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谎称所见鬼神为亲见诸佛,或者根本全无所见而谎称有所见之后,经过宗喀巴的修改,本来应当是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的金色光明、佛佛道同的庄严之像,却变成了五色杂陈的罗剎、夜叉等等鬼神所化之像,例如:「金刚不坏佛,诵时观想此佛住于上方,其身,二手结说法印,一切相好庄严趺坐。作是观想,能消过去世中一万劫罪业。」其余尚有红色、蓝色、白色、绿色等色身颜色,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如果不能每天清理,将会造成佛案脏乱不庄严,也很容易引起火烧的危险。其实在寺院里,每一尊佛菩萨像前的每一个香炉,每天清晨都必须要清理收拾,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整洁。因此,在家学佛的菩萨也应该每天将佛案整理干净,使佛堂看起来明净整洁,这样使自己可以在庄严肃穆的佛堂中,进行礼佛等各项修行功课。问题二、供完佛的食物或物品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如说六字大明咒,出自密续《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这时候佛告诉善男子说:‘此六字大明陀罗尼难得值遇,至于如来而亦不知所得之处,因位菩萨云何而能知得处耶?’这意思是,佛说这尊密教佛说的法,祂说的六字大明咒我们诸佛都不清楚,只有观世音菩萨清楚。我们简单地说,诸佛是一切智,没有一个法不清楚,那这部经典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个经典是不是可以真正称为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菩萨示现在家相,或是长者相,或是尊贵相,有非常亮丽庄严的衣服以及七宝作为装饰,有很多眷属随在身旁,是世间一位雍容华贵、富裕的大长者。所以并不是放弃所有生活享受就是学佛。佛陀说,苦行不能够真正入佛道。因为佛陀示现六年的苦行,当年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祂所作的苦行并没有办法导引祂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佛道不是靠身体上受苦,这样受苦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已经很清楚人类的未来,以后还会有许多尊佛来到世间,继续教导庄严而深不可测的佛法,让众生都能够以此受教、受益,而不是只停留在世间这种慈善之法、人天之法上。对于佛教来说将来会遇到什么事呢?佛陀说,在末法时期会有魔王的子孙,到佛教的寺院来出家,而且有的寺院不守戒律;虽然身穿袈裟,可是佛陀说这样的比丘都是不清净的,他们并没有真正持守出家的法。佛在经典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方诸佛都各有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及常寂光净土。然而其中愿心特别宏大殊胜,又与我们中国佛特别有缘的,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西方净土有什么样特异之处呢?太多了!我们可以从弥陀世尊的四愿当中,看到一些西方净土的殊胜之处。例如,西方净土中国无恶道,在这个地方不会堕入恶道;而且都可以得到三十二大人相,每个人神通具足;可遍供诸佛,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方诸佛都各有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及常寂光净土因此,并不是说只有念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3集佛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正伟老师(原标题:只有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就好像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具备了十种珍贵之处,这样的珍宝可以庄严国界,可以饶益有情,而佛法僧三宝也是如此的。那么有哪十种珍贵之处呢?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如同摩尼宝坚固不坏,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说:佛法的殿堂是非常深妙而庄严的,就好像说,在这个殿堂外面有八万四千个门可以进入;而要进入这个殿堂的话,只要选择八万四千门中的其中一个门,直直而进入,就可以进入这个庄严的佛法殿堂。话虽如此,可是既然说这个佛法的殿堂是非常深妙而庄严的话,有可能你开了八万四千门中的一个门,就可以看到中央大殿吗?当然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怎么会叫作深妙而庄严?你也许开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常听善知识说,佛法的殿堂是非常深妙而庄严的,就好像说,在这个殿堂外面有八万四千个门可以进入;而要进入这个殿堂的话,只要选择八万四千门中的其中一个。可是既然说佛法的殿堂是非常深妙而庄严,有可能你开了八万四千门中的一个门,就可以看到中央大殿吗?当然不可能。你也许开了八万四千个门中间的一个门,然后进入了某一个房间,里面也许有很多很多珍宝;有了这些珍宝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比如说《大庄严法门经》卷下里面这么讲:【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二)文殊师利菩萨更是从法的亲证与否来说出家与在家,目的就是不要大众只从身相上来说,而是希望进一步提升众生对在家与出家真正意涵的认知。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回头说,这一类人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念佛、去念《阿弥陀经》的;假如他没有这个愿望,你觉得他课诵、念佛会持久吗?或者是说,假如求生西方世界的愿已经有了,那你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去随善知识熏习,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譬如说,法藏比丘当时为什么要发那个愿?或者是说,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而这种种庄严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乃至说,极乐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严时是前面讲的五时三教里面的第一时,是为了后时的三乘教法而方便敷演的缘故,在菩提场及诸天以二十一天的时间说了佛莲华庄严。说法的范围从十信的凡夫位,一直到究竟佛地的修证,森罗万象,无所不包,所以叫作大方广;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如众色莲华,悉皆具足,所以叫作华严。然而,学人假如不能够了知二乘菩提十八界空,不能证解脱果,不能了知解脱道的内涵,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华手经》卷十)这意思是说,菩萨如果能够常常的修习,不论是他所听闻的诸佛名字为何,以及佛世界的境相如何的清净庄严,都以诸佛及佛世界皆现在前,现前所缘的一切无非是佛、是佛世界;这样的观照忆念诸佛及佛世界的法门,有了这样的观照力,能于所缘念的佛及佛世界系念不散,不离是缘;那就能够了然地通达,一切诸缘皆唯是现在佛缘,所见一切法无不平等平等,这就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受持《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的法师,当然就像《妙法莲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当中佛陀开示,说他们: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法华经》是佛陀宣说,祂为了要开示众生悟入万法根源,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一大事因缘,而降生人间的这个经典。当然一切受持、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如说娑婆世界现在是贤劫,过去是庄严劫,未来是星宿劫,这三劫都各有千佛出世化导有缘众生。像释迦牟尼佛是贤劫中千佛的第四佛,之前三佛依序是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然后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则有弥勒尊佛来示现成佛,乃至次第直到第一千尊佛楼至佛。而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之后,将来也有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先后示现成佛。十方世界无穷无尽,世界诸佛当然也无量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福慧来说,福就是福德,慧就是智慧,这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诸佛乃是福德庄严,而且是究竟的成就,诸佛同时也是智慧庄严,并且也是究竟的成就;所以,我们从七种最上供养的圣教开示就可以知道,一个菩萨行者在他如理实践回向这个善净法之前,应该能够配合其他六种最上供养的实践,这样的互相增益;如果这样互相增益的实践,那就是更好更殊胜的累积功德与福德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位菩萨行者如果要对于如来行最上的供养,或者对于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不停的实践这些善净法,而在无量无数劫的菩萨道当中,就这样透过不停的学戒、不停的忏悔,来惭、愧这两个善法圣财的璎珞庄严,这样就能够生生世世在增进佛道上用心。所以,忏悔这两个法,必须与惭愧心所相应。如果能够知道自己有惭有愧,那就表示于善净法有善根,因为忏悔、惭愧这些都是善法,忏悔是离不开惭愧这两个善心所的。对于惭愧的部分,我们举一段佛在《大般涅槃经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