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清净及增长持戒波罗蜜,在前面已经略谈过;而菩萨如果能忍于“五阴是虚妄法”的见解,能够证悟本来无生之如来藏心,如此能够现观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能确实接受、安忍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这样子就能够依“道共戒”而行,与无漏法相应,能够摄心住于正道为戒;这样子更能够增长持戒波罗蜜。菩萨精进修六度之行,能够增长持戒 admin

2020-02-20

因为三界烦恼,它是有见所断与修所断的差别;修所断的部分需要在历缘对境中分分修除或降伏之,因为修行不只是只有一世,因此在某一个时间点,听闻世尊说法之后,能够马上成为阿罗汉,或者证悟无生法忍,这是绝对可信的。 第三种“是戒是波罗蜜者,如昔菩萨受瞿陀身时,为诸虫兽及诸蚁子之所唼食,身不倾动不生恶心;亦如仙人为众生故,十二年中青雀处顶、不起不动&rd admin

2020-02-20

菩萨能够观察甚深极甚深如来藏正法,就是第一义谛无上妙法,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本来的无生,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也是本来无生,同时能够安忍于自己所修学的次第,安忍于自己所需要对治的烦恼,所需要修集的福德,以及一定要亲近善知识来修学,不得少为足,不生起增上慢,不生起高慢之心!这些都是菩萨修学忍辱应该修学的主要三项内容。 接下来就是精进。要发起 admin

2020-02-20

由此可知如来智慧的胜妙,光是初地二地的无生法忍智慧,就不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他们所能够猜测,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七住菩萨的般若慧,也不是他们所能够知道的,更何况是诸佛的智慧呢?由此可知,如来祂的四无碍智慧,不是声闻缘觉所能够知道的。当我们受戒以后,心里想着如来的四无碍辩是这么样的殊胜,我们当然心也向往之,由于心向往之,我们的念佛的心力,就会让我们的戒 admin

2020-02-20

最后,大家如果有因缘,能够在正法道场修行,也有因缘开悟明心的话,提醒大家开悟明心以后,如果能够“安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的体性,而仍然能够持续修行不退转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精进。很多人悟后,就会觉得已经明心了,如来藏之总相也已经了解了,这一生的目的也达到了,就满足了,这是有过失的。因为明心仅仅是七住位而已,离成佛还很远很远, admin

2020-02-2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0)意思是说,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依实证金刚三昧了知《般若经》义旨,而生起般若智慧方便善巧,现前观察金刚心如来藏出生三界世间万法,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心,但又出离三界世间万法,本来解脱,本无生死,了知原来不须入无余涅槃就已在本来清净涅槃金刚心如来藏中,无须出离生死就本来无生无死,于是发起大愿,生生世世回入世间护持正法、利益众 admin

2020-02-20

而涅槃是菩萨的五蕴现前就可以安住的,就这样的安住下来,这就是菩萨实证的波罗蜜,也就是以五蕴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可是到达无生死的彼岸之后,却无妨同时又在有五蕴生死的此岸,继续与众生同事、利行。相对于二乘的出世间波罗蜜多,菩萨的波罗蜜称为出世间上上波罗蜜多,因为菩萨不仅有亲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同时也具足证得二乘菩提,亦同时具足出世间波罗蜜多,因此称为出世 admin

2020-02-20

又菩萨证悟了,他会发现自己所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就是二乘人所证的无余涅槃的本际,知道现今的当下就已经在无余涅槃中,又何必像二乘人一样,要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而入无余涅槃呢!菩萨了知这个道理以后,于舍寿后当然不会入无余涅槃,就算是菩萨能够成就慧解脱的证量,可是菩萨还是不会入无余涅槃,故意留一分极微细的思惑润未来生,继续在无生法忍上用心 admin

2020-02-20

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圆满佛地一切种智,这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成为福慧两足尊,却只为了成为接受众生供养的人天至尊,对于众生的解脱、众生的成就佛道,丝毫没有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法轮----说法来度众 admin

2020-02-20

所以它需要有结集史特别辅助,因为他所证的内容,只是生灭的这些法;所以他要把一切的五阴灭掉之后,最后成为不生法(却已不能验证自己已经成就无生),所以二乘法需要有经典来印证,因为它要相信及依止佛的所说。可是大乘不是如此,大乘所证的如来藏,是永恒存在的法,表示祂是过去就已经存在,而且到现在还继续存在,那以后呢?还是继续存在。所以大乘所实证的如来藏,祂是现 admin

