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阿赖耶识自无始劫以来,一向离见闻觉知、离分别,恒而不审,故名无分别心,此是佛门四众所共认之法义;然而星云竟说:“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可以去分别世间、认识世间”,违背般若系诸经所说,更违背方广诸经所说。亦违二乘诸经──原始佛法四阿含意旨──令离觉观之无余涅槃成为有觉有观之境界,则涅槃即非绝对寂静。星云竟将本无分别、恒而不审之阿赖耶识,说为 三摩地

2018-07-20

然而大乘佛菩提方是般若,二乘菩提非是般若,唯是解脱道,是故不回心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亦不能知大乘菩萨所证之般若智慧;乃至第七住贤位菩萨所证之粗浅般若智慧––禅宗之破参明心之根本无分别智––大阿罗汉亦不能知之;是故般若绝非唯是二乘菩提所修证之解脱道,而是函盖解脱道在内之佛菩提道;佛光山之星云法师,实不应以解脱道解释大乘般若,何况彼等 三摩地

2018-07-20

由是缘故,虽凭天军阿罗汉之神力相助,三度亲上天宫得见弥勒,终不礼拜;弥勒菩萨见彼比丘始终因为执著僧衣而有慢心,不曾止歇,是故三度见其来谒,终不令其得证般若密意,乃至明心之根本无分别智亦无。如是凡夫僧人,亲见等觉菩萨时尚且不敬,则此时若有法师得我法已,仍然不敬平实,乃至得法之后无根诽谤平实者,亦是正常之事,无足为奇!如是愚人,古今一同,是故平实今世因 三摩地

2018-07-20

只这一段语中,便已处处显示败阙,犹自不知,却更大胆梓行天下,已将自家狐尾分明曝露与普天下之方家也!譬如大师云:“先是叫你停,告诉你没有南北东西的分别,没有这边那边的差异”,仰山今时若在,难免暴跳如雷,赶上佛光山上大骂:“想不到我沩仰宗之法脉断送在你星云大师手里了!”此谓仰山之意,实非指示“无分别、无彼我边”之意故。更非 三摩地

2018-07-20

故说一切种智甚深极甚深,未至佛地者,不能具知也!莫道佛地一切种智,初地菩萨之道种智,已是彼诸人天所难领解理会者;莫道初地道种智,单只初明真心之人所得根本无分别智之始觉智能,已是彼等研究佛学六七十年之印顺法师…等中外学术研究者不能稍知之理,更何况尔不学佛理、参禅无术之星云----佛光禅师?何能知之!由是缘故,今尔佛光禅师所说禅理,至今仍堕常见外道见 三摩地

2018-07-20

无分别性。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 三摩地

2018-07-20

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 三摩地

2018-07-20

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 三摩地

2018-07-19

作所作无分别。不得因相故。若渐次生者。不得我相故。渐次不生。如不生子无父名。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大慧。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著相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切都无生亦无 三摩地

2018-07-19

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盘。自性涅盘。则无事无因 三摩地

2018-07-19

无有知者,为自性无形,本无分别,是名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能分别一切,即无事不知,是名无不知者。般若偈云: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见,无事不见。问:经云:不见有无,即真解脱。何者是不见有无?答:证得净心时,即名有,于中不生得净心想,即名不见有也;得想无生无住,不得作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也;故云不见有无也。楞严经云:知见 admin

2018-07-19

若以无心无念无事无为无计校无分别。至竟著衣至竟吃饭。何曾动著一丝毫。便能坐断报化佛头。不起一丝毫佛法见解。所以古人才见僧来便云。现成公案。放尔三十棒。布漫天网。打冲浪巨鳞。持万里钩。御千里乌骓马。也是事不获已。所以石室和尚。才见人来举起拄杖云。过去诸佛也恁么。现在诸佛也恁么。未来诸佛也恁么。只与尔略露些子锋铓。若是个人。才见恁么道。撩起便行。犹较些 三摩地

