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思是说,一个造恶多端的人,只要能够及时的醒悟,并且决心改过,在忏悔罪业之后,一念之间就可以改往修来,发愿走上成佛的道路。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世间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和人们常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是一样的意思。立地成佛一词,也常被禅师用来警策学人,应当努力求证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之所在。譬如宋朝克勤圆悟大师,就常用这句话来开示弟子 | admin 2020-02-20 |
![]() |
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维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维其中的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 | admin 2020-02-20 |
![]() |
回向主要是看学佛人以什么样的心行来自我安立,而有不同的内涵。如果是为了求世间有为有相之福德,就必须以无私无我之大慈悲心,譬如四无量心,来回向给广大之法界众生,同沾利益;这样能够感得之有相福德,会比回向自身、回向眷属来得高广。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菩提中修学时无障无碍,那就应当以回向遮障自己的冤亲债主为优先。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 | admin 2020-02-20 |
![]() |
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名实际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从以上文中之开示,我们约略可以来说,所谓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趣向,意思是说,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觉知是谁呢?觉知就是我们的五阴,觉知就是我们的意识心。就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心,你才会去执著这个偶像,你才会透过这个偶像去发起信仰的心理;所以要从这个偶像、透过这个偶像,去求无形无相,甚至于缥渺虚无的上帝,这样的一个神,譬如说透过十字架要去求上帝的庇祐,道教透过神像要去求妈祖、要去求天公的庇祐。但是这是什么?这是有觉有知,不是非觉非知,这都是属于意 | admin 2020-02-20 |
![]() |
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民间信仰都是透过信仰过程,来完成人对神圣的信仰、人对神圣的义务,还有人对神圣的崇拜的一种依赖,透过这种依赖而重复的产生的一种的行为;透过社会力量的投影,所以形成你自己心理需求的一个投影。这种投影,我们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就是跟我见还有我所见相应的部分。也就是说,因为你想要祈福的对象,有可能是要为你色身祈福,有可能要为你的 | admin 2020-02-20 |
![]() |
宗教信仰的需求,其实就是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投射;透过你对于心灵的安慰,去投射到你所虚妄想出来的譬如神像上面,或是说你所投射出所谓的上帝,或者说十字架,或者说耶稣,这就是因为我们社会力的需求所产生的。所谓相似佛法,譬如说现在很多的道场、很多的寺院,他们所讲的全部都只是人天善法,甚至于只是在表相上的经忏上面去教导众生,如何的去赶经忏,如何的去做什么环保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我们的五阴身,全部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界、一切法界的法性,还有三世一切佛,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佛非万能,非非万能。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82集佛是万能的吗?(下)>正文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如果我们从佛这一段的开示来讲的话,从这边来看,我们说一切造物主万能的思维,其实就是无智邪见未断颠倒心所产生这样子一个想法。所以说,佛是不是万能?一切造物主万能的这样子的一个思维,这个大梵天在这个地方就已经老实地承认,他是因为无智邪见——没有智慧的这样子的邪见,而且还没有断掉这样子的一个颠倒心。什么叫作没有断掉颠倒心?也就是说,他是以识阴、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这个大梵天其实还算是直心;不像现在一神教,一直认为,这个是他所造的,这个是全知全能的。那很奇怪啰!既然是全知全能,而且既然全知全能,他应该就是全善的;既然是全善的话,就不应该有全恶,全善跟全恶本身是矛盾的,为什么他不去创造一个全善的众生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恶法呢?为什么众生会有原罪呢?这些都是一神教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个矛盾。这个部分也是当时佛 | admin 2020-02-20 |
![]() |
这五种观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的一个内容,他的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这个饮食来之不易啊,它是从檀越之处来供养的,所以要衡量自己对于佛教有没有什么样的贡献,有没有什么功劳跟功德呢?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任何的德行来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同样的,如果是尚未实证诸法实相,不懂得佛法的真实义,而胆敢高座来说法,就必定会错说佛法,从而断送了佛弟子的法身慧命,或是误导佛弟子退失菩提心。像这样就将会使得世界上少了许多佛未来出世的机会,也将会导致无量的众生失去被摄受的机会。同时,也造作了谤佛、谤法的无间罪业,所以果报就会非常的严重,必定会堕入无间地狱来受无量的苦。就如同世尊在《佛藏经》当中 | admin 2020-02-20 |
![]() |
那堕入叫唤地狱的人呢,则是因为他经常会生起了瞋心而来杀害众生,以及造作种种的恶行所导致的。而堕入大叫唤地狱的人,则是因为他的心是谄曲、不正、狡猾、喜欢熏习各种的邪见、被贪爱之网所缠缚的缘故。堕入烧炙地狱的人,则是因为他经常作这个烧炙的行为来烧炙众生,使得众生受种种的苦而所导致的。那么堕入大烧炙地狱的人呢,则是因为舍弃了种种的善业以及清净道,造作了种 | admin 2020-02-20 |
![]() |
第七个是大烧炙地狱,乃是狱卒将罪人放到铁房间当中,这个房间到处都是火,烧得内外通红,罪人会被烧得皮肉焦烂,他的痛苦、心酸是远远胜于烧炙地狱所受的苦。第八个是无间地狱,乃是地狱最苦的地方,没有比这个地方更苦了。这是造下极重恶罪的人所堕入的地方,他所受的苦没有间歇,而且狱卒会捉住这些罪人,从头到脚把皮剥掉,然后把他的皮缠在他的身上,把这个人绑在火车轮上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在三乘经典当中,佛陀很清楚的告诉大众,这个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既然真心的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对于六尘当然就没有分别,所以祂是没有六尘境界的。如果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佛的知见,就是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在初转法轮,佛隐说真实心,譬如说无余涅槃的本际。由于声闻相信世尊的开示,知道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一个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当佛陀看到某些众生他的心中,某一类的种子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规模,而这些众生依凭着这些种子的势力以及现量所证的智慧,佛陀已经看到并且了解这些众生未来将会如何演变、如何发展,因而对这些众生预告他未来成佛的情况将是如何。另外,在《增一阿含经》卷38当中,佛陀开示:除了成就如来的授记之外,也有记别某人将会成就辟支佛、声闻,或者将生天、生在人中、生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当佛陀看到某些众生他的心中,某一类的种子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规模,而这些众生依凭着这些种子的势力以及现量所证的智慧,佛陀已经看到并且了解这些众生未来将会如何演变、如何发展,因而对这些众生预告他未来成佛的情况将是如何。譬如,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曾经为当时已经成为初地菩萨的摩诃迦叶、大迦旃延、大目犍连、富楼那、憍陈如、阿难、罗睺罗等诸大 | admin 2020-02-20 |
![]() |
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佛陀开示说:现在十方诸善逝,具修三聚净戒因,永断生死苦轮回,得证三身菩提果,超越生死深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另外,像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莲修起信录》卷6)或者说: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法苑珠林》卷56)以上这些古德劝化信众深信三世因果的偈语,相 | admin 2020-02-20 |
![]() |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恶念出现的时候,随着恶念接着作了一些盘算,然后心得决定,并且付诸实行,那么这个恶业因就明确地种下了;如果在事后又没有诚心努力去忏除恶业,那么在未来就一定会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来受报。第二种的异时而熟是说:业果成熟与造因必定是在不同的时间,今生所造业,多半要到后世才会成熟。由于如来藏的这种异熟体性,不是现世就受报,所以致使少数性障深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