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地上菩萨有需求,他就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庄严相的报身佛。菩萨四果、声闻四果有需要他就示现应化身。(法身是自性佛宝,如如不动而不可见)。畜生道有需要,他就示现为畜生模样和他们见面。乃至恶鬼道、天道、地狱道都有可能。这不是以物质世间的形象出现,而是以化身、报身的形象出现,这叫出世佛宝。出世法宝是指四谛缘生、六度诠旨。四谛是指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 三摩地

2018-07-20

也不会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严嘛!讲笑话更不庄严。也不会骗人家了,因为心里面又在念佛,又来骗人家,就会想:我对不起阿弥陀佛,我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所以不骗人,也不会去搬弄是非。那么口四业就净化了。最后就是意三业:不贪;不会贪钱财珠宝啦,因心里面想的是佛。想到我怎么去跟人家挖宝来,或者偷人家的财宝,心里面不会生贪念,因为这样就不是念佛人了。而且心里面的瞋 三摩地

2018-07-20

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 三摩地

2018-07-20

有的时候示现见到光芒,有的示现种种的莲花,或者示现大地震动,或者示现许多的天花从上而下的飘落来庄严道场,或者有的示现种种美妙的音乐,见到种种的广大光明,或者……这当中有无量无边的瑞相示现。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常常见到的情形,我们可以从经典中的记载看到有很多这样的记录。因为佛陀的福德和智慧是具足两足尊,是殊胜而不可思议的,所以佛陀在人间住世 三摩地

2018-07-20

有人听《无量寿经》很相应能够契入,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之前,祂为了要成就一个庄严佛土来摄受有情能够免除堕于三恶道的生死苦,而且利益有情能暂时免除生死轮回之苦,为了这样子的一个利益有情的地方,成就一个让有情能够纯粹修道的净土佛国,祂发了四愿,最后成佛;所以所成就的佛国就是没有三恶道,而且只是纯粹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 三摩地

2018-07-20

十方诸佛都各有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及常寂光净土。然而其中愿心特别宏大殊胜,又与我们中国佛教徒特别有缘的,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西方净土有什么样特异之处呢?太多了!我们可以从弥陀世尊的四十八大愿当中,看到一些西方净土的殊胜之处。例如,西方净土中“国无恶道”,在这个地方不会堕入恶道;而且都可以得到三十二大人相,每个人神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里面就有一段对话:【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也就是说,佛陀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里面跟弥勒菩萨在对话。弥勒菩萨就跟佛陀说:为什么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会有一类的众生,他虽然愿意修善法,可是却不愿意生到这个极乐世界,或者也不愿意生到 三摩地

2018-07-20

而这个体究的过程叫作不暇方便、自得心开,这种境界就叫作香光庄严。佛子因为这个缘故,就由空转入有。果地无相念佛明白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相显现,一切相是有。然后继续去观察,发觉原来空能生一切的有,而这个有也终不离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于空与有这两边,却又不被空与有两边所束缚,而能离于空与有的两边,自在的运作空与有的各种功德受用,这个便是性相不二、行 三摩地

2018-07-20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凡修此念佛三昧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口念。忆念之过程,譬如儿子远至他乡谋生,妈妈想念儿子,刚开始时,儿子的音容笑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日后见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士,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以上中品三生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镑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下品上生,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 三摩地

2018-07-20

在六十华严,卷二十九里面这么说:如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为一日一夜;安乐世界一劫,于胜服幢世界金刚佛剎为一日一夜;胜服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乐光明清净开敷佛剎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剎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狮子佛剎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善光明世界卢舍那藏佛为一日一夜; 三摩地

2018-07-20

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羅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前方便的戒、善知识的具足、远离三心等,就确实是不会让修行人虚耗生命、金钱;而依于究竟了义第一义谛,就能快速进入菩萨庄严地的修学。所以,欲界定的证得、轻安的发起,乃至断我见的成就,都只是依于证得实相心、真如三昧所带起的附加价值,这就是正觉教团的特色。------《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第049集引发身心轻安乐的次第>正珍老师(原标题:修习无相念佛发 三摩地

2018-07-20

据《大宝积经》这一段话说:在那个时候,有一位出家人,他很会画像,所以在白迭(白迭就是用很细的羊毛所织成的一张大的布料,它漂白成为白色,叫做白迭)上面很精细的工笔描画如来的画像,画好之后并且用很多种的彩色颜料去加以庄严。他是依照经里面讲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之中,能够画得出来的部份画出来。画好之后,拿到大精进菩萨那里去。大精进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 三摩地

2018-07-20

临命终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以及极乐国土的种种的庄严。 没有佛菩萨接引。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没有坐台。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池中。下品上生大乘种性的菩萨,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造作恶业没有惭愧。不谤大乘。舍寿时遇到善知识为其赞叹大乘十二部经的经首题名字。称南无阿弥 三摩地

2018-07-20

相反地,假如这个人此世行不杀行,乃至说也是吃素的话,因为不杀的缘故,远离了一分贪、瞋性,再加上吃素的条件,所以身体健康、容貌也庄严,这就是为此世顺益;因为不杀的业因,又发心护生吃素的缘故,所以也是行无畏施,那就有一分福业可以带到下一世,或者是生天界享福,或者在人间受得安乐,这就是为他世顺益。而现在所谓的动物保护团体,虽然是很有善心,可是要说他只是做 三摩地

2018-07-20

那么为什么他会要念佛呢?当然不是因为无聊的缘故,而是过去世已经修学佛法一段时劫了,今世听闻到了弥陀圣号,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只是再引起他念佛的一个因缘。换句话说,也许藉这个缘分再生起来求生西方的一个愿,进一步希望能够付诸实行而念佛的。这也表示说,某甲今世的福报是很殊胜的,才能够听闻到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门。可不要说,讲这个福报是很殊胜会不会太夸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大菩萨祂示现出来,就是在家相,或是长者相,或是尊贵相,祂有非常亮丽庄严的衣服作为装饰,以及七宝作为装饰,以及那么多的眷属随在身旁,所以祂等于是世间上一位非常雍容华贵乃至于富裕的一个大长者的行列这样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说,并不是放弃所有生活享受就是学佛。佛陀说,如果是苦行,它不能够真正入这个佛道。因为佛陀示现六年的苦行,当祂作为悉 三摩地

2018-07-20

有的时候示现见到光芒,有的示现种种的莲花,或者示现大地震动,或者示现许多的天花从上而下的飘落来庄严道场,或者有的示现种种美妙的音乐,见到种种的广大光明,或者……这当中有无量无边的瑞相示现。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常常见到的情形,我们可以从经典中的记载看到有很多这样的记录。因为佛陀的福德和智慧是具足两足尊,是殊胜而不可思议的,所以佛陀在人间住世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