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是说:如果看见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时,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舒适地说法或是休息,乃至把自己的座椅恭敬地礼让给这些福田来坐。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在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在未来成佛时,就会得到师子法座,这就是第六种床座施的果报。第七种布施则是房舍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应该要使他们在房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圆觉经》卷一)意思是说:众生都是因为淫欲之心难以断除,所以才会在欲界中头出头没,轮转不息。各位菩萨,至于邪淫会产生什么样的过患呢?我们来举述《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作为说明,经中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慕,寿命短促,是名邪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好像说,在中国银行存款,是没有办法在农业银行领取利息的道理是相类似的。所以因为菩萨就是有了这样初步的智慧之后,他慢慢的可以从佛的开示中进一步明白自己继续往佛菩提道上迈进的过程中,所欠缺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它?当然就会在佛菩提道的智慧与福德的增进上更加地快速,都是因为遵从世尊的开示中,而得到了广大的利益缘故。所以依照世尊的开示而继续去作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1、财施,由无贪善根成;2、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3、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善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发大悲之心如火燎原,布施之渴望,如饥渴般难耐,唯有救济众生方能暂歇,但菩萨布施之心永无厌足止息之一日。由此观之,菩萨乃是以发大悲心而行布施,是以济救拔除众生之苦为己欲,非如吾人布施时多作功德福德想,行者岂能不生惭愧心焉? (原标题:如何才能使布施之行得以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9、故瞋(自嗔、教嗔)「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菩萨犯嗔乃大忌!【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是因缘不唯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人在世间的福报都和过去世的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有关联,有些人在过去世不曾布施,这一世虽然很有脑筋、很会做生意、也很会求神,看哪里庙很兴盛就去求,也很有方便善巧,每次求神都能得到,但总是守不住,钱财很快又失去了!因为求来的钱财本来就不是他该得的,现在那个财物主人还没有来到,有威德的正神先借给他用一用,正主儿一到就得马上还;如果他够聪明,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报恩时不可吝惜:“十年前他救济我的时候,才不过一包白米,我现在回报他一百万,好像太多了吧?也许回报一百包米或五万元就够了!”都没有想到:如果十年前不是那一包白米,自己早就饿死了!还会有今天的钱财吗?现在有好几亿钱财,回报对方一百万元,一点儿也不超过,都不必计较那一包白米经过十年后的利息有多少;若没有当日受救济,就没有今天的富乐日子,所以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最好不要冀望现在世回收,因为现世所得的回报,利息很少,所以应当留到未来世。而且这一世既然有许多钱财可以布施了,还想要更多的钱财做什么?也用不着。除了这三样以外,还要加上时节施:正当众生需要时,你就像及时雨一样赶来帮助;要像宋公明一样,在众生最需要时布施。具备前三个条件了,再加上及时施,未来世得到的果报是:本来手里刚好没有钱,正需要一大笔钱做某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然到时候意识还在(因为息脉停止后最快也要一、两个钟头以后,意识才会断绝)。假使息脉刚停止,意识其实都还在时,都没有先就开割器官,亡者将会极为痛苦,但是那时他又动不了而无法表示意思,那时生起极瞋恨的心,痛到极点而起瞋恨心骂天毁地、也一定会痛骂证严法师没有告知将会有这个痛苦,可能会因此而妄谤佛、法、僧三宝而下堕三恶道。一心行善的结果却是下堕三恶道,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把带不走的财物拿来布施,下辈子不但回到你身上,而且还能增加很多孳息,那就好比从火宅中把财物救出来。所以布施就是把钱财分散到很多地方收藏起来,来世就一一收回来。有智慧者应当这样想:今天布施了食物给一条狗,未来世会回收一百倍。佛在前面有说过:为什么布施以后来世得财?因为受施者是田,因为布施者是施主,因为布施的是财物,所以未来世就一定有福德果报。把财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一、财施,由无贪善根成;二、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三、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还没有到结算的时间,生利息的时间还没有完成,所以得要结算的时间到来时,才能得果,当然是死时结算而去下一世收受果报。布施给畜生时即是布施于贫穷田,因为牠这一世不能回报你,而你在来世将会得百倍之回报。如果布施给破戒者,不管是在家、出家的破戒者,你布施后,来世也得千倍之报。换句话说,如果供养他一万元,来世会得到一千万元,这生意真好做(大众都笑)。先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一、财施,由无贪善根成;二、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三、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悭贪心,就不是菩萨种姓了!《菩萨优婆塞戒经》也不断的讲布施,而且菩萨六度的第一度就是布施,这一关修不成,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般若更是甭提了!因为这六度是息息相关的。大乘法不同二乘法,只要过去世有跟佛结了缘,纵然都没有布施,未来无量世以后遇见了佛,昭一样可以出家而证二乘解脱果;大乘法就不然,所以《法华经》中五千位退席的声闻人都没有办法悟,也有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最好不要冀望现在世回收,因为现世所得的回报,利息很少,所以应当留到未来世。而且这一世既然有许多钱财可以布施了,还想要更多的钱财做什么?也用不着。除了这三样以外,还要加上时节施:正当众生需要时,你就像及时雨一样赶来帮助;要像宋公明一样,在众生最需要时布施。具备前三个条件了,再加上及时施,未来世得到的果报是:本来手里刚好没有钱,正需要一大笔钱做某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还没有到结算的时间,生利息的时间还没有完成,所以得要结算的时间到来时,才能得果,当然是死时结算而去下一世收受果报。布施给畜生时即是布施于贫穷田,因为牠这一世不能回报你,而你在来世将会得百倍之回报。如果布施给破戒者,不管是在家、出家的破戒者,你布施后,来世也得千倍之报。换句话说,如果供养他一万元,来世会得到一千万元,这生意真好做(大众都笑)。先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门教授习定论》)也就是守持住最基本的生活作息来研习。世亲菩萨的解释说:“修定的住资粮者,谓戒即是无边功德所依止处,必先住戒,戒行清净无有缺犯。若求戒净,有四种因: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六门教授习定论》)第一种是善护诸根。弥勒菩萨开示:“如果要勤加修行,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禅定就是说,我们参禅成片也谓之禅定,我们修解脱道亦复如是,解脱道跟禅定更有息息相关,譬如说我们初果,你跟未到地定要相应,三果人要跟初禅相应,为什么呢?我们以三果来讲,三果人又叫作离地,整个阿罗汉的修法——四果,一一跟大家报告,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三果是离地、四果是毕地;地就是境界的意思,这个见地,就是初果人他的见地正确了,就是要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