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因为佛说要应无所住,因为有所住就有分别,所以我只要无所住,我就无分别。”但是,要把六识心修成无分别,你来看看是不是可能。先从刚刚讲的这个吃饭:你在吃饭的当中都不分别,是不是可能?第一个,你为什么会拿筷子去夹菜?为什么会把饭堆到嘴里面去?你怎么知道它是筷子?你怎么知道你已经拣到了那个菜,然后可以把它拿回来,放在嘴巴里面?因为你一定是已经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当然第一个,你要先证如来藏。因为唯有如来藏才会无所住,所以你要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当然要证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你们能够信受我所说的话,勇猛精进的修证,不久就可以触证如来藏心,而得到般若中观智(亦名总相智、根本无分别智),那么就可以依如来藏无生的智能,进修相见道所应得的别相智而达初地通达位,进修地上菩萨所应得的道种智,乃至终于证得一切种智而究竟成佛,就可以度脱无量无边的苦难轮回的众生。”由佛的开示,已经明白告诉我们,如来藏本体就在吾人身中,与世尊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也就是有了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可以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以及修道位的道种智,乃至未来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都是因为亲证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著于我。大慧。譬如陶师于泥聚中以人功水杖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尔。于远离一切分别相无我法中。以种种智慧方便善巧。或说如来藏。或说为无我。种种名字各各差别。大慧。我说如来藏。为摄著我诸外道众。令离妄见入三解脱。速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终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No.839占察善恶业报经(卷2)T17,p0907cNo.8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这些法,实际上在《阿含经》里面就已经宣说了,就是无有见闻觉知、无念、无分别。衪的分别、了别,衪了别众生就是怎样?众生的心行!所以,你所想衪知道了,不然有一个人骂人,可是他没有出现语言文字,这时候如果他的如来藏不晓得,这样就麻烦了!这样的话,以后他只要学会用什么?用非语言文字来骂人,这样他一样可以得逞啊!这样业果就不平等了。而且世间人要知道,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著于我。大慧。譬如陶师于泥聚中以人功水杖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尔。于远离一切分别相无我法中。以种种智慧方便善巧。或说如来藏。或说为无我。种种名字各各差别。大慧。我说如来藏。为摄著我诸外道众。令离妄见入三解脱。速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T16,p0489b「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出世及不出世,常有,无分别者;如来出已,则有分别,是故应当别归依佛。如来出世及不出世,常有,无有受者;佛众能禀受故,是故应当别归依僧。正道解脱是名为法,无师独觉是名为佛,能如法受是名为僧。若无三归,云何说有四不坏信?得三归者,或有具足,或不具足。云何具足?所谓归佛法僧;不具足者,所谓如来归依于法。善男子!得三归者,无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义云何?以其心性本来清净,无明力故染心相现,虽有染心而常明洁、无有改变;复以本性无分别故,虽复遍生一切境界,而无变易。以不觉一法界故,不相应无明分别起,生诸染心。如是之义甚深难测,唯佛能知,非余所了。此所生染心有六种别:一、执相应染,声闻缘觉及信相应地诸菩萨能远离。二、不断相应染,信地菩萨勤修力能少分离,至净心地永尽无余。三、分别智相应染,从具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客,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舍利弗,佛弟子众心无分别。舍利弗,佛弟子众无不善者,无破戒者,无破见者,无破威仪者。“舍利弗,何等为恶不善,于佛众中不在僧数名恶不善?谓心心数法与诸缘合,无真实事但作分别,以分别故计有所得。是人乃至所有言说心心相续,乃至善不善法,于圣法中名恶不善。何以故?舍利弗,所有乐处,中必有苦;如来法者,灭是苦乐。舍利弗,如来所得,是中无欲亦无非欲,无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惟是圣人无分别知见之所觉了。为欲令他了达。如是不可言体。是故大师说此言教。谓是法所作。善男子。非所作者。此是大师正教言句。若是大师正教言句。即是世间所立言说。从分别起。此世言说若分别起。由种种分别。及所言说一向不成。故非非所作。善男子。所作者。属言教摄。若有法离非所作及于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师说教可无义不。非无有义。若有义者义相云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得诸一切无分别身。能答一切菩萨问智。能到无二行之彼岸。能到诸佛无有差别解脱智处。能到无边无中三昧。境界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与诸无量声闻众俱。心善调伏皆是佛子。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善得清净戒。求法者与乐成就多闻。住持多闻。具足多闻。善思所思。善说所说。善作所作。善得一切速疾般若。善得一切疾去般若。善得一切猛利般若。具足三明见第一法。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者无分别观。三者事别。四者所作成就。弥勒菩萨问佛言。世尊。有几种奢摩他观。佛言。弥勒。惟有一种奢摩他观。所谓无分别观。弥勒菩萨复言。世尊。可有几种毗婆舍那观。佛言。弥勒。惟有一种。所谓差别观。弥勒菩萨复言。世尊。有几数名向二观。佛言。弥勒。有于二种。一者事别。二者事或就。弥勒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依四种法修行奢摩他毗婆舍那观。善知奢摩他毗婆舍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境界无分别意识知内外色。一念间入无量三昧。见无量佛国土。见无量诸佛。弥勒。少相观相应识。譬如欲界相相应识。弥勒。大相观相应识。譬如色界相相应识。弥勒。无量相观相应识。譬如一切虚空一切识相相应识。弥勒。细相观相应识。譬如少相相应识。弥勒。遍相观相应识。譬如非想非非想相应识。弥勒。极细相观相应识。譬如出世间相相应识。弥勒。苦相观相应识。譬如恶道识。弥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分别相。无我相。如是如是法。我说不觉无作无分别无我相。以一切无觉无我相。是故染法。非先是染后时得净。诸净法者。亦非先净后得名染。愚痴凡夫依虚妄染。身执着我法。计自体相。依因邪见而言有我。所谓我能见能闻能嗅能味能触。我能知我能食我染我净。生如是等诸邪见行。若人如是如实能知离烦恼身。彼人能得离诸烦恼断诸戏论。毕竟清净得无为身。无有一切诸有为行。文殊师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