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地的无垢识与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如来藏都是八个识具足。只要稍具有佛法正知见的佛弟子们都知道:一切因地有情的真、果地的无垢识,都是一八个识具足。正如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5的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佛开示一有八个识,那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第八识如来藏。其中眼 admin

2020-02-19

如果不懂得佛法的真正的道理的时候,必然会堕于外道的这样子的见取见,还有戒禁取见,甚至于在这个世间法的我所上面去用而不自知。 目前的很多的学佛人,就是因为不知道真正的如来藏正法的道理,不知道说为什么佛与众生是非有差别、非无差别的,为什么佛教说众生平等?那众生平等的道理是在什么地方?很多人在解释佛教说众生平等的这个法的时候,经常是在事相上面去作解 admin

2020-02-19

这一位贫穷婆罗门,听到别人这样说之后,中生起欢喜,就在王舍城当中,到处想尽办法去找工作,终于赚到了一点点的财物,于是在自己的家中,设置了精美的饮食,礼请大弟子们来此接受他的供养。他的太太名字叫作差摩,意思是指安隐,在供养完这一些佛陀的大弟子之后,各位圣弟子就劝请差摩说:你应该要受持八关戒斋。于是就传授给差摩八关戒斋。这个时候刚好频婆娑罗王,他从外 admin

2020-02-19

断欲结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见道以后三缚结断了,就会渐渐清净,恶戒就自然舍了;另一种情形是:证得初禅的时候断了欲界结,这时候就会了知恶戒的理论是偏斜,自然就舍了;如果已经证得初禅,恶戒的势力在他身上都无法再现起了,这就是初禅所引生的定共戒;所以得初禅时或见道而使得清净时,外道恶戒也就舍了。舍恶戒有这四个因缘。所以佛说:【如是恶戒,四时中舍:一者 admin

2020-02-19

恶性、恶,也就是性恶劣,这也是恶律仪。如果是性大恶劣而且又当上了村主,他往往会典税人民的财物。大恶人偏偏又当了村主,在古印度的村主,对他的村民有课税及生杀予夺的大权,是国王授给他的权利,连同整个村落,都是国王赐给他的,所以他可以对村民徵税,然后他固定要交给国王税金;但他可以对村民刑罚赏赐,所以古印度的村主犹如中国古时候的县令一样,有判刑课税的 admin

2020-02-19

也就是说,他中每天会提醒自己:见到狗就应该杀。可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就得暗中找机会;在不断找机会的过程中,这个恶誓就不断地增长加强,业当然就不断成就了。业成就了就障碍了他的修道,所以他虽然没有真的杀害过任何一条狗,但是恶业已经成就了,所以虽复不名不善业道,而得大罪,没有得业道,但业已经成就了。道跟业不同,道一定要作了才成就,可是业是在中建立的时候 admin

2020-02-19

因为持戒的对象,是对一切众生持的,而众生无量无边,因此即使是短暂的时间至持戒,也都能够获得大福德;何况能够尽形寿至受持,乃至菩萨戒之永不弃舍,尽未来际受持,其福德、功德更是无量无边。因此,菩萨在一开始持戒的时候,便已经有大福德了;这个福德也是在佛菩提道上的一种重要资粮。因此,菩萨如果能够清净持戒,便可以庄严菩提。我们先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 admin

2020-02-19

若人能破殷重邪见,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段经文佛陀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的话,就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就像是河水一样,会绕在大城的大城门的四周,让善法能够常得滋润以及增长,也会像恒河水一样恒流不断;这五种就是慈、悲、喜、忍以及信。怎么叫作慈 admin

2020-02-19

有同修会问:如何才能够不起散乱的行?这个部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提出来研习的。为什么题目会说:持戒是修定的资粮?因为弥勒菩萨祂开示:持戒有十种功德。哪十种功德呢?弥勒菩萨说:应知有十种功德胜利,何等为十?谓诸所有具戒士夫补特伽罗,自观戒净,便得无悔,无悔故欢,欢故生喜,由喜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胜乐,乐故定。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实知 admin

2020-02-19

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八关斋戒,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八关斋戒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夜后到隔天的清晨,受持八关斋戒圆满之后,这四个神王才开始互相交谈,并前往面 admin

2020-02-19

第一个就是不杀生、第二个是不偷盗、第三是不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是不饮酒、第六是不过时食,也就是过午不食、第七是不处高广之床,这里的高广之床,是指古时候国王等人他们所坐卧的,用来接见宾客或臣下,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这类离地很高又很大的床座、第八是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这是说受持八关斋戒,当天二十四小时内都不可以参加各种的娱乐活动,乃至不应该看电视、听 admin

