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就像《菩萨地持经》当中有这样的圣教示:【菩萨初发心,是一切正愿始,悉能摄受一切正愿。……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大智。如是发心求菩萨道……缘于菩提及缘众生而发心求。是故初发心,摄受一切菩提善根。】(《菩萨地持经》卷1)因为这个发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是为了实证无上菩提,所以佛陀在经中示说:菩萨摩诃萨 admin

2020-02-19

若有人卧病在床无法表示意思的时候,连口说个能持都没办法,我们如果帮他传戒,这样依旧是不得戒的。当我们问他说:不杀戒,能不能持?他无法回答:能!也就是说,能持的意思表示不出来,这时候口支就不具足,就不得戒,这戒就白传了。善恶戒都一样,一定要口支与身支具足;在佛法中受戒时,得要礼佛三拜、信顺、归依,然后正受菩萨戒、比丘戒等等,这样才叫作支具足。并且要 admin

2020-02-19

受了戒以后犯戒,只要大戒不犯,有时违犯小戒,那是很正常的;好比现代人绝大多数不会去杀人放火,可是交通违规事件,有哪个车的人一生都没有接过罚单,或不曾违反交通规则的呢?应该是非常少的。小时候常听说交通违规是很平常的事,一直觉得很奇怪,怎么违规还会是平常的?长大以后,自己车或骑车以后,就知道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误犯,所以很少人是一生都不曾违规过的。 admin

2020-02-19

先能够安住在忆佛念,不要去打门户,不要门户洞让客尘进来成为你烦恼心性内贼通外贼,而扰乱自己的心不平、不等、不慈、不悲;所以第一个要先以定动,能够恶来不报。恶来不报,住于清净忆佛念;再依你修学知见,你对于断我见,你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生灭法、不生不灭法,对于三自性有正确的认知;知道凡夫有四颠倒——有常乐我净的四颠倒:以无常为常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卷2)这段经文延续上一集,继续在讲菩萨的自利利他,佛又示说:善男子啊!利益有两种:一种是现世中的利益、另一种是后世的利益。菩萨所作的事如果只能获得现在世的利益,这个人就不是真实的菩萨,因为只能得到一世的利益,不能得到下一世的利益。菩萨所作的事如果能够使后世也能得到利益,那就能够兼利。什么叫作只得现在利益,不能得后世利益呢?譬如说, admin

2020-02-19

譬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9中的示:学道之士如鸡抱卵,须是暖气相接方可生成;若中间间隔,暖气不接,便抱十年终不得生。(《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9)这就是说明求法必须是要有持续性与恒心,才能一直往前进展,尤其是在三乘菩提见道方面,更是要努力不懈才有机会可以成功。而众生之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三界六道轮回之中,就是因为没有从过去无量世来所曾遇到的诸佛如来, admin

2020-02-19

所以菩萨不应该远离第一义谛法,遇到第一义谛的时候,不明白不了解,应当来想说:我应当再去找哪一位善友?哪一位善知识?他可以为我来晓这个道理。而不应该是自己蒙着头,自己硬要思惟,可是却没有办法了解;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在第一义谛法而有所入门。然后对自己也应当去作简择,自己在这生死法中,是不是有许许多多的缠缚自己心性的烦恼?这些烦恼是因为业障所产生?还是报 admin

2020-02-19

这位老太太紧紧的抱着佛,非常的心。然后,佛就跟阿难说:你去把这一位老太太的主人找过来。然后主人来了,他也是佛弟子,头面礼佛然后站到旁边。佛就跟这位主人说:请你释放这一位老太太,让她能够跟着我出家。如果她能跟着我出家的话,她将会证得阿罗汉果。那这一位主人也很心的就让这一位老太太跟着佛去出家。佛就告诉阿难说:你就带着这位老太太,去找这个波阇波提,然 admin

2020-02-19

而且,这个菩萨还会因为菩萨僧团的永续流传,而在菩萨的僧团中长久地修行,永不离。这样子才是具有菩萨种性,因为这样子才能够显示出菩萨的悲心;而且也因为他能够为整体来考量,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显示出他的解脱果德。这样子能够慈悯众生,又有解脱的果德,这样才是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具有这样的菩萨种性的菩萨,才有可能在修四加行的时候,能够最后具足四加行的 admin

