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你断除了我见与我执的时候,不就是有余依涅槃了吗?虽然你还没有具足四禅八定,所以不能立刻取证灭尽定,只成个慧解脱的阿罗汉,不能提前先入无余涅槃;但是等到寿尽而舍报的时候,就算是解脱不坚固的慧解脱者,即使不能取证现般涅槃,至少也可以取证中般涅槃,这就是度一切苦厄啦!三界中分段生死轮回的苦,全部都过去了嘛!--------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菩萨七住位明心之后 admin

2020-06-08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经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admin

2020-06-08

  所有的有为法都是由本来无生之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没有恒不坏灭之自体性,就好像灯光是由灯变幻而有,它本身没有不坏之自性;同样的,十八界也是一样,都是由无生之如来藏识直接、间接或辗转而出生,所以不是真实有。然而什么叫作无为法呢?所谓无为法是指离开因缘造作之法。譬如三乘菩提的行门与果证,就是属于无为法。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 admin

2020-06-08

  自心如来自无始劫以来,恒离一切六根所处境界,恒离一切世间六尘境界,故自无始劫来,恒不了知世间六尘境界,故自无始劫来恒不分别六尘中之一切法,故其自体从无始劫来恒无生灭流注,如是安住而随缘应运、流注自体所含藏之八识心王种子,以令八识心王之种子现行于三界中。故名诸佛庄严圆满报身为解脱色,解脱色方是真正之佛身,三界中无有任一大力众生能起灭之,假饶十方诸佛威 admin

2020-06-08

  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与类智,成位不退菩萨。此即自宗通之初步入门,然犹名为习种性菩萨,虽得证悟而有见地,仍未稍离异生凡夫之深重劣习故,尚未发起深乐佛乘之性故,尚未发起念念欲修佛道之性故,尚未于三贤位中历缘对境汰除凡夫性故,尚须 admin

2020-06-0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四(佛云:)「天王当知:真如名为无异丶无变丶无生丶无诤,自性真实,以无诤故说名真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般若波罗蜜经》卷五百六十九真实如来藏书中目录可以看出,作者举教证为据,通达佛经,证据详实且理路清晰。如来藏真实,非思想学说。如来藏与十 admin

2020-06-08

  禅宗诸祖多有真悟之人,已证如来藏而入理般若,离断常生灭二边邪见,能为众生宣说般若空理,能度众生证得般若空理,相似于佛,故名相似即佛;位在十回向以下,未修一切种智,未得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故。《平实书笺》 admin

2020-06-08

  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admin

2020-06-08

  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能毁犯;这些条件满足了以后,才能证得犹如光影的现观。这时候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经了解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内相分了,这时候可以自己作主来改变内相分了,可以自己控制内相分而使它转变清净了,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满足了戒法的修行。这意思是说:增上戒学的修证和 admin

2020-06-08

  证得犹如谷响的现观以后,就正式进入四地而修无生法忍。《大乘无我观》进入三地以后要修学什么?三地菩萨要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三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为什么很迅速呢?因为你在初地应修的增上慧学,和应修的檀波罗蜜的福德已经圆满,所以修学禅定等法将会很迅速。简单举例来说:譬如说三地要修学四禅八定与四无量心、五神通等,得要有清净安静的地 admin

2020-06-08

  四地满心的无我观,名为如水中月第四地的入地心,他就要检讨:「我接下来要修学什么?」要修学亿法明门——四地无生法忍。这是增上慧学,地地都要学,不断地深细,一直到等觉菩萨为止。这个增上慧学,要地地进修,一直都不断的,直到绝对究竟圆满为止。但是四地有一个观行,他得要观察:三地菩萨修成四禅八定、修成四无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现观法音宣流犹如谷 admin

2020-06-08

  进入五地的时候,他又依无生法忍重新观行;因为如果完全住在犹如水月正受中,他会要急着入涅盘,所以不可以这样。他就再观行:「我这样到处示现化身度众生,其实这些都是自心真如变化所成的相分。」作这样的观行有个好处:既不会贪着涅盘——不会因为如水中月的无我现观而发觉一切虚幻,便去入涅盘,他也不会因为有这样的神通变化等等功能运作而产生了执着。所以五地 admin

2020-06-08

  六地的无我观名为似有非有进入六地的时候,他还要再观察这个变化所成的种种法,看来好像是有,却不是真的有,因为幻起幻灭嘛!所以叫做似有非有、非有似有;六地菩萨这种似有非有的境界正受,是依六地增上慧学无生法忍的观行而生起的境界正受;因为有这个境界正受,所以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因此而成就六地满 admin

2020-06-08

  了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就称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的时候,就称为道种智,也就是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般若智慧。《心经密意》一切种智就是真心所含藏的,总共八个识的一切种子的智慧;真心如来藏不但含藏我们见闻觉知心的种子,含藏着时时思量、处处作主的意根心的种子,而且也含藏其他许许多多的种子。由于这一些种子的存在,所以我们人类才能够有种种的 admin

2020-06-08

  而不知论中所言心生灭门者实谓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七识心王种种生灭现象,都由八识心王合为一心之阿赖耶识而说、而摄,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则无生灭,故论中说: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是故诽谤此论者,皆是咎由自身之未解论中实义,误会论中文字所表正义所致。学佛之人,悟后必须了知:欲实证佛地真如无垢识者,必须悟后渐 admin

2020-06-08

  换句话说,你身中有如来藏,而你的如来藏本来就是不生灭的;不生、不灭就称为涅槃,无生、无死就称为涅槃;而不生也不死的境界,是灭掉了五阴的生死以后只留著不生灭的如来藏自住之境界。所以,阿罗汉的涅槃其实仍然是如来藏啊!可是这个如来藏不是阿罗汉入了涅槃以后才有的,而是还没有入涅槃,还在凡夫位的时候,或者你进入到贤圣位的时候,你身上本来就有如来藏,而你的如来 admin

2020-06-08

  真正的俱解脱,具有无生智而不是只有尽智的人,这些知见还是得要具足的,才能算是解脱知见具足,才算是证得无生智的圣人。《心经密意》菩萨不但像阿罗汉一样的现观五阴缘起性空,而且亲证五阴出生的根源,亲证自心第八识如来藏,由此而了知无余涅槃之本际其实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证得《心经》所说的真心以后,再来反观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由此缘故而证得大乘法中的解脱 admin

2020-06-08

  故《成唯识论》云:「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故名虚空无为,此虚空无为方是法处所摄,非谓虚空是法处所摄。《平实书笺》《唯识述记》云:「八无为(按:无为法有立四、立六、立八、立九不同)体皆是真如,由此论中,依于真如立虚空等二假体,即随有漏无漏心中所现空等无为之相,名虚空等。或依障断所得灭处,假立择灭 admin

2020-06-08

  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 admin

2020-06-08

  第九观修学完成之后,在这个报身坏掉之时,他一定可以生于诸佛之前,得到无生忍。想无量寿佛的时候,要注意有个要领,要从其中的一种相好先想---先想祂的眉间毫相,这个白毫相要观想得非常清楚,非常分明。如果眉间的白毫之相能够观想得很清楚的话,其它八万四千种的相自然而然就可以看见,所以不要听到前面那样讲,就害怕了。第九观成就的时候,诸佛会现前为你授记,会告诉你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