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原标题:佛陀是唯一的吗?)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上详细说明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直到成佛的历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是福慧二皆具足,所以被称为福慧两足尊,而且佛陀是究竟的圆觉者。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原标题:什么是福慧?)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原标题:佛陀的十号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前面提过,选择善友、善知识的时候,应当要以智慧为先导来抉择,依于圣教的开示内容来选择,这样来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而学佛修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广结善缘要点。第二个要注意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要在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之后,还要听闻善友善知识对我们开示佛法的内容、修行的内容;这样透过多闻熏习而成就念心所,一直听闻能够建立正确的知见;有了这样正确的知见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对于善知识的选择,是非常的重要;因此,学佛之道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助缘之力,那你道业的进步就会有障碍;所以,善知识助力是很重要的关键。但是,有的人却是执著于表相,从外表的特征来看善知识,把善知识从外表来看,而不重视善知识的实质;认为只要是有名气的就是善知识,或者广告作很大的就是善知识,或者认为,只要出家穿着僧衣的人就是善知识。他不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这段圣教怎么说呢?这段圣教就是说,对于初机的学佛人,因为他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信心还不够,对于自己用功努力的信力还不足,因此,他必须要时时的鼓励,才能让他继续的进步。如同小孩子有了一点进步,因为父母的鼓励而他会继续努力,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鼓励,父母也希望小孩能够透过鼓励,让他继续进步。所以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示现这些瑞相,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这些种种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有些善友们,他们发起了菩萨性,而且努力的在道业上面用心。因此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很好而有殊胜的果报,或者有胜妙智慧,或者有在道业上有所实证;我们看到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来实践随喜赞叹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这样来成就这一分最上供养。但是,我们在随喜赞叹之后,同时还要继续配合回向来加乘当中的效果,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6集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正伟法师(原标题:菩萨也叫作“觉有情”)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3集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吗?>正伟法师(原标题:偶像崇拜的问题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很多人学佛读经典,乃至用自己的意识情解去臆测,造成误会而着于表相,这样就违背了依义不依语的圣教与真理。不仅如此,佛陀还教导我们,要依循于究竟了达正义的正确说法,而不依循于权巧摄众的方便说法。也就是说,佛陀要我们依循真正的正理而行,不是依循事相上面方便说法而行,也就是,我们依循实质核心而不是看表面肤浅的错误认知。佛陀也教导我们,要依循于如法实证的智慧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很多的学佛人,却是对于忏悔以及改过回向的真实义理有所误会。而真正的忏悔功德是要能够善净意乐,却犯已还净,后无违犯。菩萨行者实践忏悔这些善法的时候,还要以这个忏悔的功德来回向给对方,祈愿双方能够解冤释结,同样趣向佛道。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2集佛教相信忏悔吗?>正伟老师(原标题:什么是事忏和理忏?)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真正的学佛人应当以忏悔二法来惭愧这两个善法璎珞的,这样才能理事圆融成就佛道。因此,佛教相信忏悔的功德,因为忏悔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而且这也是事实。......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们,是更应该修集这样的善根福德。所以,要实践成就忏悔这个善法,是菩萨所必须的;而且一切的佛弟子,是应该保持这样子的功德,要来实践忏悔,乃是积极进取的勇孟。也就是说,菩萨在改往修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0集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正纬老师(原标题:为什么说我们有多如恒河沙的罪业?)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95集如何真实忏悔罪业?>正德老师(原标题:修福能抵罪吗?)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要说,解脱这件事情,我们要在这里郑重的跟各位观众说:解脱是学佛必备的知见。即便是佛菩提,我们将来希望能够明心见性,也是需要从解脱好好的紥稳基础,要从断三缚结开始,因为这个是娑婆众生的特性;也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一定在学佛的时候,一定要紥稳解脱的基础。解脱的关键就是在于三缚结,那么三缚结呢,其中的关键又在于我见,而什么事情是我见?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这样子讲起来,如果我们真的一心想学佛的话,岂不是十分可惜了吗?再来,我们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给大家看,首先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说,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对于世间的这些情境,我们能够不执著,因此而我们不会为了这些事情,执著在比方说权势、名利的这些事情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已经是世间难得的圣人或者贤人了。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里面佛陀所教的解脱,却远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07集不执著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吗?>正纬老师(原标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解释佛法的?)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06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正纬老师(原标题:如果是诸行灭尽,怎么会有乐可言呢?)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