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说,菩萨不应该,甚至连小赌的贪念,譬如买大乐透、彩等等,都不应该有;连一夕成为有钱人的想法,都不应该有;因为那已经失去菩萨的律仪了!又菩萨要有惭愧及羞耻心,菩萨有钱也不可以放逸,要多行有智慧的布施,但不要起娇慢心。又菩萨要成佛,所经历的时间非常久远,因此在行菩萨道中,很容易犯戒;因此经常要生起惭愧及羞耻心,还要发露忏悔,永不复作!为什么?因为有 | admin 2020-02-20 |
![]() |
(《杂宝藏经》卷2)这表示三种福田中,除了有急难迫切需求之人,菩萨慈悲心使然,必定要布施之外,平时布施,首要的就是要对报恩田及功德田的供养,也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及供养对我们道业增长的尊长----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因为在菩萨道的修行过程当中,有呵护我们在世间法成长的人,也有无数护持我们在出世间法的善友,如果没有了这些对我们有恩德、有功德的助缘, | admin 2020-02-20 |
![]() |
既然都说菩萨由大悲心生,那佛也应该慈悲我们这些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的这些有情啊!祂为什么要我们这么辛苦的修学佛法,乃至看到我们堕落于三恶道,而没有办法立刻加以拯济呢?因为真正的修行还是必须要自力、他力两种力,佛只能帮助我们指示出来正确的法门、正确的修行方法,只有在我们起心意乐要修行的情况下,才能够帮我们来铺设这一个三乘菩提的道路,可是走还是要靠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的定力,就是要有欲界未到地定的功夫来降伏性障,于未来证悟时能够断除烦恼,并且成功转依真心的体性,得以不退转于佛菩提。这也证成了佛在《大般涅槃经》卷31的开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如果菩萨没有未到地定来降伏及动摇性障,就算未来能够证悟,还是无法成功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而发起般若智慧,未来还是会退转于佛菩提。所谓的慧力,就是要具有正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上集)我们常常听寺院里的师父说:“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世间宗教,就在于它不认为世间有一个高高在上、唯一主宰万物的上帝。而是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心有恐惧,而难以坦然面对的问题,就是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之后就没有了吗?还是会到哪里去?世间一切的人、事、物本来就都是因缘所生法,而因缘所生法最后的结果必定就是因缘灭,所以生命既然有生,那么必定就会有死的一天。但是因为一般人心中有着无明以及贪爱,所以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我们应当发自己的悲心,就算是这个眷属在生的时候跟大家相处不好,可是那毕竟人都死了,都已经过去了,然后不应该计较;应该想说:他目前在地狱中可能受苦,他有可能到地狱去,因为也不确定他是不是还可以做人啊!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忙他呢?所以应当如是想。 何况大部分的亡者,实际上他的眷属都跟他非常地要好,都很难过;但只是难过并没有办法令亡者来利益,所以应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知道,法界的事实是众生有八个识,就是前六识以及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只有第八识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才是法界的实相心。但是,有情众生的五阴乃是八识心王和合运作而产生出来的,并不是所谓的三魂七魄等等,乃至死了以后三魂会分散到三个地方这一类的说法,其实都是错误的说法,都不符合法界的事实。一般来说,一般的普通人如果在他舍报死了以后,在这个时候他 | admin 2020-02-20 |
![]() |
虽然这些烧纸钱的行为,可以安慰一下鬼道的众生,同时祭祀者也能够生起慎终追远乃至饮水思源的孝心;但是,实质上要帮助堕落在鬼道的眷属,除了摄受不知情的众生因此而随顺他们这些民间烧纸钱的方法之外;但是正信的佛弟子知道,真正要帮助这一类的有情众生,应该是要依据圣教的正理而行。也就是说,如果因缘成熟,佛弟子也要能够为他们教导基本的知见,应该以佛教的仪式或者超 | admin 2020-02-20 |
![]() |
“一心”这个词在中文中本来就常被使用,像说万众一心、上下一心以及团结一心,都是在说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同的完成一项艰钜的任务。那如果说是各怀一心呢?那就各自怀着不同的想法,不能够同心齐心,那就会像《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另外说到个人呢,则有一心一意,就是全心 | admin 2020-02-20 |
![]() |
