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且,有的人信佛都只是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若是没有立刻实现,那么就说佛菩萨不灵啦!这些人心中常常是这样想:我信佛已经很多年了,经常的供养三宝,也常参加各处的法会,而且也常常劝人行善;怎么我老是身体不好,家境也未好转,儿女求学、求事业也都不顺利?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够得到感应呢?我这么虔诚的信佛,佛菩萨为什么都不保祐我呢?这真是让我想退道心啊!那 | admin 2020-02-20 |
![]() |
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了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就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牠们继续过着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放生显然是从不杀害畜生道的众生或是让众生不畏惧所衍生出来的慈悲行为。放生会有哪些果报呢?我们举两部经典来说明。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 admin 2020-02-20 |
![]() |
】(《大智度论》卷13)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因为一切凡夫众生都不了解自心本性如来藏,是从无始以来就是不生不灭、本来清净的;一般众生也没有足够的智慧以及福德来找到祂;所以就会非常宝惜自己每一期的生命,很害怕会失去生命。也因为众生最为看重自己性命的缘故,所以持不杀戒的功德是最为第一的,而杀业的恶果也同样是最为重大的。因此,我们应该要去受持五戒,吃素、不杀 | admin 2020-02-20 |
![]() |
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了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就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牠们继续过着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放生显然是从不杀害畜生道的众生或是让众生不畏惧所衍生出来的慈悲行为。例如,在《梵网经》当中,世尊曾经开示说:菩萨应该以慈悲心来进行放生这件 | admin 2020-02-20 |
![]() |
为了帮助有缘的修行者,能够突破佛法修行上的瓶颈和困境,发心进求佛菩提道,我们将利用这个单元,为各位略说三乘菩提之梗概,以建立学佛人之正知见。佛法可以概分为三乘菩提,约略地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呢?所谓解脱道,就是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义理与行门。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 | admin 2020-02-20 |
![]() |
祂这个如来藏——这个真心,祂就是这个模样,祂没有形没有相,而且祂没有六识见闻觉知。他一想:那我要祂做什么?不,你还是要找到祂;因为,你不找到祂,你的佛道不能够完全的开展出来。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自心,你怎么有办法知道说,你可以依靠这样真如?你想的都是一个假想的、虚妄的、从你的意识心所施设建立的真如心,而不是真实的真如心,这样的话,永远还是没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因为无始以来的瞋心就是很重,所以不能够安忍;所以不能够安忍的话,就要去想自己瞋心起来要如何对治。第一个,你可以去想:瞋心它会不会有果报?有。瞋心的果报是什么?瞋心的果报最重的就是地狱。那如果说我不要去地狱,可不可以?可以啊!你可以在人间受类似地狱的果报或是说受瞋的报。那受瞋的报好吗?比如说,一个人受瞋的报是怎样?他的面相就丑恶,因为相由心生,你 | admin 2020-02-20 |
![]() |
佛、法、僧三宝,在他的心目中都不是宝,因为他认为佛只是写了一套佛法的思想而已,因此把祂称作佛;认为祂跟孔子、孟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佛不是宝。他认为法既不能实证,当然只是思想,也不是什么宝。僧,没有人能证果,怎么会有僧宝?所以僧也不是宝。由此,在他心里面没有三宝(可以归依与崇敬)。一个人如果皈依了三宝,却说佛法是不可以实证的,不相信佛法可以实 | admin 2020-02-19 |
![]() |
一个修学声闻解脱道的人,想要进入入口,若是无慢,对待(善知识)不卑不亢,就容易成就;但是要爬到顶,还有很多难关要克服,必须建立起信心。他在走到入口之前,一定认为声闻菩提道就是他想要走的路,并一定知道:我要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果是究竟果;我只要证得阿罗汉果,死后就可以入无余涅槃,阿罗汉果就是解脱道的究竟果。他还一定知道:在从初果走到阿罗汉果之中,还有 | admin 2020-02-19 |
![]() |
初禅的境界有五支功德:觉、观、喜、乐、一心。觉、观是识阴的境界,喜、乐是受阴的境界,一心仍然是识阴的境界;把这样的境界中的觉知心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当然是落入了我见。这样的境界是不是涅槃呢?第一个:在初禅的境界当中还有四尘,即色尘、声尘、触尘、法尘。有这四尘然后还有四个识,就是眼识、耳识、身识还有意识,去分别刚刚讲的色声触法,分别这四尘;既然还在分 | admin 2020-02-19 |
