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能止尸罗匐婆罗门大智之想。以此甘露婴愚之人饮服之者皆成大智。以此咒力使四大毒蛇所不能螫。阴拔刀贼不能随逐。以此法眼见六入空聚。以此法军破五盖怨。能护智首不畏五欲。以此智舡度于结使波浪大海到涅槃岸。以此智慧度大灰河。不令烧煮内外诸入。能使苦受恶刺刺而不入。能于无明大黑闇中而不迷没。若有众生能观察者为作照明。能安立众生戒之平地。得于念处以为止。涉正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令诸人得止故。于其前路化作大城。遥以指示语诸大众。前有大城当速至彼。诸众悉见渐近彼城。各相谓言。是我处。即共入城休快乐。乐于中住不欲前进。尔时导师作是思惟。此诸大众得此小乐。便以为足。羸劣休懈无前进意。尔时导师即灭化城。彼诸大众见城灭已。白导师言。此为何等。为幻为梦。为真实耶。导师闻已。即告大众。向者大城。为止故我化作耳。更有余城。今所应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滋地狱业行地狱之身。刀剑弓箭锥[金*册]轮火。云何能破坏众生地狱果。云何为地狱众生作安乐。云何注大雨能灭地狱火。云何处地狱而不受其报。云何为地狱而作船导师。云何为地狱而作大良药。云何而能得闭塞地狱道。云何作慧灯坏于生死闇。云何在生死烦恼毒不污。虽住无所住。而不同空住。能消诸烦恼。犹如日照雪。见于如来常乐我净。其心安住如须弥山。不动不转如帝释幢。 三摩地

2018-07-21

现畜妻奴婢仆从。而其内心常修梵行。虽服宝饰心常清净。示现服食甘美众膳。内常法喜以自充润。入诸淫舍为化欲恶诸不善者。博士卜噬鸟鹫之身。乃至一切畜生杂类。亦复现入一切形残身不具足。为欲宣说身过患故。乃至九十五种邪道。随示其像破彼见故。示现自身四百四病。为治众生内外病故。读诵外书解种种语。示现奴婢仆从男女老少之像。及示生老病死等像。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能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树荫行路之人因之憩。住是三昧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为诸众生而作荫覆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无常永涅槃者。是魔。若不如是真我。若言如来毕入涅槃。当知是人污辱我法。若有信受如是语者甚可悲伤。说是语时于会右面出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悉蔽日月梵天之明。惟不能障佛之光明。其余光明黤黮不现。大小须弥草木丛林。二国中间幽闇之处无不大明。地狱众生遇斯光已 三摩地

2018-07-21

而说偈言一切诸世间 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 要必当有尽夫盛必有衰 合会有别离壮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命为死所吞 无有法常者诸王得自在 势力无等双一切皆迁动 寿命亦如是众苦轮无际 流转无休三界皆无常 诸有无有乐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无可坏法流转 常有忧患等恐怖诸过恶 老病死衰恼是诸无有边 易坏怨所侵烦恼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经律波旬所说若有说言菩萨久已舍离贪心妻之属。乃至不受三十三天上妙五欲如弃涕唾。何况人欲。剃除须发出家修道。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经律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即是菩萨若有说言佛在舍卫只陀精舍。听诸比丘受畜奴婢仆使牛羊象马驴骡鸡猪猫狗。金银琉璃真珠颇梨车[(王*巨)/木]马瑙珊瑚虎珀。珂具璧玉铜铁釜鍑大小铜。盘所须之物。耕田种植贩卖市易储积谷 三摩地

2018-07-21

二者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轻秤小[豆*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然明而卧。田宅种植家业坐肆。不畜象马车乘牛羊驼驴鸡犬猕猴孔雀鹦鹉共命及拘枳罗。豺狼虎豹猫狸猪豕及余恶兽。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仆。金银琉璃颇梨真珠车[(王*巨)/木]马瑙珊瑚璧玉珂贝诸宝。赤铜白腊鍮石盂器[毯-炎+瞿]毹毾[毯-炎+登]拘执眊衣。 三摩地

