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电子佛典:【世尊呵曰:荼帝!汝云何知我如是说法?汝从何口闻我如是说法?汝愚痴人!我不一向说汝一向说耶?】(《中阿含经》卷5418.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正闻出版社,八十二年四月五版19.平实居士著.《楞伽经详解》:正智出版社,1999年11月--------百度词条《八识》 | admin 2020-06-08 |
|
另外无惭愧僧则是为了活命而出家归依佛门,但却毁犯一切出家戒而无惭无愧,具足了悭贪、嫉妒、愚痴及憍慢,贪着名誉、恭敬与利养、爱乐婬佚等等这六尘境界,甚至于毁谤正法而不知不见,也毫不畏惧后世苦报,这样的一切佛法中的修行人,都摄属于无惭愧僧。至于胜义僧,如经典中说:【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 | admin 2020-06-08 |
|
并不是将一直在分别的意识心,去加以压抑,而使它原本应该有的分别性消失;如果有人那样修行的话,那样就会变成愚痴无智的人,就永远无法发起真正的般若智慧。所以,用我们能分别的觉知心,去参禅而证得那个本来就无分别的第八识心,了知第八识无分别的本来解脱体性,因此而发起了般若智慧,这样叫做证得无分别智。所以,修证无分别智的意思,不是要人打坐修定,去压抑觉知心不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布施的人,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会得智慧明了心、不愚痴狂乱心;未来成佛时得一切种智心,如是名为心施,这是第五种布施的果报。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若看见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得坐,乃至将自己已坐的座椅恭敬地让给这些福田坐。这样布施的人,于他舍寿后,在未来世受身时,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且未来 | admin 2020-06-08 |
|
)又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27经云:【佛告比丘:如是!如是!汝正应为离贪欲故,於我所,修梵行;离嗔恚、愚痴故,於我所,修梵行。比丘!贪欲缠故,不得离欲;无明缠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于欲离欲,心解脱;离无明故,慧解脱。若比丘於欲离欲,心解脱、身作证;离无明故,慧解脱,是名比丘断诸爱欲,转结缚、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这是在断我见的前提下,来 | admin 2020-06-08 |
|
「贪欲、瞋恚、愚痴、忿怒、缠盖、焦恼、嫉妬、悭悋、奸诈、谀谄、无惭、无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放逸、贡高、怼恨、诤讼、邪命、谄媚,诈现异相、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有恭敬,不随教诲、亲近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于恶欲,贪于恶贪;身见有见,......;心缘异想,不善思惟;身口多恶,好憙多语;诸根闇钝,发言多虚;常为欲觉、恚觉、害 | admin 2020-06-08 |
|
)又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27经云:【佛告比丘:如是!如是!汝正应为离贪欲故,於我所,修梵行;离嗔恚、愚痴故,於我所,修梵行。比丘!贪欲缠故,不得离欲;无明缠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于欲离欲,心解脱;离无明故,慧解脱。若比丘於欲离欲,心解脱、身作证;离无明故,慧解脱,是名比丘断诸爱欲,转结缚、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这是在断我见的前提下,来 | admin 2020-06-08 |
|
由于多眠会产生许多过患,譬如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使智力减弱,未来生愚痴等等;使生理和心理精神状态,趋向于种种恶劣的果报。换句话说,由于多眠会覆盖智慧之生起,所以佛门才会把睡眠称为睡眠盖。以上所介绍的是睡眠心所法,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不定心所法的寻与伺心所法。寻、伺又可以称为觉、观,那什么叫作寻呢?什么叫作伺呢?我们来看看《成唯识论》卷七怎么说:寻谓寻求 | admin 2020-06-08 |
|
