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是对亲生母亲行邪淫,这个人是愚痴的人;因为他可能是心智有问题,或者被无明所笼罩而造作这种邪淫恶行,这个是从愚痴为因而产生的。以上三类的杀、盗、淫业道,都各有三种引生的原因,也就是说都由贪、瞋、痴。再来说口有四种恶业道,就是说口业的部分,这四种恶业道同样也是各有贪、瞋、痴所生的不同。我们再来看一下妄语业,在戒经里面这么说:【妄语三种:若为财利自受 | admin 2020-02-19 |
![]() |
这个时候又增加了哪一个东西呢?又增加了另一个谓无业果,也就是说增加了没有业果的一个果报,这个正是邪淫再加上愚痴。这样子,六处遣使就已经犯了六个恶业道了,再加上自己婬他妻妇、谓无业果的恶业还有邪见,又是两个恶业道,这个已经是八个事已经成就了!所以十恶业道是可以一时有八个恶业同时出现一起成就的。虽然八个恶业同时出现其实不容易,但因为先作期要,就是说事先 | admin 2020-02-19 |
![]() |
另外说到或受他语起往彼说,这也是大妄语的方便罪,所以大妄语的方便罪其实有很多的类型;这一个或受他语起往彼说,是在说被差遣去向别人方便妄语的人,这个是最愚痴的人,好处别人得,自己背负了大妄语的方便罪。譬如有人专门装神弄鬼,学一点儿心理学,弄一点魔术,耍一些小手段,让人家以为他的神通证量有多么高、有多么厉害,实际上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就请别人去传说,这 | admin 2020-02-19 |
![]() |
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则得人趣报。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中开示:【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 | admin 2020-02-19 |
![]() |
譬如在《贤愚经》卷十中有开示:有一位迦毘梨的男子,因为辱骂了沙门‘比畜生还要愚痴’,因此受鱼身之报。而此鱼身之报,并非只有一世而已。阿难尊者曾向世尊请示:何时迦毘梨才能脱离鱼身?经典里面是这样开示:【阿难问佛:何时当得脱此鱼身?佛告阿难:此贤劫中,千佛过去,犹故不脱。尔时阿难,及于众人,闻佛所说,怅然不乐,悲伤交怀,咸共同声,而作是言:身 | admin 2020-02-19 |
![]() |
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则得人趣报。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5中开示:【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 | admin 2020-02-19 |
![]() |
比如说他可能没有慧力去判断,是否真的受了菩萨戒而不违犯就能够超越四魔吗?也因为他没有慧力去判断,所以就无法去如理受戒,他可能会这样想:只有那些愚痴人、痴呆的人才会去受戒。有五欲享受的日子多么愉快啊!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过,偏偏要去受戒而绑手绑脚的绑自己。他不仅自己不会去受戒,同时他也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要去受戒,追根究柢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慧根。所以 | admin 2020-02-19 |
![]() |
夫愚痴之人著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者,不能得度波旬境界。若圣弟子成就一力,胜尔许力。云何为一力?所谓无放逸力。设贤圣弟子成就无放逸者,则不为色、声、香、味、细滑之所拘系。以不为五欲所系,则能分别生、老、病、死之法,胜魔五力,不堕魔境界,度诸畏难,至无为之处。尔时,世尊便说此偈: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佛告诸比丘:当念修行而 | admin 2020-02-19 |
![]() |
如果遇到了是有道种智的菩萨,后学真的要为你赞叹,你真的有大福报,能够遇到这样大善知识啊!然而这样的大善知识,大多没有现出家相,而且在他的额头上也没有写着“我是大善知识”六个字;加上众生没有慧眼可以加以简择,看到大善知识拈提诸方大师、大居士说法落处,以为大善知识在评论他人的身口意行,以为大善知识在作人身攻击,因此诽谤大善知识为“邪魔外 | admin 2020-02-19 |
![]() |
诸贤!此外地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诸贤!云何水界?诸贤!谓水界有二:有内水界,有外水界。诸贤!云何内水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脑髓、眼泪、汗、涕、唾、 | admin 2020-02-18 |
![]() |
优陀罗罗摩子如是见、如是说:‘有者,是病、是痈、是刺;设无想者,是愚痴也!若有所觉,是止息、是最妙,谓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彼自乐身,自受于身;自著身已,修习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身坏命终,生非有想非无想天中。彼寿尽已,复来此间,生于狸中。此比丘正说者:‘于此生中,观此、觉此,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云何比丘正观耶?比丘者:知六 | admin 2020-02-18 |