2018-07-19

无分别理。若善见者。得知总持门。不堕诸见。不可废一取一。双立双忘。维总同时。繁兴不有。纵各具别。冥寂非无。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会。详法界内。无总别之文。就果海中。绝成坏之旨。今依因门智照。古德略以喻。六相者。一总二别三同四异五成六坏。总相者。譬如一舍是总相。椽等是别相。椽等诸缘和合作舍。各不相违。非作余物。故名同相。椽等诸缘。递相互望。一一不同 三摩地

2018-07-19

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复次诸佛利益自他。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又缨珞经云。五分法身。以识性别。戒香摄身。定香摄意。慧香摄乱。解慧摄倒见。度知摄无明。是五分香。缨珞其身四智(新添)大圆镜智(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平等性智(观一切法悉皆平等)妙观察智(善观诸法无碍而转)成所作智(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故。转八识而成四智)妙藏诠注云。佛转八识而成四 三摩地

2018-07-19

是于一切法无分别者之所住处。是行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乃至不著一切世间窟宅者之所住处。何谓世间窟宅。便是于无上道。自作障难者。若执一切世间窟宅不能舍离。则吾辈所谓长老者亦莫住院。一向杜绝世故。乃可得行此道。如此则是坏世间相而谈实相。何道之有。常爱东坡为文章。庶几达 三摩地

2018-07-19

他说:“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并却令空,更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道场者,只是不起诸见,悟法本空,唤作空如来藏,”希运这一“空如来藏”说的提出,不仅使他的禅不致落于虚空,而保持自然直下任用的风格,也避免堕入“断灭空”的境地。他主张“心境双忘”,而以“忘心”为根本。“忘境犹易,忘心至难。”而& 三摩地

2018-07-19

”义玄说:一念心上清净光即是法身佛,一念心上无分别光即是报身佛,一念心上无差别光即是化身佛;而轮回三界受种种苦,只是由于“情生智隔,想变体殊”。假如能看到这一点,回光返照,停歇一切向外驰求的念头,就当下与祖、佛没有区别。所以真正学道人,只是随缘任运,不希求佛、菩萨、罗汉等果乃至三界殊胜,迥然独脱,不为外物所拘。这是临济宗的根本思想,他的语句作略便 三摩地

2018-07-19

于最后乘说无分别。加以天文焕发睿思昭回真如契心已阐微于释氏。般若制序谅缵文于太宗。慈云溥润于大根。湛露垂滋于贝叶。良秀等。材惟末学性异生知。谬寄讨论伏增殒越。上承严旨徒侧管以窥天。虔奉本师惧升堂而鼓瑟。所修撰疏一部。谨附王希迁随表奉进。伏乞圣慈许令同修疏沙门谈筵于当寺赞演及流布中外所冀落落真言示丹青于新学。明明像教流粉泽于将来。帝览奏敕内给事毛瑛琦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许多道场把意识心修行清净一念不生之后,故意不去了别六尘,就说是证得无分别心了,那其实仍然是意识觉知心,其实是仍然在不断了别六尘的,不是真的无分别心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是大乘佛法的正确修行方法,是错误的修禅方法。真实的佛法,是继续保有意识觉知心的分别性、了知性,而去亲证另一个在六尘外能做种种了知的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来都不分别六尘中的一切法,这才是 三摩地

2018-07-19

禅宗的法门就是以「顿入印证」实相来作为根本;而「顿入」即是「一念相应」的智慧,在那一刹那间,瞭解了这世界真正的实相究竟是在哪里,这实相心是真实活活泼泼地存在,永远不变易的心却能出生万法!当亲证这实相心──如来藏──第八识,去体验领受祂的自性,可以契入「印证」佛陀所说的甚深微妙的法,确认这就是法界的实相,法界的根本,于慧眼实见中,发起般若智慧,获得根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