2020-02-19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示说: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从这段经文,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句俗话,就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菩萨道的修学上,就是要一直不断的为无量众生而努力修集无量的善法。我们在念佛拜忏结束的时候,都会发愿唱说:不退菩萨为伴侣当 admin

2020-02-19

世尊在这里的示,更是提醒我们一定要努力,以发起菩萨性为最首要的目标,否则佛道的修学是绝对不能圆满成就的。弥勒菩萨又说:菩萨修行从初发菩提心,到初地的清净意乐地之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心,又叫作菩萨解行住;而尚未发心以前,则称为菩萨种性住;而住于种性住的菩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本性,是自然、仁慈、贤德;自然成就菩萨所应该具备、应该行的功德及善法,并不是只 admin

2020-02-19

那如果我们始去接受了外道法,说:某某法师说大乘非佛说,没有什么阿弥陀佛、没有西方净土,只有人间佛教。这样子我们对于西方的愿心始改变了、始退转了,那么我们的那一朵莲花,就会越来越枯萎。这代表了什么?它告诉我们,西方不只是依靠阿弥陀佛自己的愿力,还需要所有与西方有缘的众生,大家的愿力和福德善缘,也就是彼此的如来藏,才能够共同成就了西方净土。从另外一方面来看, admin

2020-02-19

因为依着大势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愿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 admin

2020-02-19

比方说,佛陀在摩揭陀国弘法的时候,有一次就有一个在家人,当时他居住在这个摩揭陀国〔※藏经中大都用揭〕里面的一个城市(我记得应该是那烂陀城),这个城是一个很繁荣的城市;这位在家人他见到这个城里面有这么多富足的人们,所以他就想说,如果佛法在这个城市能够传播来的话,能够发扬来的话,必定能够嘉惠许多人。所以他后来就去觐见佛陀,然后跟佛陀进言说:如果僧团 admin

2020-02-19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始要把前面说的两个方向把它结合起来了。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编案:第2集〕,我们有谈到说,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编案:《大智度论》的示乃是针对陀罗尼来说这些字音是根本,故此四十二根本字音,不必然与现今学界对梵文字母的研究看法完全一致。〕,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用单 admin

2020-02-19

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科学家发现到这个现象之后,才去解决为什么它会这样子,才始研究一些背后的道理。所以显然我们现在的人,对于科技所能够了解的是非常有限。那释迦牟尼佛祂有四智圆明的意思就是说,在当时如果佛陀要教大家制造飞机、宇宙飞船那可能要教很久,可是即使教会大家这些现代的科技,还是不能解决大家生死流转的问题,所以说真正有智慧的佛陀祂不会只是在帮我们 admin

2020-02-19

所以,比方说在《大智度论》里面的字入门陀罗尼那个阿,那个字代表了一切法不生,那你要学习这个阿字门的字入门陀罗尼的话,你就一定要先寻找善知识,先闻听善知识的示,了解什么是一切法不生的义理;然后,并且也要能够知道,如何在你的行住坐卧之间,应如何去观行一切法不生的状况。这些全部都要透过善知识的导,然后你本身好好地学习,等到你把这些义理跟观行的方法都学 admin

2020-02-19

所以说太阳神他在《阿含经》里面所说就叫做日天子,所以表示说在《阿含经》里面已经把神跟佛都已经区别来了。也就是说在佛教里面,本来就很清楚确实是有太阳神,可是太阳神绝对不会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绝对不会是日天子。因为日天子他还是三界六道里面,还没有完全究竟解脱的一个神祇。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 admin

2020-02-19

这个仰信也叫做正信,就是正确的相信佛陀所说的道理,这样就是迈向这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最初步的始。我们能够正信能够仰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现在接下来就要始怎样去理解为什么能够成就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呢?这就是要回到佛法的修行,也就是要能够来了解佛法的道理。那为什么众生可以往生到各个世界去呢?乃至众生可以生在这个五浊恶世?那就是因 admin

2020-02-19

那就可以能够超出众魔路,也就是能够离迷信的阶段,而且能够示现无上的解脱道!表现说这种解脱不是声闻的解脱,是超越声闻的无上解脱。而且这个信是功德不坏种,表示它可以因为如来藏的执持可以让我们的信能够带到未来世,乃至可以生长菩提树。因为我们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之后,就是始具有般若的智慧,那就是有菩提的智慧。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7集三资粮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