![]() |
复问曰:贤圣!云何为自身见耶?法乐比丘尼答曰:不多闻愚痴凡夫,不见善知识、不知圣法、不御圣法;彼见色是神,见神有色;见神中有色,见色中有神也!见觉、想、行、识是神,见神有识;见神中有识,见识中有神也!是谓自身见也。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圣!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复问曰:贤圣!云何无身见耶?法乐比丘尼答曰:多闻圣弟子见善知识、知 | admin 2020-02-18 |
![]() |
如来藏的这种中道法性,祂是无漏无为的;所谓的无漏指的是,祂不是系缚在三界的,祂没有杂染任何一丝一毫生死之苦;同时祂是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贪嗔痴慢疑我见我执等等烦恼永尽的,所以我们说祂是无为,换句话说,如来藏这种无漏无为之中道法性就是涅槃,这种涅槃是恒不变易的。因为从无始劫以来乃至到未来际恒不变易,所以说涅槃指的就是如来藏这种真实法性。这种 | admin 2020-02-18 |
![]() |
亦愚痴、亦小騃(ái),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liǎo)应须还夙债。饥逢王饍不能飡(cān),病遇医王争得瘥(chài)?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勇施犯重(zhòng)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师子吼、无畏说,深嗟(jiē)懵(měng)懂顽皮靼(dá);秖 | admin 2020-02-18 |
![]() |
他们又一向只作佛学学术研究,又信藏密黄教的应成派中观六识论邪见,信受日本松元史朗等凡夫研究者的错误论断,否定如来常住不灭的阿含经正理,怎能理解阿含正义及入手修证之处呢?若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寄望他们对阿含道作出正确的弘扬来利益众生,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地愚痴了,他们都是不可期待的!由四阿含中所说的如来常住正理,就可以确认阿含诸经中,有许多地方所说的识, | admin 2020-02-18 |
![]() |
电子佛典:【世尊呵曰:荼帝!汝云何知我如是说法?汝从何口闻我如是说法?汝愚痴人!我不一向说汝一向说耶?】(《中阿含经》卷5418.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正闻出版社,八十二年四月五版19.平实居士著.《楞伽经详解》:正智出版社,1999年11月------百度词条《八识》 | admin 2020-02-18 |
![]() |
(佛云:)「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入楞伽经》卷八(佛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馀七识者心:意丶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入楞伽经》卷八这就是明说了,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经中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都是指陈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如果没有如来藏存在,就不会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说法出现;因此否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人,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愚痴人。第二件事,既然众生所领受的诸法境界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有什么好执着的?有什么好争执的?有什么好计较的?或许有人不相信,今再为大众详细说明:譬如自己的五根身,难道不是由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说所有烦恼的产生,都是因为愚痴不明事理所导致,一切杂染恶法,都是因为无明而引起;也就是说,无明就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无明大略可分为两种:一是一念无明,二是无始无明。依照《胜鬘经》及《瑜伽师地论》的记载,一念无明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以及有爱住地。然而什么叫作一念无明呢?所谓一念无明是说,四种住地烦恼能生一切 | admin 2020-02-18 |
![]() |
由于多眠会产生许多过患,譬如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使智力减弱,未来生愚痴等等;使生理和心理精神状态,趋向于种种恶劣的果报。换句话说,由于多眠会覆盖智慧之生起,所以佛门才会把睡眠称为睡眠盖。以上所介绍的是睡眠心所法,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不定心所法的寻与伺心所法。寻、伺又可以称为觉、观,那什么叫作寻呢?什么叫作伺呢?我们来看看《成唯识论》卷七怎么说:寻谓寻求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