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新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喜欢得忘记了自己,亲自叩头奉迎,请到正殿上款待。皇后、太子全部虔诚肃敬地站在边上侍候。国王以最美的饮食,最好的服装供养众圣贤,使他们都能满足所需,并五体投地跪下叩头,涕泣而说道:我心地污秽,行为恶浊,不符合要尊敬佛法僧三宝和报四恩的教导,导致干旱害苦了全国百姓,应当惩罚我的罪过,把我流放到艰苦的地方。国内连年的枯旱,百姓深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象正尔淫心当息。厌恶秽草。不甘浊水。思宫清净肥美饮食。如是自还。王即告曰。吾今不复思汝及象。以此象故。几失吾命。尔时群臣。咸各生念。谓王已为狂象所害。寻路推求处处。或得天冠衣服。或见落血。遂乃见王。驾乘余象。还来入城。城中人民。悉见大王受如是苦。莫不忧恼。尔时狂象。在野泽中。食诸恶草。饮浊秽水。淫欲意息。即思王宫清凉甘膳。行如疾风。诣本止处。象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的想阴事实上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要休息,要让祂断灭。耳识呢?白天我们想要听声音,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不希望有声音,因为我们要睡觉,要把祂断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想阴我们也很贪着,贪着想要吃饭、睡觉、运动、休息、去修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贪爱的想阴。因为有这些想阴,有这些愿望,所以如来藏就帮我们出生了五阴,继续产生想阴,继续在六道里面生存,这就是所谓的想阴。什么是行阴呢?就是我们可以行来去止,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件事情做到另外一件事情,那也是我们在贪着这些事情的内容跟它的意义,所以声闻人观察到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需要休息呢?正是由于意识境界在不断领受这个轻安快乐时,事实上意识一直在生灭变异;因为生灭变异,所以意识会疲劳,疲劳之后就会下座,然后去休息睡觉。这就表示在轻安的喜乐状况之下,是有行苦的。由此可知,在法界里面是有这三个主要的苦——苦苦、坏苦和行苦。五苦,在六道里也都一样具足。譬如诸天,最后也要死亡,就是死苦,他也有坏苦,我们前面已经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蕴我、十八界我、十二因缘依于这个实相生灭变异、流转不息。佛确实而且究竟的了知这些实相,无一遗漏,所以佛是证得上上品的究竟解脱。三、缘智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缘智具足,故得名佛。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定解脱中,只有一种是灭尽定的真实解脱,其余都只是解脱於欲界刺、声刺、觉观刺、喜刺、出入息刺……等,不是说修定可以得解脱三界生死;但是定力可以伏住我执,所以修定可以助成灭尽定的取证,故亦因此而方便名为定解脱。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需要休息呢?正是由于意识境界在不断领受这个轻安快乐时,事实上意识一直在生灭变异;因为生灭变异,所以意识会疲劳,疲劳之后就会下座,然后去休息睡觉。这就表示在轻安的喜乐状况之下,是有行苦的。由此可知,在法界里面是有这三个主要的苦——苦苦、坏苦和行苦。五苦,在六道里也都一样具足。譬如诸天,最后也要死亡,就是死苦,他也有坏苦,我们前面已经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度色,灭息,若干念,不念无有,要空受空行,是为四解脱。一切度空无有,要识受行,一切度识,无所识,有不用受行,是为五解脱。一切度无所有不用,无有想,亦非无有想受行,是为六解脱。一切度无有想亦不无有想行,是为七解脱。灭想思身知受行,是为八解脱。】《(长阿含部十报法经))卷下)这意思与上一段意义完全相同。八解脱的亲证,得要实证四禅与四空定,并在已断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的正遍知是无远弗届的,不是只有在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众生而已,祂在其他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一样没有休息在教化世间。佛陀已经远离了一切贪瞋痴、远离一切无明;祂不用休息,而可以尽未来际来救护一切有情来脱离这生死的苦海;佛陀的智慧是无上的,他没有一个止尽;佛陀对于一切世间的法,完全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佛的威力。佛有十种威力,其中有一种就是:这世间哪一件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成佛之后,不会永灭有为法而入住无余涅槃中,而是到处去示现成佛,到处去利乐众生,永不休息。这是依初地入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来履行的大悲愿,这就是佛地所证的四种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这个时候一切种智已经了,自然就具足佛地的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而成为究竟佛。佛陀的四种智慧: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是从第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重点就在这一句这一段作者说了:根据他的统计,世界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所说的语言,大概约有八十种主要的语言,而在目前剩下的六千多种语言当中,绝大多数从来都没有过文字的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的图书馆或者是数据库里面,都找不到它们的数据,一切信息全部都储藏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括的若干的世纪以来,关于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的想阴呢?事实上它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呢?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要休息,要让祂断灭。耳识呢?白天我们想要听声音,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不希望有声音,因为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人从出生以后,经历了婴孩位,经历了幼童位,经历了少年位,乃至于中年位、老年位,乃至于到耄耋位,到耄熟位,这个色身由原来的强盛的这样子的一个阶段,一直到衰弱的阶段,慢慢地头发白了,牙齿也掉落了,由原来盛壮的色身,慢慢逐日地衰弱下来;身形也慢慢地变得弯曲了,双腿也变得慢慢地不听使唤了,身体也觉得粗重,而唿吸的气息也慢慢地急缓,慢慢地上扬,走路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云何知耶?若有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为所作业,有爱、有腻、有染、有着者,是名为习;彼知此爱习、苦习圣谛。】(《中阿含经》卷七)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位贤者,多闻的圣弟子们知道:‘我像这样子了知这个苦习的法义,像这样子看见苦习,这样子了知苦习,这样子看待苦习,这样子觉悟苦习,这就是爱习、苦习圣谛。’这样 | admin 2018-07-21 |
![]() |
他们如果解脱了,不爱染、不执着六根,断除以及舍弃了六根,把对六根的爱着吐尽了,对六根没有贪爱,对六根灭了贪爱,止息而不贪爱,让六根对于贪爱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存在的话,这个就是苦灭了。也就是说,把六根的爱着吐尽了,对六根没有贪爱,灭了贪爱,止息,而不使贪爱继续存在的话,这个就是苦灭。《中阿含经》里面又如何开示呢?要如何知道苦灭呢?就说:【云何知耶?若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深细,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重戒障道。再接下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的想阴呢?事实上它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呢?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要休息,要让祂断灭。耳识呢?白天我们想要听声音,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不希望有声音,因为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的想阴呢?事实上它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呢?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要休息,要让祂断灭。耳识呢?白天我们想要听声音,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不希望有声音,因为我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