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相诤者即是犯,也不免谤法、谤贤圣的过失,也会使三乘菩提横遭贬抑及混乱不堪,由此恶业的造作,必定会导致遮障自己未来无量世的佛菩提道与声闻解脱道的实证。以此缘故,三乘行者都应该如实说;胜者为胜、劣者为劣,不应该原是下劣的法理,反而更说为最胜者;乃至未悟的凡夫却与亲证大乘法的古、今菩萨横生诤竞,将会使正法加速断绝,这过失是成就大罪,将来也只有自作自受了 admin

2020-02-19

因为有人过去会误会经文当中“童女”跟“童子”的意思,把它误会成说童子、童女是尚未成年的男女众;或是现代后人也有人把童女,把它误解成是姓氏,那么这样的作法,都是在特意曲解说这个地方的“迦叶”并不是个大乘菩萨,是个声闻比丘;实际上经文当中如果谈到童女、童子,是在讲依止童贞行跟菩萨而现在家相的大乘出家菩萨,在人间弘扬第八识 admin

2020-02-19

所以有这样子重罪的人,当然不可以接受他受菩萨优婆塞。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13集正受优婆塞的条件(三)>余正伟老师 admin

2020-02-19

(《宝云经》卷5)” 因为未开悟佛法智慧之前,一切在定慧或六度之上的修行,都只是外门修行,甚至是表相佛法。由于有情本身宿世善根的原因,以及与佛门三宝的善缘,这一世便会仰信三宝的清净与无上殊胜功德,于是就跟着大家依止佛门。但大多数人所学的只是世间的善法,虽然努力布施护持正法,为道场付出心力、时间来当义工,还去救济贫苦、关怀弱势的慈济大众的事 admin

2020-02-19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正法,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 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 admin

2020-02-19

 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 第三法宝才是指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 世尊又说,一切众生应当要归依如来藏,真如无为的第一法宝,因为如来藏真如无为,是一切法当中最尊、最胜的,没有其他法能够超越祂。 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 admin

2020-02-19

 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如果持不清净,或者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能够带领信众在佛道上渐次解脱,得到修行佛道的真实安乐,其实就没有资格称为是僧宝的。  admin

2020-02-19

佛在经典这样开示: 【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解释如下:【如果有人现的是在家相,不曾剃除须发,也不穿袈裟,没有受声闻的别解脱,也没有作任何的羯磨与布萨,自己可以随意观照自己不善的念头加以遮止与遣除,自 admin

2020-02-19

初始并不如实了知佛法是如此浩瀚广大,只觉得能在此红尘俗世中找到一个安顿身心的处所,心中就已经感到无限快慰了,没想到佛法竟是如此的胜妙、深远、广大,非思议之所能及!尤其是当平实导师陆续开演《大乘起信论》、《菩萨优婆塞经》、《维摩诘经》、《胜鬘经》、《楞严经》、《金刚经》、《实相经》、《法华经》、《佛藏经》……等诸多大乘经典,以及从2003年 admin

2020-02-18

什么是粗糙的意行阴呢?譬如在喇嘛教双身法的淫乐境界中,如果成就了第四喜所谓的俱生大乐,觉知心因而生起贪爱执著,乃至希望能永远住在这遍身淫乐的状态中,这就是觉知心攀缘而爱著于五尘的粗重行阴;又譬如在即将成就第四喜之最大乐受时,如果因为控制不当而射精,成为毁破密,意识心就会对自己起瞋,或者对明妃、佛母的配合不当起瞋,这类与贪瞋相应的意识心行也都是属于 admin

2020-02-18

依前所述,可以清楚的了知:五阴不是常住法,都没有真实自在的体性,所以说五阴都是虚妄性的;而且五阴都只能存在一世而已,不能去到未来世,往生到未来世时,已经不是这一世的同一个觉知心、同一个五阴,已经又是另外一个人了!因此,有情必然都有各自能贯通三世及出生五阴的持种心——根本识如来藏,才能成就三世生死的流转及业果的酬偿,这就是《优婆塞经》中所 admin

2020-02-18

而在佛门当中,我们知道:如果有受三归依,那么就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来护佑,如果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每一各有五位护法神来守护,因此三归与五合起来,就有六十一位护法神,守护着我们,加上修十善业,有上百上千的天神护佑着。如果我们是真实地信受大乘法教,依教奉行,甚至很虔诚地、很恭敬地受持菩萨,那更为无量诸佛、护法龙天所护念。这 admin

2020-02-18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钴(gǔ)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 admin

2020-02-18

从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得于正法中出家修梵行不?佛告仙尼:汝于正法得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尔时仙尼得出家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住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修行梵行。见法自知得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以上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时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叫作仙尼,他向佛禀 admin

2020-02-18

若此诸法如实正智观察,如果能够对这样的六个法,如实的依照正确的智慧而观行,生起了如实的智慧,这样的话就会三结已尽已知,谓身见、取、疑,是名须陀洹。(《杂阿含经》卷31)这样的人他证得了初果,所以他的三缚结会尽了----会断了,而且他会很清楚的知道证得初果须陀洹的内容。......这一些内相分、外相分的道理可以这样子说:众生的世界里面,共同的部分是外所取的外相 admin

2020-02-18

」而比丘的另一个意思叫作净持,换句话说,若没有持好,体就会丧失,就不能再称为比丘。[12](佛说欲为不净,)假使出家为僧宝了,却对佛语不信受,还能是佛门中的僧宝吗?连在家佛弟子的身分都谈不上了,何况能是二乘僧宝?又何况能是大乘法中的僧宝?[2]所以那些喇嘛们都不能称为比丘,因为他们以双身法为主修,早已失去比丘体及菩萨体了;不管是显教或密教中的法 admin

2020-02-18

复次空法坏因果亦坏於罪福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中论》卷4佛陀说: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有真实‘我者’,说有真实‘人者’,说有真实‘众生者’,或者是说死后‘断灭者’,说五阴是‘常者’,说五阴真实‘有者’,说死后是‘无者’,说‘诸法常者’,说‘诸法名称是假名 admin

2020-02-18

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远不再在三界中出现。由此 admin

2020-02-18

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净修梵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复次,文殊师利!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终不得酥。(《央掘魔罗经》卷4)说明如下:又,文殊师利菩萨!就好像知道山中有金子的缘故,所以才要在山中去开采金子,而不是在树上开采金子,因为树中没有金子的缘故。就是这样子啊!文殊师利菩萨!众生知道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存 admin

2020-02-18

待菩萨圆满十信位功德后转进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圆满布施后,才能够转进持度开始持,譬如持五、八关斋、十,最后得以持菩萨;于持度圆满后转进忍辱度,忍于菩萨种种的要求,忍于众生种种无理的要求及不便;如是圆满忍辱度后转进精进度,由于安忍众生的忍辱后自然就会精进,不断地精进布施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