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等十种心。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 | admin 2018-08-07 |
![]() |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圆满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 | admin 2018-08-07 |
![]() |
在声闻法中,只要是断了我见,依断除我见之知见,进而断疑见、戒禁取见,就可以证得初果的解脱道。懂了,就是这么简单,原来初果是可以这样证得的,不是很玄的。不清楚见惑内容的大师们,一生弄尽了十八般武艺,使得佛子们晕头转向,即使腿坐到断了,仍然不知我见是什么,就无法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家师最喜欢杀人,家师常说:“我最喜欢杀人,杀什么呢?杀众生的我见。&rd | admin 2018-08-07 |
![]() |
无论是五戒还是十善都是善戒,因为戒能生定,定能发慧;众生要是具有天界之善、天界之福,那么才能渐渐和清净无上的胜妙佛法相应,这才是世尊教导我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本意。说完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之后,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说明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就是要明了“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 | admin 2018-08-07 |
![]() |
末学在三十几岁时,或许因为宿世学佛的因缘力,所以刚接触到佛法就一头栽了进去,跟著前辈们吃素、受菩萨戒、作义工,忙得很充实也很快乐,甚至也把家人都带了进去,拉著同修和三个孩子,一有空就往山上寺院里跑。1992年,同修在帮忙修缮寺院屋顶时,摔了下来而不幸往生,此后就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煎熬著末学,那可真是个巨大的考验!同修走了以后,由于家族的反对,不但使 | admin 2018-08-06 |
![]() |
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为什么要三归依?三归依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吃肉喝酒杀生了?三归依以后就要遵守五戒了?三归依要同时守五戒吗?三归依的好处?三归依功德很大,怎样才不会失去三归依?一定要在寺庙里面归依出家法师吗?我已经归依某某出家法师了,还要再次归依吗?有关三归依的戒体通讯皈依三宝注意事项,归依费用全免*************什么是三归依?三归依的真实义 | admin 2018-08-06 |
![]() |
(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此外,念佛应当从有相到无相,由权宜入实相。是故念佛人应当了知念佛有三种:一、念化身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所载持名念佛。若得持 | admin 2018-08-06 |
![]() |
譬如众生畏惧死亡,菩萨应该持戒清净不杀害众生,而让众生免于死亡而无所畏惧;又譬如众生有难,菩萨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等等,这些都是无畏施。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要成就布施的功德来庄严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事!既然连布施都不肯做,更遑论能够成就其它持戒等五度,乃至未来能够明心见性了。从这个 | admin 2018-08-05 |
![]() |
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观妙理空,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勐火,能烧无量诸草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这一个经文里面说,祈望诸佛菩萨能够加被护念,让这位修学大乘法的佛弟子能够依循于佛陀的真正法道来熏习,建立正知正见,能够灭一切颠倒心,灭除这个把无常当常、无我当我,这个苦的法当乐、不清净的法 | admin 2018-08-05 |
![]() |
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尊者摩诃迦叶,有一天他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从禅坐中出定,便起身前往佛所在的林园,向佛行了最恭敬的头面接足礼,并退坐在一旁,尊者摩诃迦叶向佛禀白:“世尊啊!是什么样的因缘,您先前为那些声闻比丘制定的戒律很少时,多数的比丘都能够心乐住于修学正法;如今为比丘们制定的戒律增加了很多,比丘们却反而不能乐住于正法的修学呢?”也 | admin 2018-08-05 |
![]() |
所以说佛道只在于我们不要放逸,什么叫不要放逸呢?就是你在布施持戒的种种诸行中,去想说我就是要往佛道走,然后能够成就佛果,这个就名为不放逸。并不是在取用三界法的所有,而是取佛果作为唯一的究竟处。---菩萨正行(一)【共130集】第034集炽然菩提种子 (原标题:什么叫不放逸?) | admin 2018-08-05 |
![]() |
大德所谓的“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应用来劝诫那些破戒、增上慢,以及不净说法者,才是如理、如法;用来提醒破邪显正的菩萨行者,不免引喻失义。被评论的人,当然会起烦恼,但是他们如果还有一点反省能力,有时候也会检点自己的见行,第八识种子便从憎恨渐渐转变为感谢,到最后(也许是很多世以后)还是会改正过来,走入正修行路。以长远来看,我们所作的评论,还是 | admin 2018-08-05 |
![]() |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正法团体,让你可以在正法团体修学正法,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正法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正法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 | admin 2018-08-05 |
![]() |
一般佛弟子唯有信佛语,是因为这些具信的弟子,依据自己的程度,来检查佛陀开示的法要,验证确实无误,不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开示都符合一再的检验,这个具信的弟子本身又不谤大乘,不谤佛法僧三宝,福德因缘具足并依教奉行,乃能往生。就如经上所说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的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 | admin 2018-08-05 |
![]() |
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说菩萨一定在这个地方有十个法,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接下来又讲,菩萨这时一定会有十个法。如来意思就是说,这第一义谛的法,这出世间的智慧之法,如来一定会告诉你,一定会在各种因缘下告诉你的;只要你福德够,一定会告诉你的。但是,其他是你自己应该要做的 | admin 2018-08-04 |
![]() |
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觉得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可是有可能是在戒律边缘的,这个你就要去拣择。我的意思是说,就算这辈子你过得很苦,很糟糕啦!但是你在佛法的持戒,那每一分功德,都像是金砖宝块一样,那东西是在这个世界永不磨灭的,因为祂可以体现你未来世成佛的庄严。我们每一行都可以体现未来世的成佛的庄严,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 | admin 2018-08-04 |
![]() |
真实归依于三宝起净念信心,起净念信心之后,为什么马上施设五戒呢?因为三归是要解脱轮回,轮回不离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施设。一个有情绝对不可能能够说,我还没有远离超越欲界的层次,我就能够依色界的层次、依无色界的层次而来能够修证,而来超越这两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好像一个人他爬不过一楼,他说我直接可以到屋顶,这绝对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实。既然三归是因为信 | admin 2018-08-04 |
![]() |
那如果这个往生者要投胎到人间,他的境界又是如何呢?如果这个往生者,生前持守五戒又不造恶业,所累积的福德资粮足以在下一世又投胎受生为人;这个时候,他将会看到和自己有缘的父母正在和合,由于贪爱习气的牵引,他将会趋近于正在和合中的父母,由于此贪爱习气而入住母胎,导致下一世受生人道的轮回。以上是一般世俗人的入胎过程,属于投胎到人道的“不正知入胎”。另外,对 | 三摩地 2018-08-03 |
![]() |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清净信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信受因果、信受三宝、信受众生有真如佛性;然后能够受持三归,受持五戒,行十善,平时都能够断恶修善;然后修菩萨道或是修种种的善法……那这些都是善男子、善女人,这样平时用功来修学佛法,临命终的时候你不用担心,佛在这里有提到,会来你的旁边“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不会因为这个业力的关系、 | 三摩地 2018-08-03 |
![]() |
长寿品》中,佛陀明确指出持戒比丘以及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应该破斥纠正破戒坏法者。佛言:“我涅槃后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纠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这说明驱遣呵责纠治坏法者是持戒比丘应该承担的责任,那些自认为自己持戒严格,对于坏法的坏人 | 三摩地 2018-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