2018-07-21

布施者很高兴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被布施者很欢喜地接受布施,及被布施的财物,对双方而言有得也有失,布施者虽然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是为有失,可是得到的是欢喜的布施以及未来可以成为有钱人的果报;被布施者虽然现在得到布施的财物,所以很欢喜地接受布施,是为有得,可是未来还是要偿还布施者的财物,而且还要加利来偿还,是为有失;所以说,布施这一件事,在现象界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也分析前五个心所接受的信,由于意识功能多元,一般人都会把祂当成是自己的心智。第七个心一般概不知道第七个心是什么,佛教经典将祂命名为末那识,在这八个心当中,负责做决定的就是末那识,譬如我们决定要睡觉,要吃饭等,都是末那识下达指令,我们很难察觉到祂的存在。第八个心第八个心叫阿赖耶识,也称为根本识或如来藏,祂是最神秘的心。因为祂像一台万能的录影机一 三摩地

2018-07-21

接下来再继续比对,比对灭尽定跟无想定,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为什么?因为非想非非想天的这个无想定呢,其实也跟死亡接近,可是它跟灭尽定来比,它就没那么接近了,因为它还有觉知心存在,还有六识心的存在,可是灭尽定呢?它是六识灭了,所以想知灭了,而且连意根的五遍行中的受想心所都灭了,这个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子去作对比?其实就在说明,进入灭尽定的声闻 三摩地

2018-07-21

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住。八定者,合四禅四空定,故名八定。四空定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空定,以离色界境界,证者舍寿入无色界,故名无色定。佛子于四禅中,若思证超无色界而出三界,便舍四禅,入无色界。初入无色定时即名空无边处,此处但觉微细之了知心无边广大;外道不知,便 三摩地

2018-07-21

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俱生我执」有关的制约讯将被优先处理,这也是潜意识末那的恒内执我性所主导的,也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源。用俗话来说,就是众生爱惜这个生命,爱惜这个能觉能知的「五蕴我」,已经爱到骨子里面去了。而「俱生我执」引生「分别我执」以及「我所执」后,与意识的后生执着相互辗转缠绕不休,形成无量无边的制约行为,并深深的嵌入潜意识末那,形成无量无数的 三摩地

2018-07-21

后世今时专弘离念灵知心者,努力提倡默照禅,引天童默照之禅以为己证,岂非皆由时人之世智辩聪,思欲对治真悟之师所致?是故天童默照之法者,乃其表相所弘者,欲以之而灭当时人之世智辩聪也!至于座下,则择其有缘者,施以机锋、令悟如来藏识,绍继法脉。然而此事不便公开宣扬之,致使世人同皆错认默照之法即是天童教人证悟之法;今时世人复无实智,执以为实,不免同皆堕入默 三摩地

2018-07-21

以上所说睡眠会使行者心识暗昧障碍修观,因此说睡眠是不善心所;但是相反的,由于欲界有情的异熟果报所出生的色身,在睡眠以后大脑皮层会呈现微弱且自动趋向休的状态,色身因此可以得到充分的休与修补,所以适度合宜的睡眠是善法。世尊也常教导们:初夜、后夜经行禅坐,中夜小眠以开智慧。虽然如此,但仍然是不可以贪着睡眠的。由于多眠会产生许多过患,譬如会影响身体的健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接下来来看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接下来的论文:【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况有初?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无始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若妄念,即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大乘起信论》卷1)论文说,前面有提到,一念相应、觉心初起,这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就在描述一个菩萨他六住位 三摩地

2018-07-21

西方的生物学家经观察推导出生命不可能是由化学变化合成的,而是由独立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种实体——信体以智慧设计出来的。譬如西方科学家斯蒂芬•梅尔说:在十九世纪,科学家相信只有两种实体——物质和能量,但是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科学界普遍认同还有第三种实体的存在,那就是信。因此,当我们面临生物信的时代,一种猜疑正在兴起,也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密教行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常见外道中,连最基本的简择力一点也没有,实在令人叹不已! (原标题: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三摩地

2018-07-21

换句话说,身见不断、我见不断,这轮回不、生死不灭。------《三乘菩提学佛释疑3第55-56集断我见、证初果为什么一定要有未到地定?》吴正洁老师 (原标题:把意识心修成一个清净的一直都存在的心就解脱证涅槃了吗?) 三摩地

2018-07-21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