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它是化城,所以它不是究竟苏息之地,也就是不是究竟能够让众生能够解脱,能够让众生能够休息的地方。所以,二乘解脱法它才是方便说;如来藏唯识了义,祂是最了义说的,祂是所有一切法的根本,所以祂是了义,不是方便说。而如来藏祂不是自性见。什么是“自性见”呢?自性见就是以三界为自性的,以三界任何一法为自性的人,这个就叫作自性见,因为三界任何一法它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故有生有灭;以依阿梨耶识故,诸修行者入自内身圣行所证,现法乐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习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经》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此,仅藉「制约」行为的形成来说明末那与意识的互动状态,文中或许会兼谈及大脑信息处理系统、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论」,或是谈及以大脑与神经系统为重点的「生理(神经)心理论」,然亦只是为阐述主题之所需而借用其实验之现观,并无意着墨于各派心理学理论的全面探讨。其实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一切科学的结论都是戏论,他们是用对了方法,却搞错了方向,所以往往做对了实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这种微笑所产生的肌肉收缩,是由意识的脑发出启动讯息,令相关的肌肉收缩。而「真正的微笑」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它是由潜意识(末那)所直接传送出来而自动产生的。这种自然产生的微笑又叫作「杜胥内微笑」(DuchenneSmile),因为杜胥内这位法国解剖学家第一次发现了这个自然微笑的神经回路与「应酬式的微笑」的神经回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们所控制的脸部的肌肉,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思量作主——遍计执性,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它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不断地攀缘一切法。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或者于闷绝等五位中,它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所以当意识的你正在修定,想要在定中长时安住,它会悄悄地给你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禅定修不好、妄想很多的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由于自己探求这个实相为因,或者由于有善知识的教导而攀缘于不起苦乐的境界,那么他能受苦乐的六根止息了,一切苦乐的次第都不再生起了,只剩下自心对于涅盘境界的妄想,如是住于不知苦乐的境界中,进入了灭受想的正受中,或者进入了第四禅的不受苦乐的境界中,或者善于实证真实正理的解脱境界。修行解脱法的人,往往心里面作解脱想,以为觉知心不离一切六尘境界,于六尘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习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经》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盘,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b、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方法摄心而定住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c、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d、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意识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由于无始劫以来的虚妄熏习,使众生因此而产生轮转生死、无法止息的现象;如果有人能够如实的加以详细的观察,就可以证实任何事情其实都是虚妄不实的,因此一切也就都没事了。这就好像愚痴的人,他们只看见人家的手指头,而不去看人家手指头所指的明月;那些对佛法和名相产生计着的人,就如同前面所说的那个愚痴人一样,由于没有办法看见那一个真实的我,就误计五阴十八界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菩萨进入初地以前,已经将三界爱现行加以降伏,也就是最顶级的三果人;还要发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也就是在佛前勇发十种无尽的大愿,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无有休息。待发起了十无尽愿,才能转进初地,成为初地菩萨。进入初地以后,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初地满心可以成就慧解脱而不取证,继续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转入二地、三地。于三地快满心 | admin 2018-07-21 |
![]() |
念安那般那能灭诸恶觉,如雨淹尘,见息出入知身危脆,由息入出身得存立,是故念入出息次第念死。由此可见,印顺法师所说的人菩萨行如果确实能够做到,那么其所能产生的结果只能有二种,即未来世于净天中生,或者于一般的天中生,不可能生在人世间。当然,这是指做到了十善业的,如果只能部分做到,则另当别论。事实上,能够部分做到十善的,有可能生在人间,但是也有可能生在天 | admin 2018-07-21 |
![]() |
在睡着无梦时、闷绝时、正死位时、无想定中、灭尽定中,祂都是这样不休不息地遍缘一切法;更何况是醒着的时候呢?祂又有一个特性,就是思量作主的体性;这种思量作主的体性是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所以大阿罗汉的末那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祂就已经在依过去的习气运作了。所以难陀尊者仍有先看女众的习气,但是当祂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吹又一 | admin 2018-07-21 |
![]() |
云何正见?谓圣弟子念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诸贤!云何正志?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心伺、遍伺 | admin 2018-07-21 |
![]() |
因此,意根与一切修行人息息相关,四圣六凡都同样不能刹那离于意根。然而,为什么会有四圣六凡的差别呢?主要都是因为意根有善、恶、染、净之能变性,所以凡夫异生外道修行者,乃至佛法中四圣之世出世间法的熏习,才能产生力用而功不唐捐。由于意根具有这样的能变性,所以行者只要能够依照世尊所开示的正法,按部就班的修行,就能次第成就佛道。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意根是由自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息息相关的。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打死不改!我们不可以因此说:他这个样子是成就了十信位中的定心。而只能够说:他的我见、我执烦恼十分的深重!关于这一点,大家可是要分别清楚才好。这里讲的更重要的是要于心决定不变,所以这个定的部分跟慧这两者是息息相关。你如果没有适当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关的;在你的旁边,还有很多跟你有缘的有情众生,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会懂得要回向给他们。这表示说如果你回向心常常去做,常常去发起的话,那么就会有助于你以后能够发起菩萨的种性,这是回向心。第八信位则是护心。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息息相关的。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打死不改!我们不可以因此说:他这个样子是成就了十信位中的定心。而只能够说:他的我见、我执烦恼十分的深重!关于这一点,大家可是要分别清楚才好。上面所说明的十信位中,所要修学的前五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以及定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