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时,佛地的无垢识与二十一心所有法(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相应,所以佛地的每一识、每一心所有法都能独立运作,能够随缘赴感靡不周,利乐有情无有穷尽。这样的境界,连等觉菩萨、妙觉菩萨都无法想象,故名为佛地不可思议境界。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主张“佛地的无垢识、庵摩罗识就是无明识”、“佛地的无垢识、庵摩罗识,有识名而无实”、&l admin

2020-07-27

  至于诸佛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包括庄严报身佛、应身佛、化身佛),由于无垢识能与八识心王、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每一识、每一心所有法都能独立运作,所以不属于意生身所含摄的范畴。其他如定果色也是一样,也不属于意生身的范畴,若是八地以上菩萨由定力所变现的东西,此时已经不单纯是似有物质的影像,而是实质能让众生有所受用。注11身光是于身根上所显现的光芒,犹如白种人 admin

2020-07-27

  注17在唯识学上,心、心所有法可分为四分、三分及二分之说法。四分乃是指相分(诸法法相样貌)、见分(对诸法法相样貌有分别及了知的能力)、自证分(了知自己所分别的诸法法相样貌)、证自证分(了知自己的存在乃至所处的状态)。三分是指相分、见分、自证分,将四分当中有分别性的证自证分摄归于自证分。二分是指相分及见分,乃是将四分当中有分别性的自证分、证自证分摄归于 admin

2020-07-27

  由于凡愚不能了知所有境界都是自心所现,因而在种种戏论境界产生种种虚妄想。菩萨了知所有境界都是自心所现,都是自心变现的见分在分别自心变现的相分(自己在玩自己),它没有真实自在的体性(是虚妄法),因此不再执外境为真实有,也不再计执能见闻觉知的心是真实自在的我,渐渐地远离种种虚妄想。从佛的开示可知:这五法的内容非常重要,可以让明心的第七住菩萨一路修行成为 admin

2020-07-27

  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故知本心(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非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亦非诸佛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亦曾多所破斥。若有人因定修得神通,未曾证解阿赖耶者,此非真悟,便不知其神通力系由阿赖耶识所生,乃以意识揣摩,认为虚空中有一胜性(能量能力)能生诸法,便将想象中之虚空胜性能量,虚妄建立,以 admin

2020-07-23

  ─平实导师─(2013年6月初版八刷版本里没有此段文字)────────────────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 admin

2020-07-06

   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 admin

2020-07-06

  自古以来,未能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者,从蕴处界诸法之缘起性空、蕴处界诸法不能自在无有自体之无常空为依据,并以与境界分位差别相应之意识,妄想为唯识经中说的第八识无分别识及《华严经》中说的万法唯识之识,于心中建立这样的错误基础而谈论般若经中所说诸多空义之体性;以意识觉知心意会、套用此空之体性而归属于般若,以意识心来观察蕴处界诸法自性空之体性无有 admin

2020-07-02

  释摩诃衍所『悟』的意识,正是如此堕于三际之念者,受到五根与五尘之拘束,受到意根作意之拘束,受到我见之拘束,受到欲心所、胜解心所、念心所、定心所与慧心所之拘束,时时念念皆见一切相,故无法任运不拘,不是黄檗禅师所说本来解脱之心。释摩诃衍以住于无思无观、不思惟之境界的意识为本来自在的解脱者,绝对不能通过百丈、黄檗等当代真悟禅师之检验,更通不过经中世尊所说 admin

2020-07-02

  可怪的是,现代所谓的阿罗汉既未断我见,受供的时候却都觉得理所当然、面无惭色,那叫作无惭无愧,落入恶心所中。但如果有谁是真阿罗汉,我就要鼓励大家:“你们都去跟他种福田,即使供养一百块钱台币,你未来世都有大福德。”有不得了的福德,为什么不去供养?我又凭什么遮止?可是如果他们是落在意识的凡夫境界里面,那么都不必专程去供养,你随便路上拉一个人说&l admin

2020-06-20

  可怪的是,现代所谓的阿罗汉既未断我见,受供的时候却都觉得理所当然、面无惭色,那叫作无惭无愧,落入恶心所中。但如果有谁是真阿罗汉,我就要鼓励大家:“你们都去跟他种福田,即使供养一百块钱台币,你未来世都有大福德。”有不得了的福德,为什么不去供养?我又凭什么遮止?可是如果他们是落在意识的凡夫境界里面,那么都不必专程去供养,你随便路上拉一个人说&l admin

2020-06-20

  这个与烦恼不相应的如来藏心,是不是一无所有?是不是全无功德?不然,祂有自己的自性,除了含藏七识心的自性以外,还有许多独有的自性,不是七识心所能拥有,因此说祂具有超过恒河沙数与祂同在、与祂有关,却是愚凡所不能分别的不可思议佛法;由于祂有这样的自性,所以说祂叫作不空如来藏。所以,空如来藏是说如来藏烦恼空;不空如来藏,是说如来藏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性,不是 admin

2020-06-16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 三摩地

2020-06-14

  所以者何?无名相法,无念无得,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性,本来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是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如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须弥能令消尽,飞行虚空不以为患,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 admin

2020-06-14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 admin

2020-06-14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shù),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 admin

2020-06-14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大智德勇健 admin

2020-06-14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意清净,明利无浊秽,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乃至闻一偈,通达无量义;次第如法说,月四月至岁。是世界内外,一切诸众生,若天龙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 admin

2020-06-14

  因为到了灭尽定的时候,他是想知灭,为什么想知灭呢?因为他六识都灭,不只六识都灭,他连意根的受、想心所都灭,因为这样子所以叫作想知灭。而这个想知灭是超越了无想定,无想定在这个地方所指的就是非想非非想定,因为在非想非非想定里面,想知不灭,想知不灭表示他的意识还在呀!所以还有意识的受、想、行、识都存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阿罗汉们统统都要讨论,到底灭尽定跟 admin

2020-06-12

  所以说,真心的体性能生万有诸法,能生诸有之性(见闻知觉性是三界有之自性),但是真心的法相也是空无形色的;而见闻知觉性等妄心,则不能出生万法,只是缘于真心所出生的六尘万法而在里面运作、在里面执取罢了,但见闻知觉性的妄心,也是无形无色的。但是,妄心等见闻知觉性诸法,也是空性如来藏里面的一部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都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所以《心经》把祂们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