十方诸佛如来都观众生有此诸慢,都是因为无明而狂饮愚痴毒水,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慢习生起,心必远离,见此慢障犹如溺于巨海之中,无力救拔一般。藏密喇嘛所说的「佛慢」即是慢习之具体表现。四、瞋习交冲:因有瞋习相互忤逆冲击,因此感应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故地狱中便有刀山、铁墙、剑树、剑轮、斧銊、鎗锯等等刑具;如同一个人含着怨杀气习,故地狱中有情便以此刑具,作宫 | admin 2020-06-08 |
|
(佛云:)「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入楞伽经》卷八(佛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馀七识者心:意丶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入楞伽经》卷八这就是明说了, | admin 2020-06-08 |
|
像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只为了眼前极短时间的小利,却要在未来世长劫在地狱受无量的苦果,这可以说是最不划算的投资,也是最为愚痴的作法。但是这些人,却大多是完全不相信这个果报的可怕,甚至嗤之以鼻,实在是让人觉得无奈啊!而第三种所谓异类而熟则是说:所造的因是善性或是恶性,但所受的果报,无论是苦果还是乐果,却都是属于无记性,善恶性以及无记性的品类是不一样的; | admin 2020-06-08 |
|
十方诸佛如来都观众生有此诸慢,都是因为无明而狂饮愚痴毒水,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慢习生起,心必远离,见此慢障犹如溺于巨海之中,无力救拔一般。藏密喇嘛所说的「佛慢」即是慢习之具体表现。四、瞋习交冲:因有瞋习相互忤逆冲击,因此感应心热发火,铸气为金;故地狱中便有刀山、铁墙、剑树、剑轮、斧銊、鎗锯等等刑具;如同一个人含着怨杀气习,故地狱中有情便以此刑具,作宫 | admin 2020-06-08 |
|
」《瑜珈师地论》卷五十,弥勒菩萨云:「谓阿罗汉比丘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根本)烦恼皆悉永断,由得毕不生法故,是名烦恼寂静。」卷五十二,又云:「阿罗汉果诸漏永尽,于相续中永无一切染法种子,尚不应起不正思惟,况诸烦恼?是故当知由出世道断烦恼者,定无有退。」因此一念无明如果已经究竟断尽,尽此一世就必定永不复起。如果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 | admin 2020-06-08 |
|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法,会修那种善恶不用分,是非不用分,你就知道他是不分是非、不分善恶的,表示他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分别是非善恶的智慧是不如一般 | admin 2020-06-08 |
|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在三恶道中受的这个业,本身它只是受苦或是愚痴。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作三恶道的业呢?也是因为贪、瞋、痴的烦恼深重,贪、瞋、痴的烦恼深重之所以会持续地长养、持续地熏习,主要是不能相信善因能够得到善的果报、不能相信有三世因果,对因果不能深信,那就是善根缺乏。所以,如果说持续的在贪、瞋、痴烦恼的作用下而造作十不善业,那么一直在三恶道中受果报的话,善根要长养 | admin 2020-06-08 |
|
7、妙觉如来的修证等觉菩萨在百劫于一切所知境中,断除所知障中极微细执着愚痴,及修集福德满足已,成最后身菩萨,住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人间受生,隐其威德神力,现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现出家修行,终于菩提树下明心,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现前,确定必将成佛;复于夜后分,曙光将显,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 | admin 2020-06-08 |
|
」】正确解释如下,摘自善知识《楞严经讲记》:「痴颠倒」的「愚钝轮回」众生也是一样愚痴,他们反过来想:「既然我的觉知存在就会有生灭,干脆就把自己的觉知灭了。」他们是这样想的,所以要每天打坐忘了自己或是坐到睡着了。可是其实不对,因为觉知性的存在并不妨碍根本因的存在;他们都不晓得,而你想尽办法为他们说明也没用,他们都不信,认为自己是最有智慧的,所以坚持自 | admin 2020-04-08 |
|
![]() |
他们在年老舍寿后,将会先受最重罪之报,然后就是在无量世以后再领受行善的果报;他们会先入无间地狱之中,这样受尽五种无间之苦,然后再次第上生到上层比较小的地狱之中,这样历经了十劫,一一受报完毕以后才能够转生于饿鬼道当中去继续受苦,受尽完毕以后,再转生到旁生畜生道当中去受种种的苦,一直到成为人类的宠物以后,已经是几十大劫以后的事了;这个时候就是即将受完谤 | admin 2020-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