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单元,内容主要是以平实导师所写的菩萨《优婆塞经讲记》为主轴,宣示菩萨的精神,详细地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应该以菩萨六度为正行。现在我们就从第三辑第74页,继续为大家说明:菩萨的世间乐与出世间乐。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 admin

2020-02-19

第三个为法,是从受本身的目的来作思惟,因为受就是为了要求证三乘菩提诸法。我们要去观察诸佛传授给我们的法,包括、定、慧三学,都是清净无染的佛法,能够让我们得到现在世与未来世的利益,可以让我们逐渐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而受是成就三乘菩提的基础,以最基本的五来说,它可以让我们保住人身,而能够生生世世有修行与提升的机会;而菩萨则可以让我们在佛菩提 admin

2020-02-19

《维摩诘经》第一品云:自守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行。《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正觉电子报的刊头说明其宗旨为弘扬佛的正法。请问编辑大德是否认为鼓励特约这种报导,是方便有效的弘法,还是为了使考虑离会者恐惧上榜?答蔡正吟师兄系于禅一中作心得报告,亲教师认为,他所作的报告,能够利益广大的读者,所以请他将禅一的心得报告整理 admin

2020-02-19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优婆塞经》的种种的深奥的道理,这是属于大乘第一义谛法,今天子题是更有四事来求菩提。我们来看看经文: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那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首先第一件事情就看到世间人,有得到他的利益好处的时候,不管菩萨对这件事情是不是已经可以心生远离,已经不再缠缚于这世间法的利益 admin

2020-02-19

世间三宝的这个僧宝,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这个法,如果他不持守这个法,乃至他破坏了三归依或是五,他一样不成为僧宝。所以说一切的,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比丘尼,乃至要受菩萨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的,所以一切是以三归依跟五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 admin

2020-02-19

佛陀在《优婆塞经》中说: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生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这意思是说:因为他是为了求大智慧,想要知道一切法的真实义,而不只是追求解脱的缘故。既然说是真实,一定是有个实体常住不坏,而这个实体----如来藏,不是三界有法,所以在灭尽了一切三界有之后,祂仍然永远不坏,这样的法才能够称为是真实法。这个真实的如来 admin

2020-02-19

弥勒菩萨又说:菩萨修行从初发菩提心,到初地的清净意乐地之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心,又叫作菩萨解行住;而尚未发心以前,则称为菩萨种性住;而住于种性住的菩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本性,是自然、仁慈、贤德;自然成就菩萨所应该具备、应该行的功德及善法,并不是只是透过思惟简择,或者持守护才刻意来行善法。而且种性住的菩萨本性清净,远离了粗重烦恼,自然不会造作无间恶业, admin

2020-02-19

尤其今天我们来到了末法,在末法中我们离开佛已经有一段很久的日子,现在我们虽看不见佛身,可是我们能够一样地可以看到佛所留下的经典,及佛所留下的这些律、威仪轨则,这些让我们可以仰慕如来。尤其如来有说过:当你看着佛像(不管是木雕、石雕乃至于画像)就应当生起仰慕心,就应该生起恳切心,如同佛陀亲临,不要有别想,这样两者〔编案:指现前供养应身佛或于佛像前供养 admin

2020-02-19

二住位的菩萨也同时在持上面用心,锻炼自己的心性,如实的受持法;将修学佛菩提道所知道的胜妙法义,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以锻炼自己的心性,使原来有所染污的觉知心能够远离杂染,使自己的心地在知见和德上都能比以前更加的清净;渐渐的,就如同清净透明的琉璃中映照出来的真金一般。能够这样修治清净而安住下来的时候,就叫作治地住,就成为二住位的菩萨。三住位叫作修 admin

2020-02-19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长跪合掌)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三称)弟子○○○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弟子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瞋痴习气深重,不仅造下五逆十恶、谤佛谤法、毁佛禁……等生死重罪;更由于我见我执之深重,而造下种种贪瞋痴之业行,使得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的父母、师长、兄弟 admin

2020-02-19

所谓佛法的修证,是要依止定慧三无漏学来实证佛法,所以参与拜忏消灾法会,还是能得到其间的利益。首先要修学基本的定力,修学者可以依据平实导师所开演无相忆佛修定的方法,透过平常、经常的静中拜佛作无相忆佛的锻炼,进而带到动中,能于行住坐卧当中经常摄受忆佛清净念,来成就动中定力。有了基本动中定力,再依清净忆佛念的摄受,来参与拜忏消灾法会,就能在法会过程当中 admin