![]() |
行阴,行就是决断的意思,譬如:你决定了某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决断,就是行;或者是:你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这样的心行就是行,也就是决断的意思。再来说识阴,识阴它的功能是分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的意思,识阴能够分别六尘,了别六尘的功能属于识阴。欲界中的我见,主要分成六种见解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欲界中的我见。。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 admin 2020-02-19 |
![]() |
譬如外道,有的外道有天眼,有一天他看到鱼死后竟然升天了,心里觉得很奇怪,想:鱼死了怎么会生在天上呢?他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就想:鱼因为每天泡在水里面,所以牠死了以后可以升天。因此就施设了:我每天只要在水里泡几个小时,等死了以后,我就可以升天了;把升天当成真正的解脱,然后施设了水戒,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还有一种人,因为有天眼,看到牛死以后升天 | admin 2020-02-19 |
![]() |
〔编案:三地菩萨除了应该修证的无生法忍之外,还须加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及五神通,具足修证这些法与次法之后,才能发起三昧乐意生身,方能成办三地满心犹如谷响之现观。例如平实导师于《灯影——灯下黑》中开示:【若欲成满三地心者,必须亲证犹如谷响之现观,否则不能成满三地心;为成满三地心故,必须有意成身,方能作此犹如谷响现观,方能成办三地满心位功德, | admin 2020-02-19 |
![]() |
如果是后者的话,你可以说这个人没有口德;可是如果是前者的话,法义辨正是无关对方的行为过失的,他讲的纯粹是告诉众生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佛法;所以他是基于大悲心,才会愿意承担,然后出来作法义辨正的。对于这点来说,也请大家要能够安忍,如果您能作到这样的话,我们也说您在这方面,已经有趋向于菩萨忍陀罗尼了。 ——正觉电子报第137期------《三乘菩提 | admin 2020-02-19 |
![]() |
这个〈总持咒〉很特别的地方,是在于它里面所谈到的,有实相的法在里面,所以如果您能够至心持诵这个咒语的话,那您就会有趣向于菩萨的忍陀罗尼,因为在这里面包含了实相的义理。至于说法陀罗尼的部分,这个部分确实也包含了所有一切菩萨所该学的法在里面,而用最精要的字表示出来。比方说五阴十八界就已经函盖了一个有情众生他所面对所有的一切法,都函盖在五阴十八界里面,所 | admin 2020-02-19 |
![]() |
《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开示说:【或以四摄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缘,以大悲柔软心、广大福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令其见闻及以忆念如来等形、增长善根。】(《大乘起信论》卷1)菩萨在人间示现时,会如同众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学、成长、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样,然后再应用四摄法或六度波罗蜜,乃至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以大悲柔软心以及广大的福藏与智藏,来教 | admin 2020-02-19 |
![]() |
但我们的看法呢?要跟大家讲的是:戒体其实一点都不奇妙,它之所以会奇妙是因为有许多的人,他没有办法认同八识心王里面的第八识,或者是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人除了六识心之外还有第七识、第八识;这个里面讲到的第八识,就是一般人常说的如来藏。为什么说如来藏这个名词?就是表示着如来藏中藏如来。将来我们要成佛的话,这里面如来藏中有许多的这个种子,都是我们将来要在 | admin 2020-02-19 |
![]() |
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菩萨戒戒本所依据的经本有很多部,譬如说:《梵网经》中所说的是十重四十八轻,《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的是十重四十二轻,菩萨《优婆塞戒经》中所说的是六重二十八轻等等;而其中唯以菩萨《优婆塞戒经》所说的菩萨戒是一世受,其它的经本戒本中所说的菩萨戒,都是尽未 | admin 2020-02-19 |
![]() |
权力大时义务也就增大,因此持戒以后必须要很小心、很严谨地受持,千万不要毁犯。所以佛说:【若离戒受有功德者,一切恶兽狮子虎狼应得功德,然实不得。以是因缘,受善戒者得无量福,受恶戒者得无量罪。】(《优婆塞戒经》卷七)正由于这个缘故,佛在别的经中说出许多种不该犯的恶律仪。律仪是指心意在身口上表现出来的威仪,律是针对身口的行为加以规范,而依戒律的规范而显现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