2020-02-20

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修学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广行一切内财、外财布施,修证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圆满佛地一切种智,这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德与智慧,成为福慧两足尊,却只为了成为接受众生供养的人天至尊,对于众生的解脱、众生的成就佛道,丝毫没有帮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诸佛成佛以后,都不舍一切众生,必定会转——说法 admin

2020-02-20

菩萨在证得解脱果之后,尚未一时具证大菩提果,必须以破参证真之见地,渐次修入初地无生法忍,地地分破无始无明,分分断除异熟识中所执藏之变易生死,以及异熟果之体性,借着第八识异熟果之体性,而以无相悲愿,继续在三界中受生,地地增上乃至到达究竟佛地。以上为大家说明的是大乘法中,从亲证实相打破无始无明开始,渐次断除烦恼,乃至次第进修到达佛地的修行方法。然而不管 admin

2020-02-20

诸大阿罗汉回心大乘证得般若以后,进一步想要求得佛地正遍知觉的大菩提果,世尊因此而三转法轮,宣说唯识五位、十地行果,演述菩萨法无我智,令阿罗汉们可以修学一切种智而住无生法忍地,地地增上乃至到达佛地之四智圆明;这就是《楞伽经》、《解深密经》、《如来藏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乘同性经》等方广经典所说之唯识学,宣示藏、通、别、圆四教。而三转法轮 admin

2020-02-20

是故游泳此宗,资大法器,从初立志,跂步便要超卓,所谓立地成佛,暂时敛念便证无生,不立前后际,不从他得,惟是自己分上勐利操修。】(《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二)克勤大师这一段开示的意思是说:自从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尊者微笑,世尊将涅槃妙心咐嘱给金色头陀迦叶尊者之后;历经西天28祖的代代相传,一直到达摩祖师来到东土开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大法,有缘的众生方 admin

2020-02-20

但是,如来藏虽然祂不是实际的一个东西,因为指的是祂没有跟五阴十八界相到诸法这个相应的诸法相到,所以说祂非实;但是又说祂是非虚,因为祂是有一个实际的理体,但是这个理体是远离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六尘诸法;所以说祂是非生死、非涅槃,因为祂本来就是无生。所以,佛教徒就是透过这个画像,来了知所谓的佛像,即非佛像,是名佛像,我们所拜的偶像,其实不是偶像;所 admin

2020-02-20

只是《楞严经》的用语过于洗练,而所开示的法义,又大多是属于修学无生法忍的地上菩萨的修学范畴,所以一般人总觉得《楞严经》艰涩难读、难以理解。所以,平实导师以十五册的《楞严经讲记》来详细说明整个《楞严经》的内涵。如果大家去读过之后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说《楞严经》绝对不是伪经,而且是成佛之道上不可或缺的一本经典;也就可以了解,为什么世尊在《佛说法灭尽经》当 admin

2020-02-20

何谓为四?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是谓为四。唯有如来能知此事,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佛陀对于菩萨的授记共有四种,第一种是对还没有发起菩提心的菩萨就给予授记,第二种是对刚发菩提心的菩萨给予授记,第三种是秘密授记,第四种是对已经得到无生法忍的菩萨摩诃萨给予现前授记 admin

2020-02-20

譬如外道之中,也有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修得非想非非想定者,而结果却仍然还是在三界轮回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无我、无生的智慧,所以不能得解脱。解脱是发起无我、无生的智慧以后,断除见惑、思惑烦恼及我所烦恼,而得到的果报,并不是因为世间禅定而能使人证得解脱。如果想要从修定而证得解脱,只有佛门之中的圣弟子,已有无漏慧,有四念处观,当他们修到非想非非 admin

2020-02-20

〔编案:三地菩萨除了应该修证的无生法忍之外,还须加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及五神通,具足修证这些法与次法之后,才能发起三昧乐意生身,方能成办三地满心犹如谷响之现观。例如平实导师于《灯影——灯下黑》中开示:【若欲成满三地心者,必须亲证犹如谷响之现观,否则不能成满三地心;为成满三地心故,必须有意成身,方能作此犹如谷响现观,方能成办三地满心位功德, admin

2020-02-19

比方说,我们上次讲的四十二个字里面,首先开始的就是阿这个字:当我们把一切法不生、或者是无生忍所需要知道的义理,跟它所需要观行的标的,这些事情全部都把它集合总结在这个阿里面。那么一旦你把它总结在这个阿里面的时候,因为阿这个字在梵语里面它是一个根本的字,所以换句话说,当你用这样子的方式去把它总结在阿这个字里面的时候,当你听人家说话(就是听人家说梵语的时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