人却因此满口戏论、满腹葛藤,而这其中之关键,是在于能不能「如理作意」。想要踏入「真正的如理作意」之门,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而入于中道之门,并安忍其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之中道性,是必经、也是唯一之路。如是,方堪依之修学五法、三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