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时,四十亿众白灯光如来曰:我等意愿剃除须发,出家学道,大王当知。尔时,四十亿众尽得出家学道,即以其日成阿罗汉。】(《增一阿含经》卷13)从上述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诸佛不论是面对哪一位众生,都先教导对方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布施、持戒、修十善生欲界天的道理理论;然后告诉众生,五欲有种种许多的过失,是秽污不清净的,因此要出离五欲、证得禅定,并且以出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报恩,是说有一对夫妻,他们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福德,但是他们在过去世对别人有恩,所以那个人他愿意来出生在他们家,作他们的子女而来报恩。而来索债的,就譬如说,有一对夫妻,他们往世常常布施、很有福德,但是在过去世曾经欠了某个人一大笔债还没有还;他们所修的布施,当然会得到应有的福德,但是在欠债的部分呢,人家来要债,所以就出生到他们家,作了他们的子女来受用 | admin 2020-02-18 |
![]() |
实际上有许多夜叉神都已经归依三宝、吃素,并发愿成为佛教中的护法神(注8),这样的夜叉是吸收草木之气,是我们三归依或受五戒以及菩萨戒后来守护我们的护法神。另外夜叉也在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宫殿中保护着四天王(注9)和保护着忉利天诸天(注10)。---------------------------------------------------------注1:请见《妙法莲华经》卷4〈提婆达多品第12〉。注2:有说小由 | admin 2020-02-18 |
![]() |
于是就全心全意系念着佛菩提,就发起了求证菩提的愿心。第二种发菩提心的情形是,这个人他出生在佛陀入灭已经一段时间之后,并且是虽然有佛陀的教法住世,也有人禀承着如来的教法来修行,但是大多已经不能够证果了。他就出生在这个年代,这个就是像法时,他并没有亲自见闻如来或者是实证的菩萨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然而他阅读佛菩萨说法留下来的经典论典,或者听闻善知识解 | admin 2020-02-18 |
![]() |
既然是这样,也就应该要赶快发起菩提心啊!而菩萨都是不愿意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菩萨最初三归依发菩提心,同时就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第一句就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既然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那将来成佛以后,当然不可以违背誓愿入无余涅槃,而是利乐有情永无穷尽,永远不入灭度。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 | admin 2020-02-18 |
![]() |
许多人在诵经之后,会配合诵念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希望藉由课诵功德的回向,消除烦恼与罪障,增长智慧而能行菩萨道。因此,我们藉由每日的课诵,来了解经中的义理;一方面在课诵的时候,心里面也存在一个作意,就是自己愿意依照经中的道理去身体力行,因此就可以逐渐达成回向偈中的目标。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要积 | admin 2020-02-18 |
![]() |
后来佛陀离开尼拘律苑,到了毗舍离,住在大寺讲堂中,大爱道夫人决心出家,也追随佛陀到达毗舍离,她们一行人把头发都剃了,穿着僧衣现出家相,再度来到佛所,表达坚决出家的意愿,但是佛陀还是没有答应。大爱道夫人被佛陀三次拒绝之后,仍然不死心,她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门外,光着脚丫驻足而立,衣服沾满了灰尘,蓬头垢面,身体极度疲劳而泪流满面,这时佛陀侍者阿难尊者就问 | admin 2020-02-18 |
![]() |
那么这个时候,已经有坚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可是问题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时,应当要修学三福净业。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念佛的境界为什么可 | admin 2020-02-18 |
![]() |
独处经久,心生愁恼,而自念言:“我既独处,若我有福,愿更有人来生此间,与我为伴。”发是念已,是时二禅有诸众生薄福命尽,业因缘故便来生此,是人见已心生欢喜,即自念言:“如是人者,我所化生,即是我作;我于彼人有自在力。”彼人亦念:“我从彼生,彼化作我,彼于我身有自在力。”以是因缘,一切众生生我见想。善男子!阴界入等众生世界 | admin 2020-02-04 |