比如说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房间里面也可以念佛,你如果说不念出声音来,你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心里面念佛也是念佛法门,所以说这个念佛法门容易修学。第二个殊胜是三根普被。另外,这个念佛法门它是三根普被。修学佛法每一个学佛人有种种根器不同,依着种种根器不同念佛法门就可以有种种不同的念佛法门。好比说下根人来修学持名念佛,中根人的话就可以来修学观想念佛、来修学无 | admin 2020-02-20 |
![]() |
话说回来,念佛随处可念;吃饭的时候可以心里面默念,去共修的时候放开喉咙唱,一样念。然后呢?坐在车上心里面默念,人家也不知道,所以念佛法门也是一种密行。但是某些人有个忌讳,说“房间里面不应该念佛,尤其有家室的人”。这个想法不对,照样可以念。又有人说:“蹲马桶时不许念”,这也不对,照样可以念,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所以,不管什么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我们悲心特重的释迦世尊所发的大愿,是不弃舍种种贪瞋痴,以及造作五逆恶业的众生,而发愿要在五浊恶世成佛,广度无量众生;也愿意为此堪忍世界的众生,承受种种的痛苦与悲难;同时祂的大悲愿,也成为十方世界诸菩萨的典范。亦如在《佛说阿弥陀经》卷1中的开示,诸佛皆赞叹释迦世尊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 admin 2020-02-20 |
![]() |
答 正觉同修会出版之书籍,虽多属法义辨正,然其中含有极多深妙法,学人若非心存排斥者,都可从中获得极大利益;特别是已悟之人,更可从中大幅度提升自己之智能证量。 关于批注经典之书籍,本曾考虑由同修会发行,但考虑以下因素,故未采行。 一者,批注经典之书籍,少则六、七册,多则十余册,方能批注完毕,绝非二、三册便可批注完毕;本会并无多 | admin 2020-02-20 |
![]() |
未来世,大德又遇到这些众生,因缘和合,八识田中种子起现行,对大德弘扬正法之举,势必造成障碍,若今世小怨,来世难说不成大怨,则大德仇人满天下矣…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喔! (2)建议大德,放下万缘,加行用功;若证圣道,当以证量,摧邪显正,证明所说之法为正法,转变不信者之心识;不然大德之教,随汝身灭即灭。除非有相同或更高之证量者,接续大德之教,否则 | admin 2020-02-20 |
![]() |
近代乃至民国以来整个佛教界,不就是被假名善知识这样的错误邪见所普遍误导,造成有心学法的人,经过二十年、三十年这么样辛苦求法、学法,而终一无所获;更严重的,是随着假名善知识、大法师盲修瞎练的结果,更种下更坚执的错误邪见,一直要尽未来际,都会如同这些生盲者、这些外道,这样世世受邪见笼罩,无法远离邪知见。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 | admin 2020-02-20 |
![]() |
一般都会说这个“唵嘛呢叭咪吽”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乃至当代的法师大德,因为是以讹传讹的缘故,他也会说“唵嘛呢叭咪吽”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教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真诚、清净、平等。这真是一场大误会啊!其实是有多方面的错误的。一者、在密续中的《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说:“那是观自在菩萨的微妙本心。”又说:&ldq | admin 2020-02-20 |
![]() |
小时候总喜欢傻傻地看着天空,心想自己怎么会出现在这个世间上,而来到这个地球到底要做些什么事呢?人死亡后,是到哪边去呢?是完全消失在这地球吗?满脑子奇异的想法,让我困扰好久好久,总觉得自己个性异于常态,所以平时不多话,喜欢静静观察别人。记得几次掉着眼泪,向天空呐喊着“请让我正常一点,好吗?”。这些形而上的疑惑,持续找不到解答,周边也没人可以 | admin 2020-02-20 |
![]() |
学佛其实需要的是善根,最主要的就是对三宝的清净信,世间的学历知识并不是学佛的门槛,只要心性具备了人的品德,具备了善根,深信因果,听懂弘法善知识的语言,即可得入一切佛教。因为佛法它是清净解脱至善的法,假如说没有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没有情没有义,不知道要知恩报恩,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就已经不是具备人的品格了,那又如何与这个清净解脱至善的佛法相应呢?同时也 | admin 2020-02-20 |
![]() |
祖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是你折莲花、不是你把咒语印在纸上,他就能够踏着这莲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祖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必须要修三福净业,修三福净业以外,还必须要一心念佛,这样才有办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不是说,平常不念佛,死的时候也不念佛,你烧个这样的东西就能够让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我们说这是不如法的。经典说: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