2020-02-19

为什么不是邪淫罪呢?因为她们已经出家受了,就算是出家人;虽然意志上并未出家,但已经受了出家具足,当然仍是出家人,所以是犯淫而不是在家人才有的邪淫罪;如果犯了淫罪,是要受出家人行淫罪的果报、犯罪的果报。所以佛说:【恶时、乱时、虐王出时、怖畏之时,若令妇妾出家剃发,还近之者,是得婬罪。若到三道,是得婬罪。】(《优婆塞经》卷六)如果时,或与配偶 admin

2020-02-19

若复余人不受者。为乐善故。护己身故。信佛法僧。如是少灯奉施福田。所得果报福德之聚。唯佛能知。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乃至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知。如是然少灯明。所受福报不可得说。舍利弗。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唯有如来乃知此义。舍利弗。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舍利弗。然少灯明福德尚尔不可算数。况我灭后于佛塔寺。若自作若教 admin

2020-02-19

像《梵网经》菩萨中十重的杀,说到不得咒杀,咒杀就是持咒语来杀人,然而于佛道真修实证的人,不会有杀害他人之心;有害他之心的人修证自然不高,当然都不是自己持咒直接取人性命,而是藉由所持咒语召唤驱使某一鬼神,或低阶的夜叉罗刹来杀人。例如律部经典中记载世尊制,就严格禁止比丘行毘陀罗法,毘陀罗是一种起尸鬼的名称,行毘陀罗法的比丘,就是持毘陀罗咒,召唤 admin

2020-02-19

像《梵网经》菩萨中十重的杀,说到不得咒杀,咒杀就是持咒语来杀人,然而于佛道真修实证的人,不会有杀害他人之心;有害他之心的人修证自然不高,当然都不是自己持咒直接取人性命,而是藉由所持咒语召唤驱使某一鬼神,或低阶的夜叉罗刹来杀人。例如律部经典中记载世尊制,就严格禁止比丘行毘陀罗法,毘陀罗是一种起尸鬼的名称,行毘陀罗法的比丘,就是持毘陀罗咒,召唤 admin

2020-02-19

真实归依于三宝起净念信心,起净念信心之后,为什么马上施设五呢?因为三归是要解脱轮回,轮回不离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施设。一个有情绝对不可能这样说,我还没有远离超越欲界的层次,我就能够依色界的层次、依无色界的层次,就能够修证,而来超越这两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好像一个人他没爬过一楼,他说我直接可以到屋顶,这绝对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既然三归是因为信 admin

2020-02-19

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八关斋,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八关斋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心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夜后到隔天的清晨,受持八关斋圆满之后,这四个神王才开始互相交谈,并前往面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经》卷六)邪淫之罪,只有阎浮提等三天下才有,欝单曰洲没有;因为欝单曰的男女都没有互相系属,他们不结婚,看中意了就在一起,办完事了互相没有亏欠,各自离去。他们没有家庭的制度,男女不互相系属,所以没有所谓的邪淫可说。如果有人在畜生身上行淫,或者破坏他人的性器官,或者对于属僧之女行淫,都是邪淫。属于僧宝所有的女众叫作近住女,也就是沙弥尼之前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经》卷六)如果是说颠倒语,那也是妄语。也就是说把别人说的话颠倒过来讲述,也是妄语。如果是发大声,但是故意让人听不清楚,如同有些人讲大声,但是又故意说得很含糊的话,就是不了了语,也就是故意让人家听得不太清楚,而可能会误解他的话,这也是妄语。如果是若有所说,前人不解,这也是妄语。比如说,本来是要他把一句话传出去,但他故意把这句话讲得不清不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经》卷六)所以我们呼吁所有的大师们:有悟就说有悟,没悟就说没悟,不要假借名言方便而陷害徒弟们犯了妄语。我们听了他的说词以后也许没有疑心,他们的目的正是要让我们没有疑心地认为他真的开悟了,又希望可以避过大妄语的罪。但是如果他这么说,我们可以这样地说他:若无疑心、若觉若知,异本说者,是名妄语。因为他的说法与他心中所知的确实未悟,或疑心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