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若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书《禅——悟前与悟后》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妙在明心。心若洞明。前后际断。三只劫空。觅其空处。了不可得。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到个里。生也生他不得。死也死他不得。既生死他不得。即无生死可出。亦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全体是个大解脱门。二六时中。受用转辘辘地。出生入死。不犯毫铓。或去或留。全超旷劫。所以道。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又道。生灭去来。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具有这样的菩萨种性的菩萨,才有可能在修四加行的时候,能够最后具足四加行的观行;然后最后因为参禅的关系,能够实证第八识,实证永恒不灭的如来藏,因为这样子而能够获得菩萨的初果,也就是在菩萨五十二位阶里面就是第七住的明心见道。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先培养自己的菩萨种性,让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心胸宽大、慈悯众生的胸怀,这样的话就是修四加行首先的第一个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个法界实相、生命根源,就是众生皆有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心,也就是《心经》所讲的心;找到这个不生灭的真心,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而五阴灭尽后的涅槃本际,其实就是如来存的境界。可是,在这里我们还是要提醒各位菩萨,虽然五阴无常,不须贪爱执著,但是身为菩萨道的修行者,仍须善用每一世的五阴,好好修道、护持正法、利益众生,否则一旦离开五阴,也就无法成就佛道了。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古时禅师所骂的:人家是死了活不了,你是从来不曾死。就是指这种人:我见根本没有断。我见没有断,帮他悟了实相心以后,还真是后患无穷;你帮他悟了,他还会反过来否定你,还会回头去认离念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来讲,我们说这样的菩萨,就已经具足了未到定的一个定力,可以用这一个未到地定,来进行更深细的四念处当中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特别是观心无常的观行,而依于未到地定来断我见;未到地定断我见之后,才能够依断我见为基础而来真实明心。我们经常说:我见不断,明心非真。我见没有真实断除,对于意识、对于色身的一个生灭无我,没有真实的认知。对于五阴十八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所证的不是要如同声闻人依四念处、依八正道而去证得五阴十八界永灭无余的无余涅槃,乃至在生前所处的、所证的有余涅槃;菩萨要证的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这一个能够受熏持种,能够出生一切有情这些正报身,这一些山河大地依报,这个所谓受熏持种根身器的这个第八识,这是菩萨要明心的一个标的,这一个涅槃心就是所谓的涅槃如来藏,四种涅槃里面的第一个——本来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唯识观行是明心后的一种深细的心行—--观所取与能取空,末学尚未触证真心而不揣浅陋地野人献曝来略说一些初浅的经验供同修们参考。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唯识观行是明心后的一种深细的心行—观所取与能取空,末学尚未触证真心而不揣浅陋地野人献曝来略说一些初浅的经验供同修们参考。想要修观行之前,必须具备一些定力,也即,须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历缘对境中修「观」。例如:一位习于酗酒者,对于美酒当前却无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随业流转,不足与其论观行的。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识蕴里面,分明有个我,我确实存在着!2、事实上,人之存活于世界,不可能没有我见,分别我见是必不可少的!3、我们与其说断(断意味着消失)我见,不如说不被我见所转,不如说断掉我见引生的贪嗔痴等劣根无明心行!4、反过来说,已断我见的圣人,生活中关于我见部分的心行如何生起?5、截至目前,个人还认为在证悟如来藏以前,仅仅靠对识蕴的观行,对能否真正断除我见让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大家期待《正觉电子报》,再过两、三期就会开始连载《识蕴真义》,要叫你们大家一个个死光光:要你们自己从心中彻底把我死掉。我见最难断的部分是识蕴,假使看得透识蕴的内涵及虚妄,我见是一定可以断的。[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掉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希望让学员在两年半的课程当中,详细了解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并加以实行而满足见道所需福德因缘,继而不求生天而得以亲证解脱道的断我见功德,更复培植大乘见道应有的福德资粮,早日明心证真,更能进修眼见佛性,进入初地,往成佛之道而增上。所以观行所证的功德成就,乃是需要以忆佛念之净念相继的定力为工具,使得自己在观行方面能更加深入,因为专注于忆佛之念,故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入于大乘究竟了义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之禅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于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脱生死之进程,至迟历经七次人天往返,必尽苦边,得出三界生死;故说当今学佛者之首要急务,为断除三缚结。然而欲断三缚结者,其首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的殊胜就在这个地方,你在其他的宗教里,绝对找不到这么殊胜的法!学佛法就是以此为中心,了解之后还要亲自去证悟,也就是明心。但是明心真的很难,而「断我见」只是明心的第一步!断我见就是把虚妄的见闻觉知心舍掉(否定它),而明心就是找到我的真如心〔阿赖耶识〕究竟是哪一个心?您要怎样「了生死」啊?有人说「我有大神通」,藏密的喇嘛们说「我有修无上瑜伽」,或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着宿世大乘法修学的福德,或者慢心不重,没有僧衣崇拜、世间学术、学位崇拜的情结,能够对于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明心见性的第一义谛正知见,深信不疑而能用心学习,那么不但是能够有禅定的这一分的定力,更能够藉由这分定力而明心见道。也因此当你能够有正知见的引导,你在这条路上就不会耗费时间,所以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如何觅得真善知识来教导,那就变成一件相当重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思惟修有什么用呢?这就牵涉到明心见道有没有落实?是不是悟错了?悟错了就不会产生这样的一个功德。譬如明心的部分,有些人抱一个宗旨,宁可这次禅三参不出来,我也不要别人跟我明讲证真如的密意,那么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那有些人呢:是我这次去参加禅三,如果我没有破参回来,那真是没面子;所以老是希望别人对他说密意。这两种人破参出来的功德是绝对不会一样的。第一种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人,他没有菩萨的种性,他即使进入了菩萨的僧团,菩萨的僧团里面是可以包容这样的声闻人;可是这样的声闻人,他要实证菩萨的初果,要能够进入七住位明心见道,那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僧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的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的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僧团的种种的规定?所以说,一定是具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多情的阿难尊者(一)(发愿走阿难尊者和大迦旃延尊者路线那我们平常就是要不攀缘五欲,不要贪财色名食睡,不要贪吃也不要贪男女,也不要贪爱去看美色、美景等!但菩萨对待众生还是可以热情招呼,不要走成声闻的方式,都变成很无情很冷感、很冷漠!那就变成像导师所说的某某尊者都常住在「空性」中不帮助众生,但他成佛的速度会很慢很慢!而应该如导师所说的要学阿难尊者与迦旃延 | 三摩地 2018-07-23 |