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慧胜而五盖重者,于闻法后即证声闻菩提,我见随断,但因性障习重故,我执不断,唯成声闻初果,须于觉证后历缘对境修除我执,熏习增长清净无漏法种,贪瞋渐薄,而后渐次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成慧解脱阿罗汉;证四果已,加修四禅八定及八背舍,即成俱解脱大阿罗汉。如上略说声闻菩提之觉证,要须先闻善知识之音声说法,而后悟入蕴处界空相,证得声闻菩提。次者缘觉菩提。缘觉 三摩地

2018-07-22

综上所述,出世间八正道者,着重在圣们必须不断思维四圣谛及无漏思维之道理;依出世间正见,能生起出世间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由于生起出世间正定之正受,所以圣们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们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这是以正见为首来综贯八正道,在实践修行上,八正道有互相资助的关系,必须是八正道齐头并进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一切有情皆本来具足了与过去佛、现在佛平等的能够具足种种功德法,能出生一切法,本性清净无漏无为,本来解脱的心,这个心就是三世一切佛的佛心。要如何了知真实有这个佛心的存在呢?觉林菩萨告诉我们要能够“法界性”。所谓法界指的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凡四圣,就是六道有情以及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这十法界。还有欲界有情法界,色界有情法界,无色界有 三摩地

2018-07-22

他不灭尽色身,他将有漏有为的色法转变成无漏的有为法,以无漏有为法继续修行菩萨道,最后成就究竟佛道。成佛以后也不灭掉色身,世世保有色身,用来度化众生,直到众生全部都出离生死,然后自己才会进入无余涅槃——永灭未来色。2.佛的四智圆明学佛要转识成智,那么八识是如何分别转识成智的呢?在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其意识即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转生下品平等性 三摩地

2018-07-22

阿赖耶识心体无形无相,其相是空,而心体内含藏着无量无边的习气种子及无漏有为法的各类种子;种子有其功能差别,是有自性,不是只有语言文字的名相施设,所以阿赖耶识心体说为空性心,是空而有性──由于心体空无形色而有自性的缘故。菩萨触证空性心,般若智慧种子顿时现起,从此菩萨才算真正的踏入大乘佛门,开始真正的学佛。这时菩萨证空性所得的般若,只是总相智而已,对于 三摩地

2018-07-22

三来、藏传佛教喇嘛们要的可不只是灌顶成为法王子而已,藏传佛教在法义上如此辛苦的扭曲与布局,就是为了要“即身成佛”,因此他们将《菩提道次第广论》最后提到的“止观”联结到《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印度教谭崔瑜伽的双人合体“灌顶”,因为他们所要的是一灌顶就是究竟“即身成佛”!透过双身法的修行,达到第四灌第四喜高潮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佛世尊开示四圣谛正理,让众生先观察世间之真相,知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次欲众生探究生死苦果生起之原因,继示生死因果灭尽之涅槃,于此无烦恼之扰乱,亦无生死之过患;终则开显通往涅槃之无漏正道。佛子若能于此佛世尊所慈悲开示之“苦集灭道”圣谛,能如实思维、如实观察、如法受持,定当转迷为悟,亲证涅槃解脱之境界。【问题讨论】一、苦灭道圣谛中的&ldq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淨、不生不灭、出生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 三摩地

2018-07-22

又因此第八识,具有如是恆而不断之常住体性,及含藏一切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法种的缘故,能令一切佛门证悟之人,由其所悟之佛菩提智,而得以渐渐转化八识田中一切烦恼障之现行及习气种子;也能以佛菩提智,而渐渐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使第八识之内涵得以究竟转变清净,断尽阿赖耶性及异熟性,改名为真如,成究竟佛道。 (原标题:何谓“我”与“无我”)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脱者悉有一切智。慧解脱二乘圣者悉有十智之九,于无生智或有或无,钝利根有别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一切种智唯佛具足,了知一切有情诸心心数法。此智函盖大圆镜智、平等性 三摩地

2018-07-22

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心如来藏的角度来看,不仅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的有漏五阴也同样不可得,这时候,还有什么能够称呼为众生呢?既然连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那么佛的一切种智又依什么来建立呢?所谓的烦恼,是因为跟五阴众生相应才起现行的,但是,我们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跟种种烦恼都不相应,而且跟烦恼相应的众生五阴又都是无常、都是空相,也是不可得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先说修福,事实上在我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里面,戒本身是一个福业,定也是一个福业,只有慧才是最上的一个修行方法。如果是细分叫作戒、定、慧,如果分大类叫作福跟慧。为什么五戒十善是一个福呢?这里跟大家讲五戒的内容:五戒可以得人身,为什么五戒会得人身呢?因为他能够持不杀、盗、淫、妄、酒,这些对象都是在人间的一个基本,因为不侵犯到别人,所以这个戒可以让我 三摩地

2018-07-22

故而世尊在《楞严经》中开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在经过绵密的观察,发现到这颗觉知的心本是虚妄,更妄论其所坚持的想法更是如同幻化,即可亲证世尊所说的想如阳焰,一切的想(觉知心以及其中的种种念)无非如同阳焰,在前方恍惚可见,但并非实际存在,若不能发现这个,就如同干渴的小鹿,不断的去追寻着阳焰,却以为前方有水,如此虚妄奔驰,生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修道当求解脱分功德以快速大量显现自身无漏功德;;所谓解脱分,简单而言即是指能如实断除我见、证无生忍而不退者,详情请看以下:《菩萨优婆塞戒经》(解脱品第四)【【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当知是人得一切法体诸解脱分。善生言:「世尊!所言体者,云何为体?」「善男子!谓【身、口、意】,是身口意从方便得。方便有二:一者【耳闻】、二者【思惟】。复有三种:一者【惠施】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三福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也是诸菩萨清净自己将来佛国净土的无漏修因,所以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也是把孝养父母列为首要。从这些的举例都可以证明:佛教绝对是强调孝顺父母的。修学佛法的佛又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形,一定是他受到不如法的教导,导致观念偏差;这样的修学佛法,想要成就佛道,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无有是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是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生出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佛近三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菩萨所作的真正大利益呢?这当中包括了无漏无为法以及无漏有为法上面所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利益啊!要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 三摩地

2018-07-22

总上所说,可知十善业道,是世出世善法的根本,一切有漏无漏的功德,皆依十善而生、而长、而住、而成就。如《十善业道经》最后说: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业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提行一切佛法咸共依十善大地而得成就。诸佛,欲就一切功德善法,于十善业得勤修学,爱乐安 三摩地

2018-07-22

黑业黑报,所谓地狱;白业白报,所谓色天;杂业杂报,所谓欲天、人中、畜生、饿鬼;不白不黑无报,所谓无漏。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贪因缘故,色声妙好,威仪庠序;瞋因缘故,色声粗恶,威仪卒暴:如瞋,痴亦如是 三摩地

2018-07-22

黑业黑报,所谓地狱;白业白报,所谓色天;杂业杂报,所谓欲天、人中、畜生、饿鬼;不白不黑无报,所谓无漏。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贪因缘故,色声妙好,威仪详序;嗔因缘故,色声粗恶,威仪卒暴;如嗔,痴亦如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