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说,佛法是为一切的众生的利益在考量的;所以佛教是跟一切的众生、跟一切人都有关系的,是息息相关的。可是,如果只是认为佛教只是一个宗教,跟自己是无关的,因此而对于佛教的兴亡有那种漠然的感觉,那个就是减劫众生的心性。我们就是应该要让佛法能够普遍的弘扬,让一切众生都能够知道,佛法是跟众生能够很密切的相关,可以让一切众生能够解脱于生死,乃至最后获得实相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我们看到的死去其实是表相的死去,因为我们的生命是一直在三界中轮回不息的:这一生结束了,还有下一生在等待;这一生生而为人,享受荣华富贵,下一生却不见得依然能够为人;哪怕为人,也不见得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这个当然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就好像是我们朝天空射箭一样,当我们福德饱满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用满力气拉满弓,然后把这个弓箭把它奋力的射向天际;可是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30集息恶法则(五)-念佛清净因缘》何正珍老师(原标题:什么是真正的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了信之后呢,当然就要勇猛精进的去修学,要如实地去勤求这些佛法,还有种种能够帮助我们成就佛果的善法,要勇猛精进,勤求不息,那就是精进根。再来就是念根,因为精进的缘故就会常念菩提,常念三乘菩提,还会常念种种的佛法,时时会专精的去思念、去忆持菩提,忆持佛法,不会忘记,这就是念根。再来是定根,既然对于善法能够如法系念,能够安住了,那就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说念戒,戒当然是必须要佛所制的戒,佛所制的戒才能够止息我们种种恶行,才能够成就我们的道业;如果是外道的邪戒,就不是在我们所应念的这个戒的范围内。第六说要念天,刚刚讲过说有四种天,可是这四种天只有佛祂是具足的解脱天以及第一义天啊。这样说明之后,大家就可以了解:六念其实是以念佛最为殊胜,所以说六念是以念佛为首。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提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法华经》说,二乘只是化城,只是过渡的休息站,让二乘人暂时能够止息于生死苦,然后劝发菩萨心,再传授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最后的目标是成佛之道。诸佛的第二个名号叫作正遍知,对于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的一切内涵无所不知。有哪一些有情就会成就哪一些世间,对于一切有情诸法既然全部了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为涅槃指的是什么呢?无为涅槃指的是这个法本身,祂是无相无分别与所分别的,祂永远息灭一切诤论、一切烦恼结使、真如无我,而且絶诸意乐与所求;祂从来不会生起祂想要生天、祂想要成就不分别、祂想要去累积多少福报、祂想要去修道,祂从来没有这些意乐与所求,祂不是觉知心与觉知心相应的心所法的境界,这个无为涅槃,佛陀虽于人间示现成佛后舍报入灭,但是这个基础还是以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有情众生却为无始来之无明所障,妄认四大为自身,六尘缘影为自心,因而妄造流转之业,常在三界六道之中轮回生死,无法止息,这都是由于无法证得这个涅槃妙心的缘故。永嘉禅师也说: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永嘉证道歌》)自古以来,禅宗祖师皆是以种种入泥入水、老婆无比的作略,让们能在穿衣、吃饭、运水、搬柴等日用之中,去证悟无生。如果能够一朝亲证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不然就是在现在媒体新闻报导里面,有时候会指责那一些犯了错的出家人,说他们应该要四大皆空啊,不应该敛财,不应该与在家的女众闹绯闻……等等这一些负面的消息。所以,一般的民众听到四大皆空这句话,就会认为说是:所谓的出家人,或者说是佛教的修行人,应该要一切事情都不在意,什么都无所谓,也什么都不需要。所以大众会认为,所谓的四大皆空就是,一切都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于所缘猛利作意而发起故,谓诸菩萨由是作意悲所执持,为息有情众苦因缘,尚能弃舍百千身命,况一身命及以资财,于一切种治罚大苦,为诸有情悉能堪忍。四、极清净故,谓诸菩萨已到究竟菩萨清净,若诸如来已到佛地如来清净。】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要去观众生之苦。经由不断地利益众生之行与观察,就会对于众生的种种苦有甚深微细的了知;接下来,因为长时间去作,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业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懂得业报的原理,也懂得转业的方法,成佛之道便能迅速完成!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对业有非常具体的描述,佛说: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亦因于业。1、业的种类: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命危朽甚迅驶,譬如诸天喘息顷,若人于此短命中,闻上诸苦不惊畏,当知此心甚坚固,犹如金刚难摧坏。若见图画闻他言,或随经书自忆念,如是知时已难忍,况复己身自经历,无间无救大地狱,此中诸苦难穷尽;若复有人一日中,以三百鉾刺其体,比阿毘狱一念苦,百千万分不及一。受此大苦经一劫,罪业缘尽后方免,如是苦恼从谁生,皆由三业不善起。】龙树菩萨的此段书文,形容八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饮食无有障碍:有一种饿鬼名叫猛焰鬘,吃下去的饮水食物均被烧光了,因为这样饥渴大苦不能稍有止息;又有一种饿鬼名叫食粪秽,只能专门饮食粪尿,或者只能吃消化不完全令人作呕的脏内不净物,纵然得到美食,也不能吃;或有一种自割身肉而食,就算得到食物也都不能吃。《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卷1:【饿鬼道中苦亦然,诸所须欲不随意,饥渴所逼困寒热,疲乏等苦甚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因为一切修行无不以戒、定、慧为入门开始,既然已经三归五戒了,再来就要修学,不管是五停心观,或是说依于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而为了因应世人的需要,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的这一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类似于五停心观的让我们先把我们的妄心能够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有了惭愧,就会产生止息恶行的作用,以及让自己的善法力量逐渐展现出来。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中的开示:“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住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因此,对于自己的不如法行为,心怀惭愧心,乃至菩萨都要以上位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中国,宋朝时,梵僧天息灾虽译出了《大乘庄严宝王经》,但汉人不行此咒,仍以“楞严咒”、“往生咒”为主,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则持诵“大悲咒”或“般若心咒”。显教弟子持咒,是诵经之余附带的而非专修。密宗,则持咒不仅是主修方法之一,且赋予特别的意义与功用,许多密教经典也为了咒语的诵持流传而编写。密宗认为咒语就是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骨肉至亲、深交好友,末了结局不过如是草草,更别说素不逢面之人;人生啊!人生啊!有何可恃!有何可以记挂!有何可以筹量!是以当发露恶行,总为过往无量劫来意识心之造恶来忏悔,以无量劫之不尽,能获诸佛菩萨之怜悯而得一时受苦之,当知此即是莫大恩典,当知此即是自省因缘!当知冤亲债主忍受饿鬼道上之无穷痛苦,每日之一时受苦,俱盛过凡夫之终日、终月、终年、乃至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的修行也不是为了成神,而是通过觉悟无我,止息烦恼,解脱轮回。故佛教的最高境界不是神,而是佛,佛是究竟觉悟了的圣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是无神论。天人唯是化生,无所依托,随业而生。能出生到天道者,除了生前修有很大善行(上品十善)之外,有的还需兼修相应的定力。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告首迦长者所言: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界)天报:所谓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圆教的经典,《华严经》等等,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位菩萨叫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为法不顾自己的身命,他一位一位善知识不断地求法,他听从善知识的教诲,他息灭了自己的贪瞋痴,然后一口气就达到等觉地。也就是说,真的是不可思议!他就是因为对法的尊重,知道不断地精进是自己人生唯一的目标。所以即使当他有一次遇到了一位善知识,这位善知识他是示现了苦行,然后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