![]() |
然而纵使能知涅槃之理,能否实修而证之?端赖各人离苦之意愿与了知离苦之道,然后付诸实修,方能证得涅槃。复次,若是心躁不止之人,性障深重而未曾实修五停心观,莫说定力未充,其实本无丝毫定力;虽然依此书中正理精心实修,以无伏障得止之故,至多只得乾慧而无证涅槃、获解脱之实质,于初果之实证依旧绝缘,更恐其犯下大妄语业而致下坠三涂,以是缘故另立专节强调定力之重要 | admin 2019-11-22 |
![]() |
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于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开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道位中;次第进修相见道位诸法以后,直到通达而得入地 | 三摩地 2019-11-22 |
![]() |
幸今我会近年来已悟同修中有许多精通英文者,是在英语世界长大而回国来学法的,他们阅读了英译的藏传佛教他空见书籍,并比较某些中译的版本后,认为藏翻英版本的语义较藏翻中版本的译出内容更正确,又因他们想起笔者的心愿,于是发起大心、不辞劳苦,将英译版加以中译,终于将藏传佛教真密的法义中译完成而可流通,因此而有此书的中译版印行。这是藏传佛教的盛事,是复兴 | 三摩地 2019-11-22 |
![]() |
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三)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 | admin 2019-11-03 |
![]() |
于是,在不断地弘传解说下,密意尽洩而众生在没有观行体验之下,最后也不信密意的真实性,没有人愿意参禅体验而使得佛法灭绝,是为正法灭尽之原因。众生为什么不愿参禅体验呢?就是因为没有菩萨种性,对于三宝的淨信不足,不愿意单纯地信受三宝是清淨无欺的,不顾意单纯地相信确实有如来藏可以实证而真诚修行,也不愿意修正自己原来自私染污的心性。因此,真正利益众生,就是要 | admin 2019-09-13 |
![]() |
末学随手翻阅到第19点看到作者说:“意根是做主、有意愿的心……意根知道后,就思量怎么处理,采取办法,做决定。”这种混淆意识与意根的说法证明我的判断:作者根本没有明心,没有断我见,甚至连基本的知见都缺乏。因为“意愿〞、〝思量处理〞、〝采取办法”都是意识的功能,而非意根的功能。如果意根有“意愿”,那么就有“ | admin 2019-09-13 |
![]() |
而且现在也有许多慈悲勇勐的菩萨,他们不畏艰苦,发愿要一直留在这个五浊恶世,继续守护著释迦世尊的正法,荷担如来家业救护众生;一直要到九千年后月光菩萨来临时,并且在末法最后五十二年,随同月光菩萨度尽最后一位有缘佛子才会离开。因为到那时候的环境,已经无法度众生了,一直要等到圣弥勒菩萨来到此娑婆世界成佛,佛法才会再度广传。譬如在《佛说法灭尽经》卷1中的开示 | admin 2019-09-13 |
![]() |
」这时候,这个长者一听就说:「好啊!好啊!这计谋相当不错,如果能够为大师您作这件事情的话,那真是也是合于我的愿想,希望大师你不要忧虑,我就这么办了。」所以这个外道就说:「好啊!好,赶快去办。」那长者于是就去造作火坑、毒药,而且他心里就在想:「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给完成,而且完成这件事情,那些大师一定会很欢喜。」所以他心里非常的开心!但是这位长者他有一 | admin 2019-09-13 |
![]() |
”六祖问说:“如何说不是呢?”志诚法师回答说:“如果心怀偷盗,隐匿自己的来处,而不向善知识来说明,这就是盗法的奸细;我如今已经向善知识说明了,并且也改变了偷盗的心态,也愿意接受善知识的教导,所以说不是盗法的奸细。”(来自宗通与说通第128集《慎莫盗法以免重罪(三)》)通过这则故事,末学希望您能了解到,在佛法中盗法罪的严重性&mdash | admin 2019-09-13 |
![]() |
有鉴于末法时期外道猖獗横行于佛门中,正法日渐衰微,遂发悲勇,誓愿度众。没办法,萧导师只能自己出来了,遂于1991年仲夏复出弘法度众。 在众多好朋友的支持下,萧导师先后于中央信托局、佛学社等三处主持佛法讲座及共修,六年不辍,以致声带、气管严重受损。1997年,萧导师和众多同修成立社团法人佛教团体-正觉同修会。正觉会以弘扬三乘菩提为己任,场地是凑钱租的,也 | admin 2019-09-09 |
![]() |
断除三界惑是解脱道的正因,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则是出离观的正行,然二乘圣者于解脱尚未究竟圆满出离,仅能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习气种子随眠犹未能断故,必须发愿成佛而转修佛菩提方能渐断故。 二乘行者所知、所断皆是三界中的十八界世俗有为法,故名世俗谛,不知不证诸法之实相空性也。而大乘菩萨行者亦修证诸法空相而证人我空,更复熏修般若实相智,由证得第八 | admin 2019-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