2020-02-19

虽遭恶对,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也就是说受了五戒以后,那么这样的人,会受天人恭敬守护,就是我们说的,会有二十五善神来守护----你能持一戒就有五位善神守护,你能够持五戒,就有二十五位善神守护。因为你持了五戒能够让人恭敬,会得到大名称。而且虽然别人对你恶言相向,里也不会愁恼;因为你自己知道这五种,持这五戒是有功德的,是 admin

2020-02-19

在佛法中,不但不要去看,要保持我们的清净;在电视上、在报纸上、在广播上种种邪行的书画,都不要去接触;另外也要加上一个不上网、不看色情的影集,更不要传色情的画面,也不要玩色情的游戏。让我们的根与尘不会在这些画面上面去接触,增长这样的欲界的贪爱;这样,我们邪淫的势力就不会在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成形,将来遇到因缘,也不会有不好的因缘业果产生。但是这一个部 admin

2020-02-19

不能够像一些人硬要扭曲戒法,就把在家戒、出家戒说成两种不相干的法,或者是甚至于说出家的声闻戒才是正解脱戒,而在家的菩萨戒却说成别解脱戒;其实究其态而言,都显示出极为严重的声闻性,而不是真正的菩萨。因为在这里弥勒菩萨已经开示,在三大阿僧祇劫修学的过程之中,菩萨有时候会示现出家的声闻相,有时候则是示现在家的身相,而律仪戒的部分,是说菩萨所受七众的别解 admin

2020-02-19

因为不再为五欲所系缚住,就能分辨了别如何是生老病死的法,也能胜过天魔波旬的五力,再也不会堕入天魔波旬所管辖的欲界境界中,甚至能自由随进出欲界,而不会为魔所遮难;并且能度过种种怖畏险难,究竟到达无为之处----即是涅槃。这时世尊便说一首偈:能清净持守禁戒的人,才能成就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二大甘露法门。若行放逸行,必会趣向于漫漫长夜的轮回生死路。对于三界都已 admin

2020-02-19

所以者何?弟子后世,在前阳供,在后欲攻,不与同。师出天下,宣传道化;度脱一切,反憎恶之;罪中之罪,不可为喻。后世德人,时时有耳;天下树多,香树希有,香草少生;少少山地,出金宝耳。好人行德,亦复如是;恶人行时,伴党相随,识真者少。弥勒佛时,德人乃多;贵善贱恶,无有偏党;道德盈盈,不可称量。修德无上,不为罪殃;孝亲敬君,奉承师长;归命三宝,三乘兴隆; admin

2020-02-19

可是这个弟子很贪玩,不小火灭了。他怕被法主骂,就赶紧去求火,所以他就用劈柴,劈了半天却看不到火;他进一步把木头,把它捣碎,也是找不到火。这个梵志回来之后,看到了,就告诉弟子说:‘你要求火,要钻木才对。’你如果想要知道来世,应该要同这个比丘一样,要精进修行,具足定力,就能够发起清净的天眼,你就能够看到天界的种种,而知道有三世----有现在、过 admin

2020-02-19

学佛的第一件事就是归依三宝,因为已经对佛法僧三宝起了信,归依了之后,最重要的却是要求证悟。菩萨寻觅世间一切的学问法门,都无法解开对生命的疑惑,无法解脱生死,想要成就无量的善法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值遇佛法之后,总算能够亲证生命实相,亲见无我空性,一切善法才能够得以实行亲证。受持三归依之后,并发起四宏誓愿,这是发世俗菩提,因为初步的理解到,在佛门之 admin

2020-02-19

因此,应该以至诚、精进、殷勤来供养如来生身、如来灭身以后的舍利,也应该供养如来的形像,如来的塔庙。由佛的开示可知:一者,唯有佛对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无所不知;唯有佛对一切法究竟了知。如果有人宣称或暗示自己就是佛,或者宣称上师比佛还要慈悲,这个人一定是凡夫,已为自己造下难以收拾的局面。二者,所谓如来的生身就是如来应化人间有生有死的色身。 admin

2020-02-19

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把如来藏当中的无量种子净除清净之后,就成为无垢识----清净法身,其实本体还是同一个----因地的如来藏,其中并没有差别,因此《华严经》中才说“、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而圆满报身以及应化身,是佛陀为了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变现的,也都是依于清净法身如来藏而出生的。所以说,三身都要汇归于法身。所以,不可能离开清净法身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