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观察蕴处界之外真实有一个本际存在——也就是佛所说的真心,所以二乘人知道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因而断除三缚结成为初果乃至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入无余涅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而菩萨则透过参禅的方式,于一念相应慧亲证一切 | admin 2020-02-18 |
![]() |
阿罗汉相信佛语开示,知道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三者、虽然阿罗汉相信佛语开示而入无余涅槃,可是他们真的证涅槃吗?显然没有嘛!为什么?因为要证涅槃,必须在蕴处界存在的当下,才知道自己有没有证涅槃,如果自己的蕴处界都灭尽了,还有谁证涅槃?显然没有人证涅槃。所以阿罗汉根本没有证涅槃,可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菩萨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五者、入地前所作的加行,使得菩萨得以成就如梦观。菩萨圆满这五件事,得以圆满十回向位,因而转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通达位修行。于地上菩萨阶位,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三地满心成就色阴尽功德,于六地满心成就受阴尽功德;于七地有念念入灭尽定的功德,再加上菩萨成就如犍闼婆城现观,使得菩萨成就想 | admin 2020-02-18 |
![]() |
而由凡夫地的因地真如阿赖耶识转成究竟果地的真如,必须依于初期的业感缘起,及赖耶缘起而修大乘别教法门,净除第八阿赖耶识集藏分段生死烦恼障种子的现行,成为证得解脱果的菩萨;后期修证佛菩提一切种智,也必须依赖阿赖耶识的赖耶缘起功能,才能于取证解脱果后,再起受生愿而不入无余涅槃,再受后有而次第渐修佛果,终至圆成大菩提果。总结来说,众生造作善恶业行种下了业种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证自证分,就是指意识起念去检查、反观自己是否住于六尘万法中?是否正在领受六尘万法之苦乐?能了知觉知心对六尘万法之反应是强或弱,能反观自己对六尘万法中的境界,是住在想要继续或想要停止的意愿中;也能反观自己对所住的境界相是否确实了知,这就是证自证分的功能。因此,证自证分就是反观而确认自己确实对境界有所了知,确实住在那些境界之中,这种反观而作自我检查 | admin 2020-02-18 |
![]() |
第二、出世间三昧:是指二乘人断我见、我执而生起的空、无相、无愿三昧,或者说为空、无相、无作三昧。这三种三昧是意识心断除我见、我执生起空、无相、无愿而心得决定的二乘解脱智慧三三昧,并不是禅定的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以及无觉无观的三三昧。出世间三昧的意识所缘境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藉由心一境性,而止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并且审细正确观察一一蕴、一一处、一 | admin 2020-02-18 |
![]() |
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己先前所作的善业,就叫作不善;乃至先前不造恶业,后来反而生起后悔之心,后悔当时没去造作恶业,这也都叫作不善。由此可见,悔或恶作心所,于善染等诸法皆不决定;也 | admin 2020-02-18 |
![]() |
又譬如通教菩萨,依照前面所说次第修学解脱之法,虽然可以出离三界,但是却发起受生愿,愿意再受来世的生死;来世虽然仍须受三界有为法的果报,但是他们所修行的法,仍然是属于无为法。因为不是为了自己要受三界的欲乐而受生,而是为了大慈悲,要救护众生出离常见、断见的缘故,而继续再受生死,这也都是属于无为法。根据《百法明门论》,将无为法分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 | admin 2020-02-18 |
![]() |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有错误的见解,认为居士修学、居士讲法那不是佛法,而不愿意听受,他就没有办法有这个因缘来受学第一义谛的法义了。将来这种通教的菩萨,即使他碰到了真正的大善知识,他也不愿意亲近修学,所以他就不能修学真正的佛法,他只能修学二乘法。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不能忍受真正的菩萨的摧邪显正。因为声闻法二乘人,不管是声闻、缘觉,他是急求涅槃;既然是急求 | admin 2020-02-18 |
![]() |
这部就是闻名遐迩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中国历代以来亡者,几乎丧家在有人过世的时候,都会朗诵的经典;因为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存亡两利的事情,如何能够在生死之中来救度自己的父母,所以地藏王菩萨就如是现身于忉利天。那我们再说,忉利天人他们实际上都是化生,他们根本没有父母;既然没有父母,那为什么要特别对忉利天人来说这个法呢?这一点是可以这么说:忉利天 | admin 2020-02-18 |
![]() |
平实导师在诸多著述中,对善知识的开示很多,综合而说,大概有以下这些条件:第一,自己已悟明真心,乃至已眼见佛性而不退转者;第二,愿意帮助学子建立求悟的信心者;第三,能演说禅法与知见,以帮助学子悟入者;第四,能教导学子参禅的功夫者;第五,能经常接受学子的咨询,摄受学子者;第六,能观察学子得度因缘,而随缘度化者;第七,能发大愿心助人得悟者;第八,悟后起修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提醒您注意的是,不要看善财童子参访的善知识中,有现外道身相的菩萨,就认为外道也是善知识,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这个人的本质,如果他所说的法或者他所作的行为,都背离佛法的正见与正行,那就不能视之为善知识,否则满街的外道就都可以称为善知识了,这不可不慎!那么在这五浊恶世末法之际,应该怎么样才可以值遇善知识呢?我们可以效法善财童子对于善 | admin 2020-02-18 |
![]() |
那么学佛要了生死、要除烦恼,可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当中祂又这样子开示,祂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个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祂降生来人间,为了要让大家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能够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找到如来藏;那么进一步,佛所立的誓愿就是要让众生如我等无异,要让众生跟佛一样没有差别,那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现。缘觉则透过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证得初果乃至证得四果的阿罗汉。由于是自己智慧观察的结果,知道无余涅槃还有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 | admin 2020-02-18 |
![]() |
佛陀也因为祂宿世的愿力,要与无量劫前的一千位兄弟们,次第在这个地方的贤劫中,再度来示现成佛。佛陀再度受生,历经八相成道,再度示现成佛的时候,现观众生皆本同一如来,皆跟如来一样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可是因为妄想执着无明遮障的缘故,却不能证得,而继续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佛陀以大慈大悲大愿力的缘故,要教导众生解脱生死流转苦,也要进一步教导众生断除菩萨们才能够断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 | admin 2020-02-18 |
![]() |
遇到正确的正法时,也有智慧能认知涅槃的正理,也能有智慧确认自己的虚妄,而愿意灭除自己,使未来不再有自己继续流转生死,由此而灭除了生死众苦,不再轮回。若能接受这一个观念,您对于解脱道的实修,一定会有成绩,此世必定证果;假使不能接受这个正确的观念,却仍然不愿脱离佛法,那么劝您只担任佛教外护的工作就好了,此世单修人天善法就够了。因为若不能接受正确的道理, | admin 2020-02-18 |
![]() |
时至今日情况更加严重,从缅甸等地流入中国,所谓的南传原始佛法,甚至告诉大众:必须要证得四禅之后,才能去追求四向四果的完成;这样子胆敢直接违背了世尊于《阿含经》中的开示,于是教授的师父与学习的弟子,就理所当然地不去努力于解脱果的实证,而甘心情愿地将每天的日子浪费在世间法上的见闻觉知之中。在南传大藏经《长部阿含》、《大般涅槃经》当中,世尊说:只要诸比丘 | admin 2020-02-18 |
![]() |
待正觉开始弘法以后,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说法错了,是不可能证涅槃、入涅槃,却不愿意公开改正,还用错误的法、偏斜的法继续在误导众生,实在很不应该。------《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06集如来一心有三身(二)>游正光老师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